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荫榆与吴贻芳:近代中国女子教育思想的守与进

2019-12-13 07:22张馨月
卷宗 2019年32期
关键词:女性观

摘 要:中国的近代对于女子教育而言是一个特殊的时期,复杂的社会背景孕育了保守与进步交织的社会性别观念,直接促发了中国女性教育的独立与体系化,也进一步影响和形塑了女子教育思想路径。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以及金陵女子大学分别以保守与进步两种不同观念为指导践行女子教育活动,其中杨荫榆以及吴贻芳作为中国首代女性大学校长,而在两所学校的历任校长之中最具代表性。两人的教育思想及其教育实践对近代女子教育有重要意义,探求当时不同女子教育思想的实际教育效果,能够为今日女性教育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杨荫榆;吴贻芳;女性观;女子教育思想

19世纪初,中国社会经历了对性别角色和性别关系的重新定位。社会性别观念的变化影响了这此时的女性高等教育理念,使之呈现出保守与进步并存的多元化局面。杨荫榆与吴贻芳在女子教育历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同为近代中国首代大学女校长,她们的女子教育思想引导了各自学校的发展,也为后世女子教育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1 近代女性社会角色的变化:“国民之母”与“女国民”

在中国传统社会,女子虽具有多重形象样貌,但“贤妻良母”一直是其正统形象。传统女性的性别角色确立了一套男主外、女主内的性别分工体系,确保了男尊女卑的意识形态得以以制度形式传承下去。这种意识形态对中国女子教育影响颇为深远。女子教育在中国古代一直没有取得独立地位,直到近代才得以独立。

鸦片战争后,许多人开始审慎看待传统文化,反思其中合理性。1903年,金天翮在其出版的《女界钟》里提出“国民之母”概念:“国于天地必有与立,与立者国民之谓也。而女子者,国民之母也”。①金天翮的言论一石激起千层浪,社会进步人士纷纷发声,力证女子作为国民之母对于国家救亡图存的重要意义。国民之母的形象界说,相比起传统贤妻良母主义以及维新派提倡的新贤妻良母主义而言,更多强调了女性作为母亲的职责与义务,并且将这种责任上升到与国家民族利益联系的层面。

晚清社会对于女性角色的讨论影响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其中对教育的影响尤为突出。而应当培养什么样的女性,怎样培养女性,则成为接下来每一个赞同女子教育的有识之士面对的共同课题。

2 杨荫榆与贤妻良母教育

1924年2月,杨荫榆继任女高师校长一职。5月,女高师照教育部命令改为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函聘杨荫榆为校长,于9月22日开学并举行成立典礼。北女师受制于清政府,其教育理念自然是受到贤妻良母主义的影响。杨荫榆曾在一篇文章中所提及的“国民之母”教育理念:“窃念女子教育为国民之母,久成定论。本校且为国民之母之母,其关系岂不重哉。”②

北女师受贤妻良母主义的影响在杨荫榆的校园管理方面尤为突出。对于学生,杨荫榆采取的是封建家长式的管理模式。她要求学生外出留宿必须向学校提交申请,如若申请被驳回,是不得在外留宿的。

另外,杨荫榆只注重校园秩序和学习风气,不准学生参加政治活动,将一些爱国行为视为学风不正,甚至还不许学生参加孙中山逝世时的悼念活動。这样的要求在当时激进的政治局势下显得尤为突兀,当然也就得不到学生和他人的理解。杨荫榆与学生、教师之间的冲突不断加剧,后来在“驱羊运动”当中,她被一众文坛大家定调为传统思想的代言人,贤妻良母主义的拥护者,被社会进步人士口诛笔伐。在巨大的舆论压力以及学生抗争之下,杨荫榆不得不黯然辞去校长职务。

杨荫榆其人及其教育思想兼具保守与进步的过渡性质,是时代造就的特殊产物。在她的教育理念中,保守主义的影子挥之不去,但也可以窥见其中的进步因子。对学生进行封建家长式的管理源于其保守思想的影响。但另一方面,杨荫榆积极参与女子教育事业的建设,毫不避讳宣讲被封建传统视为洪水猛兽的性教育知识,正是其进步思想的体现。然而悲哀的是,杨荫榆自己对于社会政治敏感度的缺乏,加深了世人对她的误解。正如樱庭弓子对杨荫榆的评价所言:“她曾向学生和家长说,‘学校犹家庭,‘为全国女学师资策源之地,学风品性尤宜注重,‘今日女子教育,道德与知识并重等等。她的语言重复了当时要把女子培养成贤妻良母式人物的《女子师范学堂章程》。……然而这些话正是清末女权运动盛行初期的语言,人们在说话时也常把‘女子为国民之母搁置语句之首。虽然并非‘无学,但在1924年女权运动已成为高潮的形势来看,此种话语是不合时宜的,可她自已却没有发觉。”③

3 吴贻芳与“女界领袖”教育

1912年,包括南北美浸礼会、美以美会、长老会以及基督门徒会、圣公会等咋内的8个美国教会在上海举行会议,商讨建立一所联合女子大学。1913年的南京会议决定租赁南京城南绣花巷作为临时校址,选取长老会代表康本德夫人(Mrs. Lawrence Thurston)为大学首任校长。1928年,中国政府重掌教育主权,所有的大学校长只能由中国人担任。金陵女子大学决议进行管理层的换血,邀请吴贻芳接替校长职务。

继任校长一职后,吴贻芳重新解释了校训“厚生”的含义。她说:“当时学校用‘厚生作为校训,涵意为:人生的目的,不光是为了自己活着,而是要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来帮助他人和社会,这样不但有益于别人,自己的生命也因之而更丰富。学校用这个为目标来教导学生,并通过学校生活的各方面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引导学生向这个方向努力。”④对应校训,吴贻芳在各个方面努力做到这一点。她秉持着女权精神和家庭精神,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的同时也不忘教导她们关心、爱护他人,形成集体意识和责任意识。她鼓励学生勇敢发表自己的意见,积极参与各类活动,释放自我。当时很多女孩子因为害羞,连走路姿势都是含胸驼背的,学校专门为女孩们上走姿课以调整她们的体态。除此之外,金女大义务办学,经常开办邻里学校、家政学校、识字班、园艺班、织袜班、夜校等,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培养了独立的精神和能力。为了帮助校内形成一种温馨的家庭氛围,金女大提倡姐妹班制度。每期一年级新生都要与三年级同学结为姐妹关系,每个寝室有两位三年级学生和两位新生同住。开学典礼当晚,大三的大姐们都会进行抽签,然后根据抽签上的名字去认领自己的小妹妹。

金女大具有民主气息的女子教育思想不仅表现为对学生道德修养的培育,也表现为对学生独立能力的培养。金陵女子大学前后共培养毕业生999人,被称为999朵玫瑰。“金陵女大的毕业生在新中国成立前的女子高级知识分子中占了相当的比重,其中并有一部分人在各学科领域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例如,教育战线上的特级教师黄文奥、鲍贤砚,科技战线上的牛津大学地理学博士、对国家海洋开发工作做出贡献的国家海洋局顾问刘恩兰,从事发育生物学和超显微结柯方面的研究的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曾弥白等。”⑤

4 结语

总体来看,杨荫榆的教育理念兼具保守与进步的过渡性质,而吴贻芳的教育理念则更加富有现代民主进步气息。如何把握社会思潮与传统文化价值体系之间的平衡,如何为中国女性寻找独立解放的出路,是每一位致力于女子教育的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难题。社会性别角色是女性教育无法回避的基础问题,直到今日社会依旧对女性的社会性别角色争论不休。如何引导和帮助女性处理好职业与婚姻乃至权利与义务等一系列问题,应当是女子高等教育永恒的话题。

注释

①金天翮.女界钟[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4.

②文史资料委员会.文史资料选编第三辑[M].北京:北京出版社,1979:83.

③樱庭弓子著.王惠敏译.女校长之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长杨荫榆[J].鲁迅研究月刊,1994(02):69-73.

④杨家余,王红岩.吴贻芳女子高等教育思想述评——以金陵女子大学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02):24-27.

⑤馮月华.当代中国的崇高女性——吴贻芳[J].民主,1991(03):21-23.

参考文献

[1]颜浩.被鲁迅痛骂的中国首位女校长[J].文学教育(下),2017(03):11-13.

[2]何玮.“新女性”与近代中国女子教育——吴贻芳个案研究[J].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4(03):107-116.

[3]娄岙菲.再论杨荫榆与女师大风潮[J].教育学报,2015,11(02):104-115.

[4]李蓉,杜学元.“厚生”之道——试述吴贻芳女子高等教育思想之精髓[J].文史博览(理论)2013(03):4-5+8.

[5]楼伊.女教育家吴贻芳[J].教师博览,1996(07):17-18.

[6]冯月华.当代中国的崇高女性——吴贻芳[J].民主,1991(03):21-23.

[7]徐先智,范伟.身份焦虑与道德困境——论晚清小说中女性的社会规训及其逻辑[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8(03):107-110.

[8]杨家余,王红岩.吴贻芳女子高等教育思想述评——以金陵女子大学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02):24-27.

作者简介

张馨月(1995-),女,云南师范大学高等教育与区域发展研究院教育史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美国教育史。

猜你喜欢
女性观
《封神演义》中女性人物形象分析
“容颜”与“形体”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