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为载体推进创新创业教育

2019-12-12 02:25陈丽颖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9年28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大赛互联网+

摘 要 自2015年各项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政策施行以来,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已经进入了新时代,应运而生的“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为大学生提供了广阔而又充满激情的舞台,本文试从大赛对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积极促进作用进行探讨,以期对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搭建有所裨益。

关键词 创新创业教育 “互联网+”大赛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2015年对于创新创业教育来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教育部明确提出,各高校要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并纳入学分管理;李克强总理多次提出“互联网+计划”“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髙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全面部署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10月,教育部会同工信部、发改委、人社部、共青团中央及吉林省人民政府联合举办了我国首届“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以下简称大赛)。至此,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进入了全面发展阶段。

大赛自创办以来,受到党中央、国务院领导高度重视。从参赛规模上来说,仅第五届大赛就吸引超过450万大学生、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团队参赛,可谓是国际化“双创”盛会。虽然大赛发展势头良好,但是目前,还有很多高校没有充分挖掘、利用大赛对教学改革提供的良好机遇,对大赛中学生出现的问题没有进行充分反思,更没有反馈到教学过程中,仅仅把大赛作为任务来完成。因此,高校需要转变观念,借力大赛来完善自身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1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1大学生创业实践经验不足

随着双创教育的普及,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得到了显著提高。但是在人才培养中依然无法摆脱重知识灌输,轻实践环节的方式,加之场地、资金等诸多客观条件限制,学生的创新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得不到锻炼。无论是创新还是创业都是对综合实践能力的极大考验,实践能力的不足将严重影响其在创新创业过程中无法解决复杂现实问题,从而导致失败。

1.2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脱节

高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大多存在闭门造车现象,更有甚者在网上找点资料或照搬其它学校方案。虽然国家一再强调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但大多数学校都没有系统地考虑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负责创新创业教育的老师不了解每个学科专业的特点,专业课老师缺乏创新能力培养意识,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科专业教育的结合不够紧密。

1.3科研成果难以落地

我国每年获省级以上科研成果3万项左右,高校近2万项,占比很高,但高校科研成果只有20%能稳定投产并取得规模效应,而最终形成产业的只有5%左右。很大程度上,现如今高校的任务已经不仅仅是如何持续创新,而是如何将已取得的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从而很好的改变我国生产技术落后的现状。

2互联网+大赛对创新创业教育的作用

2.1以赛事促行动,广泛调动大学生参与双创的积极性

大赛参赛规模的爆发性增长不难看出大赛对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积极作用,大赛为大学生提供了施展个人创新才能、彰显个人智慧的舞台,以团队形式参赛,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磨炼了学生的创新人格。大学生能够跳出学校这座象牙塔,掌握时下其专业、行业领域的最新信息,对所学专业、所处行业、自身发展进行合理准确的定位,培养大学生积极创新,有意识的将科研成果向实践成果转变,锻炼创新思维能力,为今后发展打好基础。

2.2以赛事促实践,推动科研项目转化落地

据官方统计,首届大赛后,获奖项目并没有终结在获奖层面,而是逐步孵化落地、成长壮大。12个创意组金奖项目中,超过9个已经注册公司,进入公司化运行阶段。22个实践组金奖项目中,一半的项目在比赛结束后,获得了进一步的融资机会,已进人pre-A、A轮甚至B轮。从每届大赛总决赛的现场观摩情况来看,由于评委多为投融资机构负责人,现场意向签约率高。由此可见,大赛不仅参赛项目含金量高、投资价值大,且赛后项目孵化落地都很好的实现了科研项目成果落地,对进一步夯实产学研用创一体化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提供了支持。

2.3以赛事促成长,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大赛分为校赛、省赛、国赛,学生在层层选拔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打磨完善项目,这其中必然就会发现自身知识和能力欠缺。竞赛的优势在此凸显,即这种自省是迫于竞赛压力的自发过程,是一个自我学习完善的过程,不管最终的结果如何,相信都会加深学生对创新创业的理解,而不是坐在教室纸上谈兵。从而让大赛成为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中的重要补充。

时至今日,“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的氛围日渐形成,下一步,高校应把大赛做为高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主要抓手及载体,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厅科研项目重点项目“基于‘互联网+比赛驱动下的校企合作方式对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实践研究”(编号:18SA0011);四川省社会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青年项目“新工科教育背景下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性实证研究”(编号:SC18C006)。

作者简介:陈丽颖(1991.3-)女,漢族,四川成都人,硕士研究生,成都工业学院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创新创业教育、教育学、语言学。

参考文献

[1] 吴爱华,侯永峰,郝杰,占艺,汪凯.以“互联网+”双创大赛为载体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17(01).

[2] 刘昭阳,张万彬.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法律环境研究[J].金融经济,2011(12).

[3] 刘毅,赵岩松,朱伟.“互联网 +”大赛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促进作用[J].智库时代,2019.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教育大赛互联网+
“鸟人”大赛
插秧大赛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7匹狼”征联大赛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