浅谈舞蹈素质技巧课在舞蹈教学中的重要性

2019-12-12 17:42郑亚楠南京艺术学院附属中学艺术学校江苏南京210013
流行色 2019年12期
关键词:力量技巧舞蹈

郑亚楠(南京艺术学院附属中学艺术学校,江苏 南京 210013)

当前,传统舞蹈程式不断发生变革,呈现多样化发展,舞蹈在艺术素养、技巧素养中具有更高要求与标准。对于舞蹈技术技巧,利用穿插与配合音乐剧、舞剧、舞蹈作品、舞蹈组合,形成多样化舞蹈语汇与舞台展现,演员的表现力更加个性张扬,观众也赏心悦目,所展现的文化与魅力更加无穷[1]。由此可见,在舞蹈教学中舞蹈素质技巧十分重要。

一、舞蹈素质技巧课的课程分析

1.课程性质与特点

舞蹈素质技巧课的原名为毯子功、毯技课,是由民间长期艺术实践所积累与发展而来,舞蹈素质技巧课是以吸取教学为基础,分离与继承而来的舞蹈技术训练课,与民间舞课、舞蹈基训课相辅相成,在舞蹈训练中属于重要基础技术训练之一[2]。舞蹈素质技巧课是人体动作课程,具有特殊性,可将舞蹈学生的身体各部位基本能力有效解决,进而加强与改善柔韧性、力度、开度、软度、灵活性、弹跳爆发力等多方面,学生能够掌握高难度翻腾类技巧、翻转类技巧和地面技巧等,同时还可促使舞蹈表演技能和技巧有效提高,舞蹈语汇不断丰富,舞蹈艺术的表现力逐渐扩大,辅助作用良好。

2.课程内容设计

在舞蹈素质技巧课的教学过程中,其内容是以训练核心力量为主,包括最大力量、快速力量、力量耐力等。其中,最大力量表示在肌肉最大收缩状态下身体所发挥的力量。快速力量表示肌肉尽可能发挥的力量。力量耐力表示长期训练状态下机体的抵抗疲劳能力。以上三种力量密切联系,且互相区别[3]。在舞蹈素质技巧课中,快速力量占据主导地位,包括制动力量、爆发力量、起动力量,然而,增加最大力量时,肌肉出现增粗现象,随之而增加的是体重,但是对于舞蹈演员而言,要求其身体轻盈,身材修长。因此,为了能够达到最大力量增加的目的,可促使肌肉群协调能力不断提高,如此一来便可有效控制体重,避免出现体重增加的现象。舞蹈与很多人体运动时一样的,均是由多肌群、关节所参与的全身性运动,尽管躯干处肌肉与四肢肌肉不同,可将人体动作直接完成,但其收缩力能够使身体产生力量,可作为运动合理来源之一,同时还可建立四肢肌肉收缩的支点,促使收缩力量有效提高,力量传递不断加速[4]。

二、舞蹈艺术中舞蹈技术技巧的作用

在舞蹈艺术整体中,运用舞蹈素质修养、素质技巧属于整体的一部分,技术技巧与舞蹈素质课程已经成为一门专业必修课,其目的在于培养高素质的舞蹈演员与表演人才。在该课程中,舞蹈艺术作用体现于三个方面,分别为审美价值、训练价值、使用价值。

1.审美价值

舞蹈表演者使身体柔韧度、自身能力采用复杂方式,在立体过程中,伴随飘逸的转动、静止、跳跃、翻腾,动作生机勃勃,观看者在观看以后享受着独特的美,这种技巧能够将舞蹈美展现得淋漓尽致,促使舞蹈艺术专业水准全面提升[5]。

2.训练价值

当前,在培养高素质舞蹈表演人才时,其培养目标如下所示:舞蹈表演者可通过不同表演技艺,以便满足不同舞蹈剧中角色表演需求[6]。基于此,对表演者将具有较高要求,需具备全面的艺术心智与艺术体能,通过开展舞蹈素质技巧课,在学生的意志品质、专业技术水平、身体形态、身体素养等多方面,均具有积极意义。

3.使用价值

表演舞蹈时,舞蹈技术技巧属于重要艺术表现手段之一,所具有的舞台呈现与舞蹈语汇独具特色,在不同舞蹈风格、舞蹈形式、舞蹈题材、舞蹈表演中,将丰富的艺术享受与思想内涵展现出来,能够充分发挥个性化作用,且无可替代[7]。

三、科学素质技巧课

舞蹈艺术院校在专业教学过程中,素质技巧课程教学方法逐渐发生变化,最初的教学方法为照搬戏曲教学,而当前的教学体系则拥有舞蹈特色素质技巧。在初期,舞蹈素质技巧采用硬毯子功、戏曲武功等动作内容,现如今则为具有舞蹈特点的项目与动作。在舞蹈艺术中,形式美的体现和舞蹈素质技巧动作中展现高水平密不可分[8]。应用科学化教学则为舞蹈技巧课中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关键之处。

1.对教学对象科学分析

舞蹈演员以腰短、臂长、腿长为体态特点,抓住各阶段中人体运动素质训练时期,有助于学生心智开发、身体素质、意志品质等方面全面训练,此为技术技巧不断提高的一个前提条件。

2.教学计划需科学制定

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舞蹈技术技巧教学应当具有针对性、系统性与专业性,并以上述特点为中心,有原则地制定教学计划,确保教学计划的可行性。

3.课堂教学需科学组织

在舞蹈素质技巧课中,科学组织课堂教学为保障教学质量关键之处,这主要由于课程具有多种多样的形式,例如授新课、复习课、恢复课、巩固提高课、考试课等。在不同形式的课程中,其授课目的也存在差异,应当与授课目的相结合,安排教学重点与难点,以便促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9]。

4.科学抄保抄功方法与作用

素质技术技巧课专业特点主要为人体翻腾技巧,此外还包括跳跃性、其他大幅度活动组合。由此可见,该技术课程活动性大,且存在一定危险性,在教学过程中,所使用教学手段需具有特殊性,以便保护与帮助演员和学生,在习惯中成为一种抄保。对于抄功,在我国拥有着悠久历史。

四、良好的身体能力与身体素质是学习技术技巧前提条件

在舞蹈专业教学与专业训练中,素质技巧属于特别课程,具有技术复杂性,且动作具有难易性,对于舞蹈演员、学生的身体素质条件具有较高的要求。因此,为了能够将技术技巧学好,应当对自身的身体能力与身体素质训练十分重视[10]。

1.柔韧

柔韧表示人的韧带与肌肉伸展能力、关节活动的幅度,同时也是我们所说的软开度。对于舞蹈演员而言,柔韧素质十分重要,柔韧素质情况对动作幅度有着直接的影响,同时也影响着舞姿造型是否优美。比如,若一个人的腰部关节十分僵硬,对于腰部柔韧性要求较高的动作将无法按照规范要求进行,例如串小翻、后软翻、前软翻等[11]。

2.力量

力量素质能力与训练表示学习者在旋转、跳跃、翻腾过程中,肢体某部分对阻力进行克服的能力,在舞蹈教学中,舞蹈动作均需依靠肌肉用力完成,同时也运用素质技巧。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有人说演员具有较强的能力,其实际寓意便是该演员具有良好的力量素质。

3.协调

对于一个舞蹈演员而言,协调性十分重要。舞蹈演员只有拥有良好协调能力,在各种复杂技术、技巧动作中才能够完美地完成。协调性能够反映出综合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会评论一个演员或者学生的动作很顺,且合理用劲,这也就意味着该演员具有良好的协调性[12]。

五、重视训练安全,预防运动损伤

在素质技巧的训练过程中,因训练而使得身体部分出现损伤被称为运动性损伤。在动力性技巧中,例如跳跃、旋转、翻腾等,以及静力性动作中,例如平衡造型,以及动静结合动作,均极易产生肌肉损伤、韧带损伤、关节损伤,以及挫伤等。因此,当学习者出现运动性损伤时,将对学生的舞蹈专业学习产生影响,同时还会给学生造成无法弥补的遗憾与过失。在学习时,学员需对安全性训练保持高度重视,避免出现运动性损伤,或者身体负担,确保学习者身心健康,促使艺术表演、舞台呈现与艺术生命不断延长[13]。

1.损伤产生的原因

学生对于运动损伤有关知识缺乏了解,不明确运动损伤的预防意义,准备工作做得不足够充分或者根本就不做准备,在安排运动量时存在不当,动作技术与身体结构的技能特点相违背,在上课时,学生的心理机能、生理技能的状态不佳,除此之外还包括不合理客观条件等。

2.预防运动损伤

在思想中保持高度重视,在措施方面要求得力,在训练过程中确保科学,准备活动与恢复整理需充分做好,对基础技术、基础活动十分重视,另外,在基础技巧与技术组合训练过程中也应当引起重视。在训练过程中,若存在错误练习与毛病需注意改进,确保学生的身体能力、身体素质能够全面提高,对运动量能够合理安排。

3.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在舞蹈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了解与学会正确呼吸节奏,不能进行憋气。重视训练学生的反应能力,对自我保护意识进行培训。

结语

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应当重视舞蹈素质技巧教学,教师需熟练掌握素质技术技巧的方法与要领,以便将每一个动作教好,学生也能够学好每一个动作,避免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伤害。除此之外,教师与学生均应当熟练掌握舞蹈素质技巧的理论知识。

猜你喜欢
力量技巧舞蹈
肉兔短期增肥有技巧
冰上舞蹈搭档
指正要有技巧
我和舞蹈
从自然中吸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