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拳核心训练之三 松沉体验

2019-12-12 09:55李照山
少林与太极 2019年5期
关键词:两臂肢体下肢

李照山

松沉的概念包括两个方面,即放松和沉重。放松是对桩功状态下的肢体要求,沉重则是力量属性的一个特征。只有放松了身体,才会产生肢体上的沉重感和掤撑感。沉重感可以起到稳固自身重心的作用,以免被对手控制或击出;掤撑感可以起到加强肢体在空间支撑效果的作用。

就广义而言,任何桩功均具有松沉的作用。站养生桩时要求身体放松,这是大家的共识,技击桩的矛盾桩也讲究“肌松力掤”。但是,想要获取核心意义上的松沉,站松沉桩是最直接的途径。此桩法先产生定态定势的松沉,继之变为动态动势的松沉,最后成为实用性的松沉。可见,此步功法分为三个过程。

1.站松沉桩(定态定势训练)

当有了整体力的基础后,站松沉桩是重要的定态定势训练。

松沉桩的桩式(以左式为例):下肢成左丁八步,左脚跟离地,周身中正,无矛盾桩的微向后靠之状,身体重心前四后六,或前三五后六五;两臂抬起,与肋间相齐,右掌在后,掌心向下,左掌在前,掌心向右;两掌前后错开约半手距离,横向之间与肩同宽。右式的站法与左式相同,只是方向相反(图1)。

由于此桩是松沉桩,顾名思义站桩时应以松沉为主。此桩看起来简单,但真正做到松沉确实不易。所谓松是指躯干部位放松,所谓沉是指整体沉实。如果真正放松了身体,躯干部位的质量就会施加至下肢,这样就加大了腿部的运动量,使站桩的时间不会太长。因此,假如站了很长时间仍感到比较轻松,那就说明练法不当;当站到2~3分钟就不能坚持时,就说明有效地做到了放松。腿部(尤其是右腿)所产生的累感或痛感,则正是表明机体在放松状况下的沉实效果。此时,即可进行必要的调整。其方法就是把左式的松沉桩改为常态下的右式矛盾桩,使右腿得到适当休整。此时的矛盾桩不必考虑“肌松力掤”。腿部的累感消除后,可站右式的松沉桩。若2~3分钟后又产生了累的感觉,再将其改为左式矛盾桩加以休整,此后,站左式松沉桩。如此两种桩法交替练习。至于矛盾桩下的休整时间则因人而异,一般能消除下肢的累感即可。

松沉体验所形成的上松下紧,具有双重意义。

下紧可使下肢具有很好的根基作用。如果没有强大的下盘做后盾,也不可能产生强大的威力。或者说,即使能产生那么大的力量,自身也承受不了。当然,这种根基作用还不是最主要的;上松的结果可为下一步产生收缩性力量打下很好的基础。在力量的本质叙述中可知,肌群真正放松后,会产生极大的收缩力量。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2.动态动势体验

當整体有了松沉的感觉后,可使这种松沉在空间得以活化,即为动态动势体验。其方法就是通过肢体的活动,把整体松沉的感觉带到肢体上,具体的做法如下:

(1)整体松沉体验。在松沉桩的基础上,下肢保持不变,或将丁八步的幅度稍向前向外放大,左臂外旋,两掌呈卷曲状,掌心向内,整体的松沉略作后移,使身体重心置于左腿,两掌自然回带至身前约15厘米距离,紧接着,左腿蹬地,整体前撞,以躯干的松沉之劲使两臂、两掌向前撞动(图2、图3、图4)。

(2)两臂进行左右的摆动。在摆动的过程中使整体的松沉之劲能贯通于两臂、两腕。此时的两臂从外在形式来看是轻柔的,就内在劲力而言,则是沉重灌铅的感觉。

需要说明的是,此时动态动势的松沉体验包含两个方面劲力体系,即基础功法中外整性的整体力,以及此过程的松沉之劲。

3.松沉效果检验

当劲力既外整又具有松沉属性后,即可实际检验这种双重劲力的作用效果。

让对方站在我身前,我以整体性的松沉之劲向前撞动,两手触及对方时,若能将其放出,则说明向前的松沉发放产生了威力(图5、图6)。

让一人站在我身体左侧稍前方,我通过臂部的左右摆动,若能以松沉之劲将对方甩出,即说明左右的松沉之劲有了效力(图7、图8)。

让拳友处于我身前或身旁适当位置,我通过周身乃至右臂的松沉驱动作用,以拳面轻轻置放于拳友的胸部,对方感觉似有重锤砸来;或我以拳背、掌背甩打拳友的胸部或臂部,对方会感到有棉里裹铁的物体击来,均可以说明松沉之劲已能化作极强的穿透力。

(编辑/刘强)

猜你喜欢
两臂肢体下肢
术后强化护理预防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便秘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研究
高频超声联合彩超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诊断价值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常练呼吸保健操
世界各地的肢体语言
下肢最怕“凉、麻、痛”
肢体语言
预防肌肉萎缩健身法
擦颈甩臂来降压
面试六禁忌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