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花山岩画元素在本民族舞蹈当中的应用

2019-12-12 02:25施聪慧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9年28期
关键词:壮族舞蹈

施聪慧

摘 要 广西花山岩画是骆越文化的标志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壮族先人骆越人所绘制,距今已有2000年历史,提现了原始人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原始舞蹈的发生与其有着一定的联系。花山岩画元素在当代艺术中得到了广泛运用,花山岩画的造型及其背后的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对舞蹈创编影响很大。

关键词 花山岩画 骆越文化 壮族 舞蹈

中图分类号:J528文献标识码:A

壮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广西、云南、贵州、四川、湖南等地区,其中广西壮族自治区壮族人口分布最多,在广西少数民族文化当中,壮族文化元素最具代表。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通过各民族的艺术活动我们可以了解到该民族的传统文化、民族审美、生活习惯、民族礼仪等。壮族当中无论大人还是孩童都喜爱唱山歌,山歌是壮族人民劳作中的娱乐方式,也是壮族人民表达情意的方式。而壮族舞蹈的种类也很多,壮族舞蹈最初是模仿狩猎,经过发展衍生了现在各种舞蹈,花山岩画舞蹈就是其中一个代表。

1左江花山岩画

广西花山岩画是中国第一个入选世界文化遗产的岩画类项目,花山岩画是左江流域岩画群的代表,在左江及支流明江两岸200多公里的岩壁上,当地壮族称之为“芭莱”,译为汉语即为花山。壮族祖先骆越人留下了多达100多处岩画,广西花山岩画位于崇左市宁明县城西明江河畔,海拔高1885米,岩画宽221米,高45米,据水面15—18米,岩壁上有两千多年前壮族先民骆越人所画制的的赭红色岩画,画中绘有人物,有形态各异的动物、有类似铜鼓、刀剑等图像,是目前为止中国发现的单体最大、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好的一处岩画。

2花山骆越文化

花山岩画是千古骆越文化的瑰宝,是壮族文化起源的见证。从花山岩画中,我们可以更深入了解骆越精神信仰的建构情况。在我国西南部地区,居住着以壮族为主体的骆越先民。花山岩画就是由他们绘制的,画上描绘了大量的原始图腾,有铜鼓、蛙犬等图腾,以及飞鸟、生殖、舟楫崇拜等,反映了骆越人的宗教信仰、生产生活、交通迁徙、祭祀庆典等。在骆越文化当中可以看到壮族传统文化的起源,如稻作、铜鼓、大石铲、歌圩、壮锦文化等。骆越文化是壮族文化的根源,在骆越根祖文化的继承与发扬下有了壮族文化。骆越文化重要根据地之一就是花山文化,同时也是壮族文化的一个主要发祥地。在花山文化当中,研究骆越文化根祖地,厘清骆越民族与壮民族的联系,发掘壮族先人的原始活动轨迹,壮族传统文化的悠远得到了肯定。因此,花山岩画对于骆越文化历史渊源探溯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從骆越文化视角探讨花山岩画的价值意义,不仅可以深化对骆越文化内涵的研究,还可以阐明骆越文化创造对中华文化发展的贡献和意义。

3壮族舞蹈中对花山元素的传承

壮族舞蹈起源于对狩猎的模仿,也多与祭祀有关,如今的壮族舞蹈已经不仅仅是祭神娱鬼的祭祀活动,已经成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一种娱乐活动形式。在早期文献中记录,花山岩画中的舞蹈动作是当时壮族人民对蛙神的歌颂。蛙是壮族人民诸多崇拜图腾之一,也称“蚂拐”,壮族人民相信蛙能够主宰雨水,希望在对蛙神的崇拜中能够获得保佑,祈祷风调雨顺。因此蚂拐舞也是壮族民族民间舞中的代表性舞蹈之一。蚂拐舞的基本体态是“蛙式”:腿部朝身体左右两侧打开,大腿与小腿之间垂直90埃执蚩渲庑”巯蛏希蛘叩ナ植嫜皇智庀蛳拢翁盟啤巴堋薄?

《山仔蛙》是壮族民族民间舞蹈蚂拐舞典型代表之一,表现了壮族人民的生活文化、蚂拐舞艺术形态特点和壮族人民宗教信仰。壮族蚂拐舞的基本体态是保持蛙形舞姿,腿部屈膝半蹲状态,大腿与小腿之间呈90埃磺缮习肷肀3种绷ⅲ直矍庀蛏希宦凼窃靥净故切薪鞫脊岽┱庹庖换疚枳耍米髌肺枳舜挚瘛⒔谧嗨欤谀猩难菀锵赂缘酶站⒂辛Γ硐殖鲎匙迦嗣裰势印⑶诶汀⒊廖鹊男愿瘛?

4壮族舞蹈对花山元素的创新

在2006年第八届“桃李杯”舞蹈比赛中,广西艺术学院附属中等艺术学校参赛作品《走在山水间》,获得了编导一等奖和表演二等奖,该作品流传至今,深受各大院校以及艺术团体的喜爱,是壮族舞蹈的经典作品。该作品中除了传统的双臂上举蛙式造型,还根据现代文化生活的进步,对花山岩画造型进行了一定的创新,例如:增加来原始凤凰手的基础手型与身体各个部位的配合,增加胯部的动作以及手掌在胯旁的摆动,增强了舞蹈动作的造型性,不再是原始的花山岩画造型,能够看出壮族民间舞元素的原始动作在传承中有了创新发展,进一步赋予了时代特点。

《花山》是由北京军区政治部战友文工团艺术指导、国家一级编剧赵明总导演,国家一级编剧任卫新编剧,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指导、广西演艺集团倾力创作的音乐舞蹈诗,这部作品以“音乐舞蹈诗”定位,与传统舞台剧的故事叙事方式不同,它以象征和写意性的人物形象与今天的穿越对话,完成了花山岩画史前时期漫长的时空把握,跳出了传统舞台剧的具体人物与身份的限定。该作品以“太阳、铜鼓、男人”和“月亮、绣球、女人”和壮族图腾青蛙、“山水、壮锦、花山岩画”构成四大篇章,向人们形象的展示了壮族先人骆越人的生活习惯、社会发展、民族文化,揭示了壮族人民从古至今追求和谐、美好生活的希望。该作品的演出,向世界传播了广西壮族文化之美,弘扬中国优秀民族文化。

5结语

广西花山文化的成功申遗,充分体现了花山岩画文化的艺术价值及其历史、现实意义,历代文艺工作者将花山元素融入到舞蹈,在传承文化同时,也在时代的进步中不断的创新与发展。我们当代文艺工作者还需要不断探究,加大对传统民族文化的的研究,使壮族传统文化得以更好的发展。

基金项目:2019 年度广西城市职业大学校级科研项目《广西壮族文化元素与花山岩画人物造型融入舞蹈艺术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GXCUVKY2019B014)。

参考文献

[1] 何娟娟,蒋波.壮族蚂拐舞本质特征初探[J].音乐时空,2015(19).

[2] 陈学璞.花山岩画的文化价值及申遗意义[N].广西日报,2016

猜你喜欢
壮族舞蹈
你可曾见过父亲的舞蹈
壮族嘹歌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The Mountains Sing—But for How Much Longer?
《Cat’s book》
冰上舞蹈搭档
“壮族三月三”来对山歌
壮族山歌
我和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