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线交织兴古城
——湖北省随州市电力工业服务地方发展侧记

2019-12-14 01:38本刊通讯员郑毅龙群
中国电业与能源 2019年11期
关键词:随州用电变电站

本刊通讯员 郑毅 记者 龙群

镶嵌在荆楚大地上的“鄂北明珠”——随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城。相传华夏始祖之一炎帝神农就诞生于此,他开创了华夏农耕文明;战国曾侯乙编钟在此出土,改写了世界音乐历史。伴随着现代工业的飞速发展,电力不可或缺地融入到随州社会进步的每个角落,为经济民生发展注入蓬勃动力,让这座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焕发出盎然生机。

从第一盏灯到坚强电网

9月10日晚,随州神农大剧院内灯光闪耀,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合唱会演正在进行选拔录制,来自各行业的群众团体放声歌唱对祖国的热爱。像这样,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电力就为人们带来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随州第一次与电力文明发生碰撞,还要追溯到新中国成立前。1932年,驻扎在随县(随州的前身)的国民党军独立三十四旅,于县城置柴油机及10千瓦直流发电机各一台,发电自用。1934年,县政府购买了三十四旅的发电设备,建“列山中学电灯厂”,供学校和政府机关照明,随县地方的第一盏灯就此点亮。1939年县城沦陷,电灯厂遭日寇摧毁,当地的电力工业刚刚萌芽便被扼杀。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6月,随县人民政府在圣宫饭店开办随县油电厂,置20马力柴油机、15千瓦交流发电机各一台,次年2月投产,日运行18小时,年发电量6000千瓦时,主要供政府机关及少数部门用电,随州电力事业正式起步。

伴随新中国的成长,随州电网一路发展壮大。1959年,架设第一条10千伏线路。1965年,形成10千伏配网,首次架设了环潭至新阳35千伏高压输电线路并建成第一座35千伏新阳变电站,主变1800千伏安。1972年起,丹江水电站电源输入本地,火力发电开始减少,至1974年发电量减至57万千瓦时,当年火力发电厂关闭。与之配套的随县220千伏变电站建成投运,由于该站是作为丹江水电站主送武汉的枢纽站而建设的,因此整个随州地区的供电格局仍以35千伏为主,城关、新阳店、安居、金屯、唐县镇、厉山等地兴建变电站、供电所,迅速扩大了供电范围。1978年,随州基本形成以各水电站为主体的自供网、火电城网、丹江电源为骨架的“三网合一”电网雏形。1979年6月,当地首座110千伏变——蒋岗变电站投运。1983年11月,随州集镇全部通电。

2002年,随州供电公司成立。自此,借助电力体制改革的东风,随州电网飞速发展。2006年12月,220千伏永阳变电站竣工送电,结束了随州仅有一座220千伏变电站供电的历史。同年9月户户通电工程完工。2017年3月29日,500千伏编钟变电站主变压器调试送电成功,结束了随州没有大型电源点的历史。

目前,随州形成从500千伏到220、110、35千伏的输电网架,与湖北电网紧紧相联,10千伏及低压配电网络覆盖城乡,各电压等级电网协调发展,为经济民生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电力支撑。

从计划用电到电能外送

新中国成立后,百业待兴。当地政府成立“三电”办公室,实施计划用电,使发、供、用综合平衡,充分发挥有限电力的最佳效益。改革开放后,随着工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和家用电器不断增加,电力供需紧张的矛盾更加突出。“随县随县,随随便便,白天停水,晚上停电。”这是随州老城关镇人曾经的一句顺口溜,反映了当时电力紧张的情形。

“随州无油、无煤、缺气、少电,曾经是湖北省唯一没有大型电源点的地级市,一直依靠襄阳、孝感电网通过220千伏线路长距离供电。”国网随州供电公司调控中心副主任王武林回忆道,随州电网虽然经过快速发展,并入湖北大电网,但由于没有发电厂,对外来电依赖程度高。这一情况从2012年起得到了转变。

随州有较好的风、光资源,风速分布频率较集中,太阳能资源属于国家三类,光伏产业链完善,年产能达500兆瓦。2012年,随州市委市政府提出用风、光发电来增加能源供给,积极招引风、光“伯乐”。国内能源翘楚华能、华润、中广核等纷纷抢滩随州,发展绿色能源经济。

2012年5月,华润二妹山风电场开建,打开了随州新能源发展的“大门”;2014年8月,湖北最大的光伏发电站——淅河马鞍山100兆瓦地面光伏电站开工,让随州进入“风”“光”比翼齐飞的时代。截至今年8月,随州新能源并网装机容量达到206.33万千瓦,占湖北省的20.25%,位列全省第一,远超随州今夏最大用电负荷(102.2万千瓦)。

随州首座500千伏变电站。 资料图

新能源的迅猛发展,给电网消纳能力和调度运行安全带来巨大考验。随州供电公司未雨绸缪,研究应对措施,确保新能源项目能落地、发得出,一方面积极对接新能源项目,提前做好电网规划建设,畅通输送通道,同时积极开展新能源功率预测、有功无功优化控制等科研工作,相关研究项目获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2016年科技进步成果一等奖,实现了新能源的优化调度;无偿给新能源电厂安装子站系统装置,实现新能源的可控可调,有效提高了电网运行的安全性、经济性,确保了电网稳定。

“自随州启动新能源建设以来,没有发生一例弃风(光)电现象。”王武林介绍,2012年起,全市共有193天当日新能源发电量大于全社会用电量,其中有1700余小时全部由新能源供电并外送,在我国中东部城市中尚属首例。到今年7月9日,随州市新能源发电量累计突破100亿千瓦时大关。相当于该市从2012年新能源发展至今,7年间全社会用电量的41.37%。

新能源的蓬勃发展,让随州供电结构得到优化,自供能力显著提升。

从一句承诺到光满品牌

“40年前几乎没有服务的概念。谁要不交电费,拉闸停电是很自然的事。”原随州曾都区淅河供电所党支部书记皮正国回忆,1978年淅河供电所管辖的10千伏线路才80多千米,照明用户3000多户。到了年底,为了完成电费回收任务,往往采取简单粗暴的拉闸停电方式催费,老百姓意见很大。因此,在当时就有了“电老虎”的说法。

到上世纪90年代,电力市场逐步由“卖方”向“买方”转变,“增供扩销”的概念首度提出。自此,供电“优质服务”被提上了重要议程,进入新世纪,国家电网公司首次把优质服务上升到生命线的高度。

就在此时,随州涌现出一位闻名遐迩的全国劳动模范——左光满。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左光满,以营职干部的身份转业到广水市电力局工作,1998年他主动放弃机关岗位,要求到基层供电所当一名普通的营抄工。

光满服务队。 资料图

一些老百姓家里用电出了故障,不知道该怎么办,左光满就将印有自己传呼机号码的卡片送到老百姓手中,卡片上印着:用电有困难,请找左光满。大到装表接电,小到家电维修,只要老百姓需要,他都随叫随到,始终践行着这句服务承诺,从不食言。从业23年,左光满只有过46个完整的休息日;参与开展故障抢修服务4万多次,服务“零投诉”;为家庭困难客户垫付电费3万多元;为福利院和孤寡老人义务上门服务600多次;与辖区2300多个用电客户相互熟悉,亲如邻里……被《人民日报》亲切地称为“百姓电工”,获得了全国电力行业用户满意服务明星、中国电力楷模等殊荣。他当选党的十八大代表期间,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

2004年,为弘扬左光满的服务精神,随州供电公司成立光满服务队,并赋予其“光明使者,满意服务”的文化内涵,伴随着95598客户服务热线的开通,很快在随州城乡叫响。2014年6月,广水市在各行业成立“光满志愿服务队”,如今光满服务队已由1个队发展到129个队,服务队员也从10多人发展到2万多人,“光满服务窗口”“光满服务明星”遍地开花。“光满”从一个人的名字,成长为一支志愿服务队的服务品牌,一座城市的光明坐标。

一座座巍然屹立的铁塔,一条条纵横交错的电线,一束束明亮温暖的灯光……70年来,电力为随州千家万户带来了幸福和美丽憧憬。随州供电公司将继续砥砺奋进,在服务经济民生发展中彰显责任担当。

猜你喜欢
随州用电变电站
安全用电知识多
中国石材协会赴随州对石材矿山整合情况进行调研
湖北随州:助外出务工人员寻岗就业
对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的自动化运行的几点思考
变电站巡检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
用电安全要注意
关于变电站五防闭锁装置的探讨
用电监察面临的问题及反窃电对策
“互联网+”背景下旅游产品营销
联合办学,随州花鼓艺术中职班花落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