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乡村振兴指标体系研究

2019-12-12 09:53范鸿儒
山西农经 2019年18期
关键词:安徽省指标体系乡村振兴

范鸿儒

摘 要:在理清乡村振兴作用机制的基础上,利用AHP模型尝试建立了包含人、社会和政治3个层面的乡村振兴评价体系,为安徽省农村现代化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关键词:乡村振兴;指标体系;安徽省;现代化

文章编号:1004-7026(2019)18-0020-02         中国图书分类号:F323       文献标志码:A

乡村振兴战略是当前社会重点关注的话题,关乎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目标的实现。因此,建立一套较为完备的乡村振兴质量评价体系,对规范和促进安徽省乡村振兴可持续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文献综述

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的三步走战略规划,要在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2050年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安徽省先后出台了《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和《安徽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全面部署了安徽省乡村振兴工作路线和实施方针。

乡村振兴这一时政热点引起学界广泛关注。乡村振兴的内涵是多方面的,其研究主要集中于质量评价、路径探析、传导机制和各地具体实践等,在乡村振兴指标体系建设上已经取得了一定成就。

程莉和文传浩(2018)[1]基于农民生活改善、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产业发展3个角度,构建了我国乡村振兴质量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乡村振兴进行了时序研究。郭耀辉等(2019)[2]依照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建立了治理、生态、产业、乡风、生活等5个一级指标,并细化为20个二级指标,利用Delphi及AHP评价分析法,对我国贫困地区马边县乡村发展进行了测度。贾红伟(2019)[3]建立了一套包含管理指标、产业指标、文化指标、生态指标和发展指标在内的评价体系,并进行了综合测度。胡美君等(2019)[4]构建了包括生态环境、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农业现代化和城乡统筹5个方面在内的测度模型,对东北三省13个农业特色小镇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综合评价。刘庆友(2005)[5]从乡村可进入性、乡村外围吸引力和乡村设施乡村资源等角度,对乡村旅游进行了实证研究。

为了加快乡村振兴治理体系指标建设,推动安徽省乡村振兴绿色健康发展,基于理论与实践需要,建立了人、社会和政治3个层面的现代化乡村振兴指标体系,为安徽省农村现代化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2  乡村振兴的作用机制

乡村振兴是基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涉及农村发展的方方面面。落脚到现代化发展的背景下,乡村振兴主要是农村人民生活现代化、农村政治发展现代化以及农村社会现代化,包括农村产业发展、农村人才培育、农村生活改善、农村民风改善、农村环境保护以及农村基层政治体制机制完善等。

其中,农村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关键。吸引优质产业来农村发展,是我国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优质产业来农村发展,一方面可以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另一方面可以让农民拥有更多职业选择,助力农民就业转型。近年来,农村就业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兼业状态的农民占一半以上。因此,必须增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使农民适应现代化发展。

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很多青年农民选择进城务工,老人、妇女、小孩留守农村,农村社会建设激情消退。农村长期男尊女卑传统思想导致男女不平等,很多农村妇女只能在家孝敬老人和抚养孩子,自身价值得不到充分体现,发展潜力得不到充分释放。把妇女从传统观念中解放出来和保障农村妇女权益,是实现农村社会健康发展所必须关注的问题。

农村社会的拜金主义、利己主义和庸俗文化影响着村民,赌博现象时有发生。从根上解决农村社会浮躁风气和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发展过程中必须直面的问题。农村社会实现现代化发展,要从文化建设和宣传优秀文化做起,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改善民风。

农村政治有其特殊性,农村政治属于基层民主自治的范畴,是村民自我教育、自我批评、自我管理的组织。因此,农村常常出现“村民看党员,党员看干部”的觀望状态。村民一般不会率先尝试,往往是等到事情取得一定成效后才参与。激发村民生产生活积极性,需要充分发挥党员及村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

基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和乡村振兴发展总要求,构建乡村振兴质量指标体系,具体作用机制如图1所示。

3  乡村振兴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

乡村振兴指标体系的准则层包含现代性的乡民、现代性的社会和现代性的政治3个部分。现代性的政治是针对基层民主政治研究的,按照治理有效的发展要求,进一步探究激发基层民主政治参与的积极性转换路径。

根据图1的作用机制,现代性的人和现代性的社会主要体现乡村振兴发展要求中的生活富裕、乡风文明、产业兴旺以及生态宜居。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乡村社会是由一个个乡民组成的,只有实现乡民的现代化,才能实现整个乡村社会的现代化发展。同时,乡村社会的现代化发展也能够进一步地促进乡民发展的现代化。其区别在于,乡村振兴中现代性的乡民更强调微观个体发展,而现代性的社会更侧重于农村实现乡村振兴发展的环境因素,包括投资环境、生态环境、乡风民俗等。

3.1  现代性的乡民

现代性的乡民主要考察乡民在实现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是否具有一定文化素质。这一层面选择受教育年限和15岁以上农民的文盲比重这两个指标。在能否熟练掌握互联网技术,以便更好地利用互联网这一平台提升自己的工资性收入方面,选择每百户农民计算机拥有量和每百户农民智能电话使用量等指标。农民收入水平是乡民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指标,选择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体现这一指标。此外,恩格尔系数也能反映农民生活质量水平。

3.2  现代性的社会

在农村,要实现社会环境现代化,贫困发生率这一指标不可忽视。贫困发生率涉及整个农村社会是否实现了国家要求的脫贫目标。可以用新农保参合率和低保人数这两个指标来表示农村社会基本保障程度。生产生活的现代化应给予充分考察,例如节水灌溉面积和机收面积等。在农村社会文化建设方面,指标应包含农村艺术表演场数、五好文明家庭户数、妇联组织中女性人数与该村社会总人口数的占比等指标。此外,农村社会自来水普及程度、卫生厕所覆盖状况、交通路网密度等指标也应得到充分考虑。

3.3  现代性的政治

基层民主政治是实现现代化发展的基础。要重点考察村务公开次数、有村规民约的村庄占比、农业社会化服务建设工程组织个数、打击黑恶势力次数、有社区综合服务站的村庄占比、村委女性党员的占比等指标。考察基层民主政治能否充分调动农民参政热情和从事社会主义民主化建设。其中,村委女性党员占比指标是为了考察女性在基层民主建设中的热情程度。

4  结束语

该乡村振兴指标设计从安徽省乡村发展实际出发,结合安徽省发展规划和乡村振兴总体思路得出。以上指标大多可从统计年鉴中得到,使用起来比较简便,能够有效节省模型数据的收集及数据处理时间。该模型可以用于省级、市级甚至县级比较,可以根据年份顺序进行比较,进一步扩大了该模型使用范围。应看到测度模型也存在不足之处,应深入基层获取相关调研数据完善模型指标,以便在测度中得到更为准确的结论。

参考文献:

[1]程莉,文传浩.乡村绿色发展与乡村振兴:内在机理与实证分析[J].技术经济,2018,37(10):98-106.

[2]郭耀辉,李晓,何鹏,等.乡村振兴背景下县域乡村发展综合评价——以国家贫困县四川省马边县为例[J].中国农学通报,2019,35(10):158-164.

[3]贾红伟.乡村振兴的统计度量及其应用[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9.

[4]胡美君,王磊,左海霞,等.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特色小镇发展的综合评价——以东北三省13个农业特色小镇为例[J].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40(3):86-92.

[5]刘庆友.乡村旅游资源综合评价模型与应用研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93-98.

猜你喜欢
安徽省指标体系乡村振兴
成长相册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成长相册
自助图书馆选址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成长相册
应用技术大学教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
交通强国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2017年安徽省各市主要经济指标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