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视阈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

2019-12-12 02:25夏菲陆梦瑶毛吕雯彭璐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9年28期
关键词:积极心理职业生涯规划

夏菲 陆梦瑶 毛吕雯 彭璐

  1. 摘 要 随着高校毕业人数的增加,岗位竞争越来越大,许多大学生在毕业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长时间处于待业状态。究其原因还是职业生涯规划没有做好,所以在毕业后没有明确的职业方向。虽然现在各大高校都开始逐渐重视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并陆续开设了相关课程,但还是存在很多值得改进之处。为了让大学生们更自信、更积极地去面对职业生涯,本文将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相关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 积极心理 职业生涯 规划

中圖分类号:G643.1文献标识码:A

1概念界定

1.1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积极的情绪,它主张研究个体对待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积极情绪体验,如幸福、满足、乐观等积极情绪;二是积极的人格特质,通过分析积极的人格特点如勇气、创造力、人际交往水平等,来使个体形成积极的人格;三是积极的社会环境,通过分析如何构建良好的家庭环境、学校氛围、工作制度等积极的社会环境,来使个体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1.2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通过个人与组织的结合,对自身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综合的评定和权衡自身的职业兴趣、优势和能力等因素,从而使个体明确自己的职业方向、确定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根据这一目标作出科学、合理、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安排。这一概念最早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而中国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推行时间较晚,一直到20世纪末、21世纪初才开始盛行。高校加强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有利于大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明确自己的就业方向和选择,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进而减少就业压力。

1.3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这一概念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于20世纪70年代在其著作《思想和行为的社会基础》中提出的。Hackett和Betz在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的基础上,融会了职业成熟度的理论,他们认为自我效能感可以加强个体从事某种职业的信心,加强个体对职业生涯规划探索的自主性;同时,他们还将职业预期界定为个体为了更好地实现职业目标而作出与职业相关的行动、教诲和任务等的持续性的信心。自我效能感是心理学引用最广泛的一个概念,也是积极心理学的一个重要课题。

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

2.1高校及大学生本人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视程度不够

虽然现在许多高校都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相关课程,但都没有一个完善的教育体系和制度,学校对这门课的考核不够严谨,重视程度也不够,无法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所以这门课的实施其实并不尽如人意。由于学校对这门课的忽视,更让大学生觉得职业生涯规划可有可无。此外,很多大学生认为没有必要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因为他们觉得计划赶不上变化。最终,导致大学生在毕业时茫然失措,无法选择一个适合自己、令自己满意的职业。

2.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师资力量缺乏

很多高校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投入成本不高,没有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这门课更多的是由学校的辅导员或其他课程的教师兼职完成。而兼职这门课的教师也未受到过专业的指导与培训,使得他们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因此,大学生很难从这门课的学习中获得切实的帮助,也就掌握不到职业生涯规划的精髓。

2.3课程单一,缺乏实践性

由于职业生涯教育在我国推行较晚,且发展还未成熟,很多高校制定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教学内容没有与时俱进,很多知识理论都比较陈旧。课程形式也过于单一,大都只是一味地讲述书本上的知识,过于理论化,这往往会造成理论与实践相脱节。过多的理论使课堂枯燥乏味,也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最终对职业生涯规划认识不清。所以,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应做到理论结合实践,让课程内容丰富多彩,使大学生可以充分理解理论知识,并能在实际生活中将这些理论运用自如。

2.4大学生自我认识不全面,不能做出正确的职业选择

要想做出正确的职业选择,最重要的就是要全面地认识自我。只有充分地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兴趣、能力、价值观及性格特征等,才能知道自己的优势,才能明白自己适合什么样的职业,才能做出正确的职业选择。然而,现如今很多大学生在大学不同时期都面临着不同的职业困惑,对自己的认知也处于一种当局者迷的状态,不能清晰地认识自己。而高校设置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大都太过笼统,缺乏针对性,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无法帮助每一位大学生清楚、全面地了解自己,找到自己的定位。

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积极心理学的契合之处

3.1积极的情绪体验

积极的情绪体验有利于促进积极人格的形成,增加大学生的自主性,从而诱发大学生自主地对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探索,做出正确的职业选择。而消极的情绪会让人变得冲动和失去理智,这对大学生探索职业生涯规划会形成阻碍,不能做出正确的职业选择。

3.2积极的人格特质

积极的人格特质可以激发个体的潜能,可以提高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尤其是职业自我效能感,这会让个体更为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职业探索活动中去。而且,积极的人格特质可以帮助大学生克服在职业生涯规划探索中所遇到的困难,从而使自己的职业定位更加明确。

3.3积极的社会环境

环境对人的影响十分重要。积极心理学认为,良好的生活环境可以支持和发展人的能力。大学生即将走上职场时,如果能有学校的指导、家人的鼓励、朋友的支持,就会让他们更勇敢、更放心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探索。待大学生们步入职场后,如果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机制,就可以让大学生更好地实施他们的职业生涯规划。

基金项目:本文是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积极心理学视阈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编号:2017SJB2222)系列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 (爱尔兰)卡尔.积极心理学(第二版)[M].丁丹等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

[2] 许道祯.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研究[J].中国商论,2018(34).

猜你喜欢
积极心理职业生涯规划
员工职业生涯管理及实施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积极心理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弱化权势,和谐共生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迎接“十三五”规划
大学生职业生涯团体辅导对促进就业的研究
走近美国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
中日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