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精神时代扫描
——平凡最真 劳动最美

2019-12-14 09:38肖哲广羽
工友 2019年5期
关键词:沃土产业工人劳模

文_肖哲 广羽

沃土芬芳

劳动模范。

在革命战争年代,是比数量、比质量、比成本的生产运动中,熔铁炉烧火工人赵占魁不怕苦累树起的“边区一面旗帜”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是面对千疮百孔、东倒西歪的鞍钢高炉群,刨冻雪抠备件,扒废铁找原料,爱厂如家、为国分忧的“孟泰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是困难重重的石油大会战中,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重晶石粉的铁人王进喜,他的话掷地有声——“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改革开放以来,是平凡岗位上“辛苦我一人,方便千万家”,从不失信于用户的水电修理工徐虎,是公交车上以情暖人的售票员李素丽。也是刻苦学习,填补国际港口装卸工具空白的“抓斗大王”包起帆;是不疯魔不成活,创造“文墨精度”,26 岁就被誉为全国最好钳工的方文墨;是“国家百万吨乙烯压缩机设计第一人”,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的代表姜妍……

扫描不同时间节点上的劳动模范,有那个年代心怀使命、无私奉献的朴实坚韧,也有这个时代放眼世界、精益求精、持之以恒的守正创新。

数十年来,劳模的结构在变、形象在变、工作方式在变,但不变的是国家对他们的认可推崇,工会组织对他们的关注发掘,以及他们执着于事业、实干创新的精神信念。

这种精神信念,鼓励了千千万万普通劳动者爱岗敬业、追求梦想,为国家的发展汇聚了强大的正能量。“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不仅要在物质上强大起来,而且要在精神上强大起来。全国各族人民都要向劳模学习,以劳模为榜样,发挥只争朝夕的奋斗精神,共同投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事业。”习近平总书记曾如是说。

新中国成立以来,共有近3万人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湖北拥有深厚的工业文明底蕴,自清末洋务运动开始,这里就是中国的重工业要地,也是产业工人聚集之地、劳模诞生的沃土。在这片沃土上,“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正在纳新吐芬芳。

薪火相传

社会进步,时代变迁,人们对劳模的认知也随之变化。工人是最骄傲的身份象征时,劳模是被尊重被仰望的。情怀这个今天被众多创业者常挂嘴边的词,早在那时,就是劳动者背后的力量。

当改革浪潮袭来,企业与劳动者面对“工资正在途中”的窘迫时,有人惶惑地不再相信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是劳模,他们一直坚守,与企业风雨同舟。

世界变平,中国企业引进了很多西方管理理念和分配机制,高管高薪。工人的身份认同和自信在资本漩涡中落寞出局,连带着劳模的含金量也打了折扣。炒房可以暴富,流水线加工却仍抱守贫困。幸而国家不断强化对劳动者的重视,对劳模的爱护,比如中央财政设立全国劳模专项补助资金,每年投入2.7亿元用于解决劳模的生活困难;比如全国总工会制订劳模休养五年计划;比如给劳动模范颁发奖章、证书、奖金……

劳模们尽管所处时代不同,但在岗位上的初心却是一样的: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他们用劳模精神带动了广大劳动者全力投入建设,他们依靠个人的价值实现效率的提高和技术的突破。

极致匠心

10年前,在新中国成立以来湖北最具影响力的劳动模范“荆楚楷模”评选活动中,马学礼、王涛、肖军、潘兰英等30人获得殊荣。

作为一个工业大省,湖北有着先天的优秀基因——庞大而坚实的产业工人队伍,也有着后天培育的沃土——现有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5个技能等级,更不断推出鼓舞人心的举措——贯彻落实《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实施意见》,为产业工人提供终身职业技能培训;深化企业工资分配制度改革,切实落实产业工人参与分配决定的权利,探索实施年薪、虚拟股权等;增加产业工人在先模评选中的比例……

从个人禀赋来说,劳动模范有着把工作品质从99%提高到99.99%的工匠精神。他们在高度工业化和商业化的社会中寻找着自我认同,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最终他们的价值也被国家和社会认可。

他们从来不会被埋没,任何科学技术的发展都不能取代劳动者的双手,从制造业大国迈向制造业强国的过程中,在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过程中,需要“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引领,从而激发广大劳动者的热情。

劳模身披绶带、接受表彰时,我们感慨他们昔日的付出值得此刻的耀眼夺目。其实,他们只是活出了劳动者最真、最美的样子。向此致敬!

猜你喜欢
沃土产业工人劳模
动物“劳模”竞选
陕甘宁边区的劳模运动
产业工人讨薪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新时代产业工人人才培训的思考
推进五星班组建设,培育核电建设产业工人
“劳模村”里的幸福密码
产业工人新时代
沃土
沃土
杨生沃土 志在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