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中国,应不应该降低刑事责任年龄

2019-12-14 16:05王佳燕
法制博览 2019年19期
关键词:犯罪率行为人观点

王佳燕

西北民族大学,甘肃 兰州 730000

一、刑事责任年龄的内涵及各方观点评析

所谓刑事责任年龄是指由法律条文明确规定的行为人实施刑法所禁止的行为时应负法律责任的年龄标准。我国目前完全不负刑事责任的年龄是不满14周岁,在我国改革开放发展初期,这一刑事责任年龄是受到各界学者的支持的,认为其保障了未成年人的基本权益,但是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未成年人所表现出来的其心理生理年龄早熟,其接触到网络虚拟世界的年龄减低,利用科技手段和现实工具的支配能力不断提高,并且随着未达法定责任年龄的未成年人犯罪率的不断提高、其中校园暴力案件、恶性杀害案件频发,这也就致使社会各界人士呼吁降低刑事责任年龄以给这些法定不负刑事责任年龄的人以应有的惩罚,刺破刑法给其的保护伞。刑事责任年龄是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在社会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的认识和控制能力。目前,我国学界对降低刑事责任年龄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支持说,持这种观点的学者其主要观点是当前刑法规定的刑事责任年龄与心理、生理、精神成熟和辨认、控制能力低龄化的趋势日渐不相符,刑事责任年龄发展成为不达法定刑事责任年龄的人犯罪的保护伞。近期关于青少年触法的恶劣事件频繁被报道:2018年的北京中关村二小校园欺凌事件、延安吴起县中学发生校园欺凌事件、重庆女生太邋遢被5同学围殴打成十级伤残事件以及2018年12月3日发生的湖南沅江12岁少年吴某持刀杀害母亲案,12月31日发生的湖南衡阳13岁少年罗某锤杀父母案,这一桩桩、一件件恶性事件都因这些行为人未达刑事责任年龄而没有收到惩罚,因而,支持说的学者认为降低刑事责任年龄能够更好地规制犯罪行为,达到预防犯罪的目的。主要表现在(1)能够给家长、学校、提高警示作用,更加有力的加大对未成年人的道德教育工作。(2)震慑还未触法的未成年人,减少犯罪事件发生,给触法者以相应惩罚。二是反对说,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解决未成年人犯罪愈发低龄化的趋势不应该依靠降低刑事责任年龄,我们应该认识到,目前犯罪行为越来越低龄化与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变革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正是因为社会发展与配套教育跟不上,让这些精神发展尚未健全的青少年心理发展不健康,扭曲,形成反社会人格等,从而导致犯罪频发。因而我们要找到未成年人犯罪率上升的根本原因,找到切实解决办法。而且将14岁以下的未成年人送进监狱实在不是一个好办法,监狱是一个大染缸,各种各样的犯罪人都在里面服刑,对于心智不成熟的未成年人来说,在里面会染上更多坏的习气,不符合我们教育其的初衷。

二、降低刑事责任年龄之我见

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因素是找到解决方案的最有效途径,接下来笔者将概括说明未成年人犯罪成因,未成年人犯罪与其身心特点、家庭、学校、社区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一)从身心特点来看,当今社会,未成年人接触网络文化的年龄越来越低,这也就导致了未成年人越来越多的触及成年人的世界,由于网络监管的不严格,网络游戏中的暴力因素影响,网页信息的不健康部分的影响,使得正处于三观建构年龄的未成年人的心理向不良方向发展。(二)从家庭学校社区来看,这些教育跟不上未成年人的发展速度,也是由于社会结构变化,家庭教育缺失问题严重。(三)从社会来看,社会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关注力度不高,往往将未成年人带入成年人的世界,使得未成年人被动的早熟,其往坏的方向发展时,社会却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去制止其不当行为。从造成未成年人犯罪的因素来看,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并不是我们最应该采取的降低犯罪率的措施。其实从改革开放到现今,我国未成年人的犯罪率总体是呈下降趋势的,这都得益于我国的教育进步,刑法规制。目前,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说法不断出现,无非是目前不负刑事责任的未成年人所实施的恶性行为频发,却得不到刑法的规制,可能会放纵某些恶意的未成年行为人,无法保护被害人的公平正义,无可厚非,这些问题我们当然需要解决的,我们要给被害人公正,我们要让加害人承担责任,但是综合诱发未成年人犯罪的因素来看,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并不是合理措施。把未成年人关进牢笼,并不是我们想要看到的,也不是我们最应该做的事。目前我们更应该做的是遏制这些诱发因素,从而加大教育感化的实施,引入国外相关国家的措施,如恶意补足原则。真正做到保护未成年人,包括身心各方面,给祖国培养一代代优秀的后继人。

猜你喜欢
犯罪率行为人观点
自杀案件如何定罪
观点
论故意不法先前行为人的作为义务
民生支出对犯罪率恶化影响研究——基于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
业内观点
新锐观点
基于莫兰指数的盗窃犯罪率全局分布模式分析
基于浙江省犯罪率多变量权重的算法研究
观点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