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旱兼用型小麦新品种石麦28号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分析

2019-12-13 08:28傅晓艺史占良韩然高振贤单子龙曹巧何明琦
安徽农业科学 2019年22期
关键词:适应性小麦

傅晓艺 史占良 韩然 高振贤 单子龙 曹巧 何明琦

摘要 [目的]分析小麦新品种石麦28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方法]对2015-2017年国家小麦水地区域试验和旱肥组区域试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并对区试品种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与其他品种相比,石麦28适应性强,在水地、旱地条件下产量高,且丰产性和稳产性较好。[结论]石麦28是一个水旱兼用型小麦品种适宜在河北省中南部和黄淮旱地区域种植。

关键词 小麦;石麦28;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

中图分类号 S512.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9)22-0011-04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high yield, stable yield and adaptation of new wheat variety Shimai 28. [Method] Variance analysis and multiple comparison was carried out for 2015-2017 national water regional experiment and national wheat drought regional test. And the regional varieties were comprehensively evaluated. [Result] Compared with other varieties, Shimai 28 had good adaptability, high stability and watersaving property with relatively high drought resistance ability. [Conclusion] Shimai 28 is a variety having high yield under wellwatered or drought area, which is suitable to be popularized in the wheat sowing area of south and central Hebei.

Key words Wheat;Shimai 28;High yield;Stale yield;Adaptability

新品種选育的根本目的是育成在生产上具有增产性、广泛稳定性和适应性的新品种,区域试验是对参试品系进行丰产性和稳产性鉴定的平台,其结果是作物品种审定的依据[1-4]。我国北方是小麦的主产区之一,且北方水资源短缺又是制约小麦生产的重要限制因素之一,小麦全生育中后期是需水较大的时期又正逢雨水匮乏的季节,所以在保证小麦生产的前提下,大力发展高产节水小麦是北方发展节水农业的关键[5-11],也是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短缺最经济和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利用自主创新形成的“前水后旱、同一世代水旱复合选择”[12]节水高产育种新方法育成了水旱兼用型小麦新品种石麦28,该品种具有高产节水特性。

石麦28号(石12-4025)是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和河北省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选育的小麦新品种,2008年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利用冀5265作母本,高产型小麦品种金禾9123作父本杂交经系统选育而成,2016—2017年度和2017—2018年度以代号石12-4025参加国家冬小麦品种试验黄淮北片水地组区域试验,2015—2017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旱肥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18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麦20180063号)。同时石麦28号通过河北省冀中南水地区域试验程序,2018年通过河北省审定。为加快新品种的推广应用速度、实现其应用价值,笔者利用国家黄淮海北片区域试验和黄淮冬麦区旱肥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数据对石麦28的产量数据进行分析,旨在对石麦28的丰产性、稳定性、适应性等特征进行分析,加速品种的推广力度,尽快为生产服务。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黄淮北片水地区域试验。

2016—2017年度参加黄淮北片区域试验品种(系)14个:淄麦29、烟1212、泰科麦31、济麦39、石12-4025、良星518、菏麦0839、圣田麦69、登海51306、济麦22、中信麦98、良星99、轮选266和冀麦631;2017—2018年度参加国家黄淮北片区域试验品种(系)13个:福穗1号、邯13-4470、邯生730、菏麦0643-2、济麦22、济麦44、冀麦120、轮选266、山农1591、石12-4025、烟1212、婴泊700和淄麦29。

1.1.2 国家冬小麦旱地区域试验。

2015—2016年度参加国家冬小麦旱地区域试验参试品种(系)15个:洛旱22、众信5128、阳光578、冀麦485、山农25、济麦262、婴泊700、惠麦818、泰科麦30、众信8678、子麦658、轮选149、石12-4025、洛旱6号和洛旱7号。2016—2017年度参加国家冬小麦旱地区域试验参试品种(系)15个:众信8678、石12-4025、济麦262、泰科麦30、轮选149、衡H1217、金禾7183、冀麦161、ZH4261、垦星5号、临091、圣麦105、泰田麦118、金麦1408和洛旱7号。

1.2 试验方法

不同试验点试验地前茬作物多为玉米,个别试点为大豆或花生。各试点均施肥均匀,氮、磷、钾合理搭配,底肥、追肥科学施用,试验的肥力水平控制在较适宜范围,并按方案要求播种,播种质量较好,冬前群体也都达到相应水平,汇总产量水平在黄淮北片麦区有较好代表性。

根据国家方案的统一要求,旱肥组区域试验全生育期不浇水,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小区收获面积13.3 m2,试验四周设置保护区。各试点的田间管理根据所处地理区域的生态特点,结合苗情进行适时管理。汇总各试点均按照方案的要求进行试验,试验结果可靠。成熟后按小区单独收获,晾晒、称重计产。

中国农科院植保研究所接种进行抗病性鉴定,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利用区试混合样的分析结果进行品质检测。抗寒性为全国农技推广中心指定的抗寒性鉴定点(遵化国家区试站)田间鉴定结果。

1.3 数据分析方法

数据来源于2016—2017、2017—2018年度国家黄淮北片区域试验和2015—2016、2016—2017年度国家冬小麦旱肥组区域试验总结。

利用DPS 7.05分别对水地、旱地试验结果进行多年多点品种区域试验统计分析,用LSD测验检验品种的差异显著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年度和地点间产量多重比较

多重比较结果表明(表1),石12-4025在2016—2017年度平均产量为8 968.5 kg/hm2,组内排名第8,比良星99增产3.30%,增产极显著,增产点率84.2%;2017—2018年度区域试验平均产量7 621.5 kg/hm2,比濟麦22增产4.57%,增产极显著,增产点率84.2%。2015—2016年度旱肥组区试石12-4025平均产量6 708.0 kg/hm2,比洛旱7号增产6.70%,增产极显著,增产点率86.7%;2016—2017年度旱肥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6 483.0 kg/hm2,比洛旱7号增产6.40%,增产极显著,增产点率81.3%。

2.2 品种丰产性、稳定性分析

采用DPS 7.05软件进行区域试验品种丰产性和稳产性分析(表2),结果表明石12-4025的水地区域试验2年的主效应分别是2.05和12.13,旱肥组区域试验的主效应分别是10.15和9.40,说明石12-4025的丰产性好,对各个试验点都有良好的适应性;回归系数分别为0.94、1.06、0.90和1.02,回归系数越接近1,品种(系)对环境的反应越不敏感[2],说明石12-4025稳产性越好。

2.3 河北省冀中南水地区试结果

石12-4025于2016—2017年参加河北省冀中南水地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16 年冀中南水地区试,12 点汇总的平均产量为8 938.5 kg/hm2,较对照石 4185增产 11.3%,差异极显著;2017冀中南水地区试,10个试点汇总,平均产量为9 108.0 kg/hm2,较对照衡4399增产6.5%,差异极显著,居14个参试品种(系)第 1 位。2017年冀中南水地生产试验,12 点汇总的平均产量8 734.5 kg/hm2,较对照衡4399增产5.1%。

2.4 石麦28抗逆性鉴定

2016—2017年抗寒性鉴定(遵化),死株率0.9%,死茎率0.9%,抗寒性级别1级,抗寒性评价好。接种抗病鉴定(中国农科院植保所),中感白粉病、纹枯病和赤霉病,高感条锈病和叶锈病。节水系数为1.132(2017年衡水)。2017—2018年抗寒性鉴定(遵化),死茎率5.2%,抗寒性1级,抗寒性评价好。节水鉴定(衡水),节水系数(旱棚)1.0。接种抗病鉴定(中国农科院植保所),慢条锈病,高感叶锈病,高感白粉病,高感赤霉病,高感纹枯病。

3 讨论

区域试验是作物育种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13],是品种审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新育成品系的丰产性和稳产性[14],是实现品种区域化布局的主要依据[15]。

石麦28在试验年际间水地和旱地都能表现出较好的产量水平,是生产上很好的一个水旱兼用型小麦新品种。在当前水资源短缺的不利形势下,石麦28是一个极具有良好的推广潜力的高产稳产新品种。

参考文献

[1] 李世平,张哲夫,安林利,等.品种稳定性参数和高稳系数在小麦区试中的应用及其分析[J].华北农学报,2000,15(3):10-15.

[2] 苏秋芹.花生新品种龙花163丰产性和稳产性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4):191-195.

[3] 王洁,廖琴,胡小军,等.北方稻区国家水稻品种区域试验精确度分析[J].作物学报,2010,36(11):1870-1876.

[4] 张志芬,付晓峰,刘俊青,等.用 GGE 双标图分析燕麦区域试验品系产量稳定性及试点代表性[J].作物学报,2010,36(8):1377-1385.

[5] 郭进考,史占良,何明琦,等.发展节水小麦,缓解北方水资源短缺:以河北省冬小麦为例[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0,18(4):876-879.

[6] 吕长安,郑连生,英若智,等.面向21世纪的河北水资源利用战略[J].河北水利水电技术,2001(3):19-22.

[7] 孟宪群.河北省旱灾情况及成因[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8922-18924,18954.

[8] 翟凤林.超高产节水小麦育种及其进展与展望[J].北京农业科学,1999,17(1):9-14.

[9] 牛沐萱.节水农业:未来市场空间巨大[J].农经,2018(11):42-45.

[10] 梁媛,杨刚.我国高效节水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研究[J].中国水运,2018,18(6):171-172.

[11] 何世高.河北:到2022年地下水压采量达到54亿立方米以上[C]//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对接京津—经济强省 绿色发展论文集.廊坊: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2018.

[12] 傅晓艺,李彩华,赵彦坤,等.小麦新品种“石麦22号”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6,32(21):38-43.

[13] 明道绪,黄玉碧,刘永建,等.作物品种区域试验产量结果的综合分析法[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0,18(2):148-152.

[14] 梁新棉,刘玉平.河北省优质冬小麦区域试验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分析[J].河北农业科学,2006,10(1):52-55.

[15] 赵祥,陈哲凯,李金荣,等.对我市农作物品种区试的思考[J].种子科技,2012,30(5):10-11.

猜你喜欢
适应性小麦
谷子引种适应性鉴定与筛选初报
主产区小麦收购进度过七成
小麦测产迎丰收
小麦春季化控要掌握关键技术
孔令让的“小麦育种梦”
叶面施肥实现小麦亩增产83.8千克
哭娃小麦
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适应性之“点论”
大型飞机A380-800在既有跑道起降的适应性研究
既定PSS在不同运行状态下的适应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