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尬”的组合及其语素化

2019-12-12 02:25马佳颖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9年28期

马佳颖

摘 要 连绵词,一般来说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不能拆开单独解释某个音节。但是语言是在不断丰富发展的,特别是在如今互联网时代,语言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变化,连绵词也是如此。我们发现,有些连绵词的音节有语素化的趋势,比如说网络流行语中“尬聊”的“尬”。“尬” 以其丰富的组合性,从“尴尬”中逐渐脱离出来,成为一个可以自由组合的独立语素。

关键词 音节语素化 去范畴化 重新范畴化 认知模式

中图分类号:H136文献标识码:A

0绪论

(1)音节语素化定义问题。

连绵词,或称“连绵字”或“联绵字”。林汉达(1957)在连绵词问题上曾指出,连绵词的“音节音节不能拆开的,即使被迫拆开,至少有一个音节是不能独用的。”

陈练军(2010)认为:“语素化是指语言系统中非语素成分转变为语素的过程。语素化可作两种理解:一种是广义的语素化,指各种非语素成分向语素的转化,所形成的语素既包括成词语素,也包括不成词语素;一种就是狭义的语素化,指从独立的成词语素变成了不成词语素。”

综合各家,本文对连绵词的音节语素化定义作出界定:连绵词的音节原本为非语素成分,不能独用,即只有与另一成分结合才能完整表达意义。本文的语素化,是广义上的语素化,指非语素成分向语素的转化,同时在语素化过程中,该音节所具有的意义与原本所属的连绵词整体意义相同。

(2)“尴尬”一词的词义分析。

“尴尬”一词由来已久,但其本义为因腿部残疾而行走不正的意思,《说文解字》中记载道:“尲,不正也。从尣兼声。” “尬,尲尬也,从尣介声。” 段玉裁注:“跛者,蹇也。跛者多由曲胫。”,并对对“尲”进行解释:“今蘇州俗語謂事乖剌者曰尲尬。从尢。兼聲。古咸切。七部。”后引申为“①处境窘困,不易处理。②神色、态度不正常。”,如:

“夫人道:‘我儿,礼有经权,事有缓急。如今尴尬之际,不是你亲去嘱咐,把夫妻之情打动他,他如何肯上紧?” (《陈御史巧勘金钗钿》)

“慧澄见说得尴尬,便道:‘做得做不得,且说来!”(《初刻拍案惊奇》)

“第四十六回·尴尬人难免尴尬事 鸳鸯女誓绝鸳鸯偶”(《红楼梦》)

可见,“尴尬”一词词义虽历经演变,但其两个音节不能分开单独使用,在古籍记载中几乎不与其他语素组合,是非常典型的连绵词。但是在今天,情况已发生转变。

(3)“尬+”结构的词频调查分析。

2017年12月18日,“尬聊”一词入选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的“2017年度十大网络用语”。我们发现“尬”逐渐代表连绵词“尴尬”的整体义,与许多语素组合,有音节语素化的趋势。截至2018年10月31日,人民出现“尬+”结构的新闻一共1520条。其中“尬聊”一词出现的频数为138条。

从发布内容上看,“尬+”结构集中出现在在娱乐、传媒、时尚、游戏、人物等频道,而在公益、财经、时政、科技、能源、环保、知识产权等频道出现的次数要少得多。

我们进一步搜索“尬+”结构的百度指数,以“尬聊”为例,首次使用出现在2016年11月14日,在2017年使用率达到顶峰,往后频次虽有所下降,使用平均值却也基本维持在852次。在新浪微博,“尬+”结构的实时搜索结果为172,166,234条。

我们要进一步考察的问题是:

(1)“尬”是否已脱离原有结构,可以跟其他语素自由组合?如果可以,它又以何种形式呈现?是否有规律可循?意义是否会发生变化?

(2)如果我们确定“尬”具备语素化趋势,那么推动其语素化的原因又是什么?

经过语料选取和整理,我们从构词能力出发,对“尬”的语素化进行观察,并从去范畴化和重新范畴化的角度进行阐释。

1尬的构词能力

“尬+”最常见的形式是与“舞、聊”等语素进行组合,形成双音节词,如:

[尬舞]

(1)本次南京站决赛中值得一提的亮点环节是比赛结束后,由天团导师带领广大参赛舞者与金龙鱼舞蹈团队共同带来的一段尬舞环节,大家同跳金龙鱼好比例舞蹈,随着动感的音乐和人们高涨的热情,掀起一段比赛高潮。(人民健康网 2018-10-30)

(2)现身《口红王子》第六期的傅菁和Yamy开场自然少不了劲歌热舞,一段配合默契的舞蹈后,王子们纷纷加入开始“尬舞”,不会跳舞的费启鸣用上了“老年disco”的招式,Mike则拿出了绝活儿托马斯。(光明网 2018-10-08)

[尬聊]

(1)其实,吕布机器人最擅长的还有尬聊。(环球网 2018-10-30)

(2)而那些有着硕士、博士等高学历的年轻干部却只能溜边站,偶尔与老乡说上几句,也很难有共同话题,只能“尬聊”。(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18-08-08)

此外,“尬”还可以与其他语素组合,甚至独立成词,如:

(1)可惜的是,这次的《李茶的姑妈》少了些开心麻花标榜的“发自内心的爆笑”,多了些硬咯吱、硬搔痒而憋出来的尬笑。(羊城晚报 2018-10-08)

(2)不过,关于该剧的置景、道具及特效,目前观众的评论褒贬不一,总体来说不算太尬,但也谈不上出彩。(信息时报 2018-08-14)

(3)至于鹿晗、關晓彤的定情之作《甜蜜暴击》更是被指“又雷又尬”,虽有众多粉丝撑场,豆瓣评分仍然跌至2.7分。(羊城晚报 2018-08-07)

仅仅从这104例上看,“尬舞”、“尬聊”是最常见的结构,其他结构则未出现较高的频次,都较为分散。当然,这只是从新闻体这一语域出发(且时间仅是7月-10月)。如果我们将调查范围扩散到微博等自媒体语域,以“太尬”为例,截至2018年10月31日,在人民网的出现频次为3,而微博的搜索结果共有206,956条。可见,“尬+”这一结构使用率非常之高,已不是偶然事件。正如Kereemans(2015)所说,在同样的频次下,如果某一新词只存在于科技文本,而另一新词分布于博客、推特和报纸等语义域,那么后者的习语化(conventionalization) 程度要高于前者,即流行度更高。

从以上组合类型我们可以得出,“尬”的组合能力相对较强。

一是组合位置比较灵活。“尬”一般前置居多,但也可以放在“不、最”等副词的后面。二是除了与“舞、演、唱”等组合成动词性结构之外,“尬”还能跟“事、点”等组成名词,甚至还能独立成词,如“一个中年女演员的尬与惑”。从句法成分上看,有三种情况:

(1)作状语,与动词组合,表“互相、较量”之义,常同时伴随“令人尴尬”的情感义,关于其语义下文有进一步解释。如“尬聊、”“尬舞”、“尬拍”、“尬撩”等。

(2)作定语,与名词组合,表“令人尴尬”之义。如“尬事、尬点。”

(3)作谓语,后接补语,补语长度没有限制,常有介词“到”共现,以表示尴尬程度。如“尬到我将头扭向一边”、“尬到不行”、“尬到没眼看”。

2“尬”的意义分析

在我们搜集到的语料中,“尬”字的意义分为两种情况:

2.1作为闽南语“较”字的通假字

“尬舞”指的就是发源于美国的街舞对抗,即battle,是闽南话“较舞”的变音,“较”是较量的意思。闽南话里把“较”字发成“ga”的音。“较舞”这一词汇在台湾广为流传,但并无“尬舞”的写法。于是人们用普通话的音来标注闽南话的“较”字,独创了“尬舞”这个词汇。“尬”在这里便是通假字了,表示“较量、比较”。

2.2“尬”表“尴尬”义

但是,“尬”被人们从“尴尬”一词中提取出来,本来无法表示完整意义的音节,被人们用在新的词语“尬舞、尬演、尬唱”中,“尬”逐渐能表示“尴尬”的完整意义。使这些新词在表示“较量、比较”这些基本义的同时,引申出了新的含义:“令人尴尬,使观者不适”。显然,“尬”已经具有非常明显的语素化趋势。

比如,本来是街舞对抗的“尬舞”一词,由于近年杀马特群体的斗舞视频在网上广为流传,人们开始用“尬舞”嘲讽舞姿不佳的人胡乱扭动身体,使场面尴尬的场景。

“尬+”结构是否有嘲讽义,需要根据语境加以进一步判断。

3“尬”的语素化及其大量使用的原因

3.1经济原则

帕默尔在《语言学概论》的“形式和功能的交换影响”一章中曾说道:说话人的目的是为了传递信息;也就是说,他说的话必须是明白易懂的。试想“尬演”一词,如果不用该结构,而是说成“这一场表演真让人尴尬”,反倒不如“真是一场尬演”显得经济简便。

3.2人脑的认知模式

王红燕认为连绵词的语素化是人脑认知模式带来的结果。“由概念及其间的相对固定的联系逐渐在人脑中形成相对定型的心智结构,成为组织和表征知识的模式,即认知模式。认知模式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命题结构原则……在命题结构原则的作用下,只需要人们在交际时用一个语言符号来引起大脑中的概念即可,这为连绵词的音节语素化提供了可能”。

连通主义认为,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会形成相应的习惯,在这个过程中,神经元相应权值和神经网络连接关系会不断调整。通过调整,神经网络对类似的信息产生一种惯性,每当相同或类似的输入出现时,调整后的神经网络能过迅速地加工并产生预订的输出。

以上给予了我們新的分析角度。在信息爆炸的网络时代,我们可以在网络上获取到大量新闻。社交媒体使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透明,在自身生活公开化的同时,也获得了可以随时调侃、评价他人生活的“零成本”途径。“尴尬”这种情绪本就存在,是个体在遇到失言、棘手情景时而产生的别扭、紧张、懊恼、不知所措的情绪体验。但是在网络时代,个人的“尴尬“情绪很容易在群体中产生共鸣,“尬”文化越来越流行的背后,也是发表自我感受、情绪共鸣的体现。随着这种文化现象一旦在人们生活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尴尬”这一概念在人脑的概念系统中也出现得越来越频繁,在人脑中已经形成了习惯。即便只有“尬”字一个音节出现,人们也能迅速通过这一语素化的音节追寻到原词的整体意义。

上文说到,“尬”的语素化是经济原则起了一定作用,从认知角度看,人们在用最少的语言符号表示尽可能多的的概念时,通常会利用原有语言符号,经过去范畴化和重新范畴化进行再创造。去范畴化或非范畴化这个术语由 Hopper 和 Thompson (1984)提出。“所谓去范畴化,就是在一定条件下范畴成员逐渐失去原范畴特征的过程。范畴成员在去范畴化后重新范畴化之前处于一种不稳定的中间状态,原有范畴和即将进入的新范畴之间存在模糊的中间范畴,这类中间范畴丧失了原有范畴的某些典型特征,同时也获得了新范畴的某些特征”(张维友,2015)

“尬”的语素化就是通过“词截”的方式得以实现,张维友(2015)展现了词截产生语素的过程。“尬”从连绵词“尴尬“截取出来之后,从无意义的音节再范畴化为有意义的语素。

图1:词截产生语素的过程

4结语

互联网时代的加速发展,带来了语言的巨变,导致新语素不断出现。“尬” 以其丰富的组合性,从“尴尬”中逐渐脱离出来, 再范畴化为有意义的语素。这是人的认知模式和语言符号行、经济原则共同起作用的结果,满足了互联网时代人们语言表达的需求,为语言的变化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 程琪龙.认知语言学概论——语言的神经认知基础[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2] 王红燕.从认知角度浅析连绵词的音节语素化[J].语文学刊,2011(08).

[3] 林汉达.汉语的词儿和拼号法[M].中华书局,1957:98-99+115.

[4] 陈练军.语素和语素化问题刍议[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10(03).

[5] 周有斌.“秀”的组合及其语素化[J].语言文字应用,2005(04):61-65.

[6] 秦炯灵,胡常熟.连绵词音节语素化问题说略[J].汉语学习,1997.

[7] 郭敏姿.现代汉语音节语素化现象探析[D].湘潭:湘潭大学,2010.

[8] 刘苹.“音节语素化”的理论思考[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7.

[9] 张维友.语素化与范畴化——新语素生成的认知识解[J].外国语文研究,2015(02).

[10]   刘正光.语言非范畴化——语言范畴化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