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义视角的食育内涵与食育途径

2019-12-12 02:25陶亚萍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9年28期

陶亚萍

摘 要 广义视角的食育从现时代人类食物结构链的本质出发,关照当前与食相关的社会现象与问题,提出从饮食、农业、食品工业等方面重塑人的价值与行为,通过个人、社团、行业、社区、政府等多途径的食育,以达成人类的健康、社会的和谐和环境的永续。

关键词 广义的食育 食育内涵 食育途径

中图分类号:F203文献标识码:A

食育,是近年来在营养界和教育界流行的新兴事物。学界大部分人对食育的解释即为关于人们饮食营养和饮食习惯的教育。这是对食育的狭义理解,如此解释,食育不能算是新兴事物,因为民以食为天的道理传承至今,人类以食育人的思想和行为也自古有之。然而,为什么在现时代,“食育”一词凸显而出,在日本,甚而有《食育基本法》?“食育”与教育所强调的德育智育体育是什么关系和区别呢?现时代“食育”重要意义是什么,其途径又是为何呢?循着这些问题深思去,狭义的食育视角无法完全涵盖现代食育的真正内涵,要理解食育究竟为何以及为什么要开展食育,需要与社会现实及问题广泛联结,从广义视角探寻食育的内涵与重要价值。

1广义视角的食育内涵

1.1广义食育的由来

现时代与食物相关的社会现象与问题非常庞杂,下图(图1)即从人类饮食结构链的本质与问题出发探讨食育与它们的关系,从而厘清广义食育的由来。

内层:现代社会人类食物的来源就是农业与食品工业,农业与食品工业直接影响人类饮食行为,而三者之间也相互关联,构成了人类饮食的结构链。食物直接关系人的生存与健康;而人的社会性,又使得饮食方式影响了人们的沟通,以及更广泛意义上的文化传承与审美体验。可以说由农业、食品工业、人类饮食构成的结构链对人类生活、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等产生巨大的影响。

中间层:人类饮食的结构链是人生存的根本,然而随着它的持续发展,在人类健康、自然环境及社会文化等多方面也产生了各种问题。人类饮食行为本身就产生了诸如营养疾病、粮食危机、食物浪费等问题;农业发展所导致的问题也层出不穷,诸如物种单一、化肥农药污染环境、转基因食品问题等;食品工业的发展更是问题严重,诸如食品添加剂问题、假食品问题等。

外层:透过中层的各种问题反观人类饮食的结构链,要想改变问题只有重塑人类饮食、农业、食品工业相关的价值观和行为体系,即开展健康饮食教育、可持续农业教育以及自然取向的食品工业教育。

整幅图显示了人类饮食问题的多元复杂关系,我们从中可以非常清晰的感受到由人类饮食结构链所引发与食物相关问题的复杂和严峻;同时也可以发现为了要解决中层的复杂问题,唯有端正所有人的价值观和行为才是出路。在我们的认知中,只有教育是塑造人类价值观和良好行为的最优途径。教育发展至今,我们一直强调以德育智育体育为核心,然而德智体育在碰到由食物链这一本质结构所引发的问题时,并不能凸显他们的优势,于是“食育”这一概念应运而生。再从人类食物结构链的本质结构看,饮食与农业直接相连,做好农业教育也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所以有些国家又将“食育”称为“食农教育”,当然食育与食品工业发展也不无直接关系,食品工业的教育也应该包含在食育之内。

1.2广义食育的概念

由此我们厘清了为什么要做食育和食育为何的问题,概括之,广义的食育就是通过饮食、农业、食品工业等方面价值和行为的塑造,用以解决人类面临的与食相关的生存、健康、文化发展、自然永续等复杂问题的综合性教育。与狭义的食育相比,广义食育突破了仅以消费者为对象的教育范畴,还含括了对食物的生产者及其整个行业的发展教育;广义食育的教育内容也突破了饮食营养、习惯培养的主题,还含括了与食物相关的文化传承、环境保护、社会发展、伦理道德等内容。采取广义视角的食育内涵,是从根本上看待现代社会与食相关的问题,也只有这样,才能从更为全面的角度帮助人们重塑与食相关的价值体系和健康行为。

2广义食育的途径

说到教育,想到的多是学校的教育,或者是对儿童的教育,从狭义上看,食育也是如此。然而,通过图1,我们可以看到,当前我们需要面对的是全社会、全人类普遍存在的价值和行为重塑的问题。如果仅仅依靠学校教育,只影响年轻一代,问题肯定无法全面解决,效率也难以保障。所以食育,应该采取的是广义的教育之内涵,它是全民教育,也是终身教育。当然,学校食育应该是主体,因为学校是教育的专门机构,拥有专业的教育人才,而学生也是最可塑之才,其对社会影响的潜力巨大。

怎样开展食育,当前很多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已经给了我们很好的示范。

2.1社会运动

比如意大利的“慢食运动”,其目的是抵抗快餐业者快速扩张,保留意大利当地的饮食文化及农业特色。再如美国,为对抗快餐文化、工业化食物及大量肉食所造成癌症、心血管疾病等文明病所带来的威胁,倡议“天天五蔬果”运动。在英国,主厨杰米.奥立弗积极推广翻转餐桌的食育计划,要让更多小孩从认识食材到料理食材都亲自参与,以启发孩子们对于食物的共鸣;韩国则参考日本推动了“身土不二”的“地产地消运动”,强调采用在地食材。在农业领域,“公平贸易”全球化运动,以保护小农利益、维持社会公平;很多地区开始推崇和推广有机耕种、自然农法和友善动物的农业生产方式,用以对抗物种单一、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问题。以上这些运动多是由个人领袖或者社团所发起的社会运动,这样的社会运动既是在解决已有的社会问题,也是在推进整个社会的食育。

2.2政府推动

各国政府在推动食育方面也累积了一些经验。如我国政府在2008年发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指南》,针对中国居民特有的饮食特征,指导其采取更为健康均衡的饮食结构,以及从营养与健康的角度引导生长发育中的青少年零食不可以代替正餐,食物摄入要以正餐为主,减少和改变不良的零食消费行为。2011年,推动农村学生免费 “营养餐”计划,规定学生“营养餐”应以肉蛋奶为主要供餐内容,供餐模式以学校食堂供餐替代校外供餐。其他国家像加拿大卫生部于 1992 年发布饮食指南,目的是教导国民有关身体活动和健康的正确饮食教育,以維护和改善他们的健康。2007 年再次发布新版彩虹(四种颜色)饮食指南,建议多食用新鲜水果、蔬菜和全谷类食品;多喝水、少喝果汁。并为儿童、哺乳期妇女、50 岁以上人群和土著居民等特殊群体推荐了专门的饮食建议。

开展食育较为彻底的国家是日本,之所以彻底是因为该国的食育运动是由政府组织和推动的全民实践性运动。2005年,为应对全民“饮食”的外部化、简便化、多样化所导致的生活方式西化和生活习惯疾病的高发问题,日本政府出台了《食育基本法》。为推动该法的执行,在内阁府(行政院)主导下,由文部科学省(教育部)、农林水产省(农业部)、厚生劳动省(卫福部) 等中央部会,透过地方公共团体(县政府及乡镇公所),结合各中小学、幼儿园及家庭、社区、卫生所与医疗机构、志工团体、农业合作团体(JA 团体)、食品相关业者等,联合推动饮食与农业教育运动。到目前为止,日本政府已经执行了3次“食育推进基本计划”,对全民产生的影响效果卓著。所以日本的食育是一种全民运动,既是全民教育也是终身教育。

2.3学校食育

学校食育是食育的主力军,这一方面世界各国也有很多经验。如美国1996年开始大规模在校园开辟菜园,带领学生种植、收成、料理及分享食物,重建食物与土地联结的“可食校园计划”;美国政府也提出了学校午餐计划及学校早餐计划等活动,推动在学校供应健康的早餐及午餐;英国则是推动“健康的学校计划”等,将食农教育广泛地融入原有的各科课程及校园生活中,在学校推动健康的饮食生活,另外与当地农场合作,推行了耕种学校,同时亦推动了地产地消的活动。

同样,日本学校食育也是做的较为完善的。确切的说,日本学校食育是典型的食农教育,其强调农事体验学习,2008年开始实施“学童农山渔村交流计划”,小学5年级学生要进行为期一周的农山渔村生活及农林渔业体验活动;另外日本的学校食育将食育内容和要求融合进各科教学和综合活动中;提倡学校供餐、中小学配备营养教师,以加强学校饮食指导。

以上,各国各地的食育经验非常丰富,总结下来,无论是社会食育还是学校食育,均是食育开展的必要途径。在食育的主题上,各国各地所面临的公民素养、民俗文化、危机困境等各有不同,食育应该在考量居民和社会的需要基础上,选择合适的主题、途径和方式。目前比较常见的主题有:营养均衡、当季在地食材、有机食材、共餐习俗、传统饮食文化、尊重农民和农业、爱惜粮食、公民责任、农田复育、农村经济发展、地产地消减少食物里程等等。 而在食育的方式和方法上,社会运动、学校课程学习、农事体验、农夫市集、社区菜园、家庭餐桌、农业旅游休闲等等,都是食育很好的选择。

广义食育的途径强调食育需要每个个人、社团、学校、社区、实业,甚至整个政府的协同合作,无论是由上而下的改革,还是由下而上的运动,才有可能影响更多人,从根本上重塑人们关于饮食正确的价值和行为,最终达成人类的健康、社会的和谐、环境的永续。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项目“基于《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高师本科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创新”(批准号:B-b/2015/01/070);盐城师范学院2014年度教学研究重点课题“高师本科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标准的研究”(批准号:14YCTCJY003)。

參考文献

[1] 皮尔·威耶.我的餐盘,我的健康,我的星球[M].台北:天培文化,2012.

[2] 帕梅拉·罗纳德,拉乌尔·亚当查克.明日的餐桌[M].蒋显斌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6.

[3] 赵东玲.日本儿童食育教育现状论析[J].黑河学院学报,2014,23(02):76-78.

[4] 李里特.食育:国民素质教育的新课题-兼议传统食品产业化与标准化[J].中国标准化,2010(09):20-22.

[5] 刘亚轩.日本小学的食农教育及启示[J].教学与管理,2016(09):55-57.

[6] 康以琳,张玮琦.人与食物的距离——乡村小学食农教育课程发展之行动研究[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6,29(0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