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运动员”到“裁判员”重庆市持续改革加强市场规范化管理

2019-12-13 07:11张和强
中国质量监管 2019年8期
关键词:工商行政朝天门市场监管

文|张和强

“走,逛朝天门!”这是重庆人以前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紧靠码头、离解放碑步行不到半小时的朝天门地区,曾是人来人往、全国闻名的商品集散地。自1991年朝天门综合交易市场开市以来,这里“火”了20多年,不光是重庆人都有“逛朝天门”的习惯,许多周边城市的商贩也纷纷来到这里“进货”,朝天门市场也一度成为全国十大批发市场之一。替人拎包挑担、凭劳力吃饭的“山城棒棒军”最早便诞生于这里。

早期市场的开办者

朝天门街道市场监管所副所长杨庆回忆:“ 1988年左右,因为在重庆没有大型批发销售市场,为满足群众需求,原渝中区工商局要求重庆仓储公司利用其原有仓库改建为批发市场,并于1991年正式开业。市场的建筑面积达37万平方米,内设26个交易区,一万个经营户,一万五千多个摊位,其中数千家经营者是来自内地其他省市的批发商家,是长江上游最大的日用工业品批发市场。该局随即专门设立了原朝天门市场工商所,负责批发市场的建设与管理。可以说,那时候我们既是管理者,又是经营者,是真正的市场开办者。”

朝天门市场成为建设与管理的标杆并不奇怪。早在改革开放之初,原重庆市工商部门就站在了开放的潮头。1979年5月,根据城郊农民大量进城出售农副产品的实际,按照“管而不死、活而不乱”的原则,重庆市正式开放了10个城市农副产品市场,结束了封闭自由市场十三年的历史。随后,城市农副产品市场大量开放,到1980年上半年,全市八个区就开放了农副产品市场76个。

1980年2月,重庆市革委会批转原重庆市工商局《关于加强市场管理的请示报告》,提出“市场六年建设方案(1980-1985)”,要求在六年内“大型市场有屋、中型市场有棚、小型市场有场地”。同年7月,重庆市基建委和原重庆市工商局联合行文明确将城市农副产品市场场地列入城市规划,从此拉开了大量建设市场的大幕。到1983年,全市已建成各类市场775个,总投资577万元。

1987年3月,重庆市政府召开第一次大规模的全市集市建设工作会,制定了《重庆市1987-1988年集市建设规划》,将市场建设推向了高潮。会后,原重庆市工商局提出了“开”(开辟市场)、“建”(新建市场)、“管”(管好市场)的工作思路。当年,该市共兴建市场144个,新增面积182668平方米,总投资1443.5万元,其中市场管理费投入454万元。

其后,通过制定交易规则(1996年实施了《重庆市商品交易市场管理条例》)、评选文明集市(许多市场成为全国、全省、全市文明市场)、扩展市场种类(进入生产资料、生产要素市场)等措施,原重庆市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从建设和培育各类集贸市场、小商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等入手,建立了完备的市场体系。到1996年,全市市场建设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市场总数达到2325个,总面积达807万平方米。其中消费品综合市场1438个、农副产品市场478个、工业消费品市场121个、生产资料市场63个、其他市场225个。基本形成了“城区中心楼层交易、县城城关室内为主、县辖区镇棚盖普及、乡村集市场地固定”的格局,年成交额超亿元的市场达到22个。

“管办脱钩”实现职能转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原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任务日益繁重,既管市场又经营市场,办管不分,政企不分,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不利于强化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也不利于加强队伍建设和廉政建设。谈起当时的现状,朝天门街道市场监管所张斗介绍道:“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多部门、多种经济成份投资建市场。在大量的商品交易市场中,由原工商管理部门建设和经营管理的商品市场只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原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作为市场的管理者、又是市场的经营者的‘双重身份’很难保证商品市场的健康发展,也难以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商品市场体系。”

1996年3月18日,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工商局关于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与所办市场尽快脱钩意见的通知》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与所办市场尽快脱钩的通知》精神,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向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发出《关于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与所办市场尽快脱钩的通知》,并于5月17日正式宣布原重庆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与所办市场脱钩。原重庆市工商局本着“态度坚决、行动积极、步子稳妥”的原则,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开展市场办管脱钩工作。到2001年,全市应脱钩市场554个(其中原工商行政管理系统自办市场537个,联办市场17个)。当年年底,这些市场全部与原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实行了机构、职责、财务、人员“四分离”,市场办管实现彻底脱钩。以此为标志,原重庆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完成了从“运动员”向“裁判员”的华丽转身,实现了职能的转变,干部也由此实现从收费型向监管执法服务型的转型。这一重大改革举措,为建立统一、权威的市场监管体制,实行规范化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规范化管理体系形成

市场办管脱钩后,原重庆市工商系统不再兴建市场,也不承担有关市场开发的定位职能,但仍有责任和义务协助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共同做好市场规划、论证及培育工作。该市市场培育进一步加强,商品市场全面启动,要素市场应运而生,初步形成市场门类比较齐全、大中小市场逐步配套、综合市场与专业市场并存、贯通城乡的区域市场体系。到2005年,全市共有各类市场2016个。其中,消费品市场1950个,生产资料市场47个,生产要素市场19个。年市场成交额达1905亿元,全市消费品市场零售总额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41.44%。

2008年9月1日,原朝天门工商所的干部不再走进门点摊位去催收管理费了。因为他们已接到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国家工商总局《关于停止征收个体工商户管理费和集贸市场管理费有关问题的通知》。自此,原重庆市工商局正式以“裁判员”的身份加强市场规范化管理,通过对重要商品市场、农资市场和其他重要商品市场的规范管理,规范市场交易行为,维护了市场交易秩序。

2018年10月26日,重庆市市场监管局正式挂牌,标志着覆盖全市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的大市场监管扬帆起航。“我们要履行好市场监管职能,维护好市场经济秩序。20多年的工作实践告诉我,市场监管工作者的责任何其重大。从生产源头、销售环节到消费者,从24小时坚守岗位到密集式拉网巡查,我们编织了一道又一道严密而细致的防线,用严谨的工作作风和严明的纪律保证,努力成为一支政府满意、群众放心、违法者畏惧的战斗队伍!”朝天门街道市场监管所李瞩永如是说。

猜你喜欢
工商行政朝天门市场监管
大同市云州区:开展农资市场监管检查
我国工商行政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思考
朝天门
点绛唇 朝天门
走出重庆的那扇门
关于工商行政管理地位职能的研究
朝天门编年史
山东省高密市粮食局 扎实推进粮食市场监管创新
关于工商行政管理地位职能的新思考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十三五”市场监管规划的实施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