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修志 以启未来
——《钦州市志》的编纂体会

2019-12-15 09:10胡运动
广西地方志 2019年6期
关键词:合浦钦州市修志

胡运动

(钦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广西 钦州 535000)

近日,《钦州市志》已由广西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共522.8万字。这是钦州市文化建设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是钦州市地方志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重视支持下取得的一项重大成果,标志着钦州市完成了国家和自治区确定的在2020年前完成第二轮修志的光荣任务。钦州市素有修志传统,历史上曾多次修志,最早始于唐代。现存有明嘉靖《钦州志》,清康熙、雍正、道光《钦州志》,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灵山县志》以及民国《钦县志》《灵山县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级党委政府重视地方志工作。1958年,合浦专区各县执行上级指示,组织班子编修地方志书,钦县写出初稿,冠名《前进中的钦县》(今存有油印本)。1981年,钦州地区启动第一轮修志。2000年,第一轮修志工作结束,钦州市共编纂出版《浦北县志》《灵山县志》和县级《钦州市志》。2001年1月,根据自治区统一部署,钦州市启动第二轮修志,最终确定新编6部志书,即《钦州市志》《钦州市钦南区志》《钦州市钦北区志》《钦州港经济开发区志》《灵山县志》《浦北县志》。其中,《灵山县志》《浦北县志》为续修,其余为创修。钦州市编修志书进入了市、县(区)全覆盖的新阶段。

一、众手成志著新篇

《钦州市志》为创修志书,上限追溯至钦州市历史的发端,下限至2005年,记述的地域范围为2005年钦州市行政区域。全书设39篇,内容涵盖本行政区域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历史与现状,堪称“一地的百科全书”。

2001年,《钦州市志》编修工作启动后,几乎所有市直副处级以上机关企事业单位都被列为《钦州市志》的承修单位,负责撰写本单位所在行业的分志,大部分单位的具体撰稿任务均由办公室(秘书科)承担。但因修志的专业性较强,单位办公室人员承担的事务性工作繁杂,加上人员变动频繁,修志工作推进缓慢,甚至被搁置。到2006年底,各分志完成初稿的不多,真正交稿的单位更少。2007年5月,钦州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地方志工作会议,重新部署第二轮修志工作。会后,市地方志办加强对143家承修单位的督促指导,并陆续举办修志培训班,各承修单位也明确分管领导和撰稿人员,不少单位另聘专人修志。

市地方志办在指导各承修单位撰写分志的同时,内部也有明确分工。修志组成员每人联系十多家承修单位,负责相应分志的编辑加工,并分别承担篇目设计以及凡例、民俗、人物、附录、总述、大事记、国民党、农民团体、建置政区、卷首图照、编纂组织名单等综合内容的撰稿任务。在任务分解时,无论职务高低、能力大小、经验多少,也不管先来还是后到,所有修志组成员一律平分。每个人对所承担的撰稿和催稿任务及对其补充、修改、完善皆负责到底,出差、公休、有事请假甚至生病住院耽误了修志,事后还加班加点把任务完成。有些人的公休假,一年到头也没休。

由于撰稿人、编辑及分管领导的能力、水平、责任心不一样,工作进度有快有慢,志稿质量参差不齐,有些篇章迟迟未能完稿,影响了全志的编修进度。2012年12月4日全区地方志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钦州市因尚无一部志书送评,修志进度倒数前三,被自治区领导点名批评。

2013年底,市地方志办公室领导班子调整分工,笔者分管修志,担任《钦州市志》总纂。于是,利用自己在企业管理和计算机技术方面的特长,创新工作方法,提出规范化修志,推行无纸化编辑,强化质量目标责任制。首先编印《修志实用手册》,下发给各承修单位,随后举办志书编辑人员培训班。2014年8月完成《钦州市志(评议稿)》,11月召开《钦州市志》三级评稿会。三级评稿会后,笔者将专家的评议意见及眉批内容逐一梳理,编印《如何提高志书编纂质量》和《〈钦州市志〉无纸化编辑及Microsoft Word使用技巧培训教材》,对全市修志人员进行培训。

针对编辑们“文章写好后放一放”的拖拉习惯,笔者将三级评稿后的修改完善工作分解成五个阶段,形成递进式的五套志稿,即送审样稿、送审稿、学术研讨稿、齐清定稿、出版社一校后修改稿。每个阶段的志稿除了总纂把关,还聘请专家审校。每一稿都迫使编辑们用心去解决总纂和审校中提出的问题。而且,各阶段都有明确的时间计划和质量要求,并将“《钦州市志》整改进度表”上墙公示,也促使编辑按时交稿。

2016年9月,《钦州市志》以高分通过自治区的审查验收。经过审后修改,2018年7月,《钦州市志》正式进入出版程序。《钦州市志》的顺利出版,是各级党委政府、领导、专家、修志工作者和热心人士共同努力的结果。

二、精益求精出佳作

《钦州市志》所记的地域范围是1994年10月钦州撤地设市后的钦州市境。由于今钦州市境所隶行政区域经历多次变化,如何把记述范围准确表述出来,从自治区审稿专家到承修单位撰稿人都有不同意见。为使表述精准,市地方志办的编辑们经过反复研究和讨论,最后确定统一使用“今钦州市境”或“今市境”来泛称本志记述的地域范围。

今钦州市境的行政区划在历史上屡经变更。今市境古为骆越地,秦属象郡,汉初属南越国。汉元鼎六年(前111年),隶属合浦郡合浦县。南朝宋泰始七年(471),隶属越州。南朝梁中大通四年(532),置安州,今市境分属越州和安州。隋开皇十八年(598),安州改称钦州。唐贞观八年(634),越州改称廉州,今市境分属廉州和钦州。唐上元二年(675),钦州沿海一带划归玉山州,同年改玉山州为陆州,今市境分属廉州、钦州、陆州。宋至清朝,今市境分属钦州、廉州。民国时期,属广东省钦廉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今市境属广东南路专区,后属广东钦廉专区、广东钦州专区、广西钦州专区、广东合浦专区、广东湛江专区。1965年,重设广西钦州专区,辖钦州、灵山、合浦、东兴(防城)、上思5县。1971年,钦州专区改称钦州地区。1983年,北海市升格为地级市。1987年,合浦县划入北海市。1993年,防城、上思划入新设立的防城港市。

以上只是简述今市境所属州及地(专)区的变化情况,至于它们所辖县的变化则更加纷繁复杂。仅汉至唐朝,治所位于今市境的就有近20个县。志书要求用当时的语境进行记述,而且地名通常述及当时所在的县,地名也用当时的称谓。例如钦北区的古道岭,当记到南朝时此地的事项,须记为:“越州安京郡安京县的安京山”。又如三娘湾景区的伏波庙,五代时期此庙“在陆州乌雷县乌雷岭下,庙前有唐朝时刻立的碑记。”朝代更迭期间,新旧朝代的纪年要并用。如本志794页“军事篇”记述吴末晋初的吴晋合浦大战:“吴建衡三年(271年,晋泰始七年),吴国交州继任刺史陶璜率精兵10万,突袭交趾,大破晋军,然后趁势收复合浦、郁林、九真等全部交州失地。”正因为纷繁复杂,市地方志办的编辑需要对志稿中所记每一事项条分缕析,务必使时间、地点、所在行政区划精准对应。

《钦州市志》的内容主要源于已出版的一轮志书、相关旧志、档案材料、考古资料,但这些资料并不齐全,有些不准确甚至错误。为了查漏补缺、勘误校正,市地方志办除了在当地广泛搜集资料,还组织人员专程到北京方志馆、首都图书馆、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中山大学图书馆去搜集资料,其中包括对古代合浦郡治的考辨。

关于合浦郡治,在一轮志书的《广西通志·行政区划志》和《浦北县志》中记述为:初治徐闻县,东汉迁治合浦县。但是,一轮修志结束后,许多专家学者对“合浦郡初治徐闻县”提出质疑,纷纷撰文指出此说谬误。受这些文章启发,笔者在认真研读《汉书·地理志》《后汉书·郡国志》(二十四史中成书最早的两部正史地理志)及有关史料之后,撰写论文《古代合浦郡治考辨》(此文已收入本志附录,曾在《广西地方志》2016第4期发表),论证了汉至晋代,合浦郡治均无变动,一直设在合浦县城。至于汉代合浦县城,《大清一统志》记其在廉州府合浦县东北旧州,《广西通志·行政区划志》和《浦北县志》记其在浦北县泉水乡旧州村,即今浦北县泉水镇旧州村。2017年3月24日-28日,市地方志办邀请8位广西知名方志专家,就如何打造精品佳志,召开《钦州市志》学术研讨会,古代合浦郡治的记述问题亦在研讨范围。研讨的结果是:多说并存,以“汉至晋代合浦郡治位于今浦北县泉水镇旧州村”为主说,仅“大事记”和首篇“建置政区”在首次记述合浦郡时,括注“一说初治徐闻县”。

另有南朝齐时封山郡治的位置问题,在《钦州市志(评议稿)》“建置政区篇”中,记述其位于今灵山县武利镇安金村,“文物篇”记述其位于浦北县福旺镇六僚村丹竹山自然村。前者采纳一轮志书所记。后者则依据浦北县博物馆1987年第二轮文物普查时的考古发现:丹竹山顶有人工修筑的古城墙,同越州故城城墙相似,城内(即丹竹山自然村)表土遗留各类型古人类生活器皿碎片,质地纹饰均与越州古城内出土的类同。2016年3月29日,笔者率灵山、浦北两县方志办主任及浦北县博物馆正副馆长共赴丹竹山实地考证,此地山高、岭陡、地狭、水少,大家很快达成共识:作为比县更高一级的郡,不可能把治所设在此地。

在本志编纂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求真求实的原则,秉笔直书,力求还原历史真相,并尽可能反映客观规律,以启示后人。内容上,注重记新、记特、记亮点,以彰显人杰地灵。篇目上,将口岸、钦州港、盐业、渔业、水果业提级升格为篇,将坭兴陶、造船升格为节,以突出钦州市临海、水果丰富、坭兴陶出名的地方特色。钦州籍残疾人运动员张小玲蝉联五届残奥冠军,也是一大亮点,在体育篇中特设“残疾人体育”一节。服务业是当代发展最快的行业,将其升格为章。健身活动是近一二十年热起来的群众体育,将其提升为节,以凸显时代特色。2017年5月11日-13日,全国第二轮志书(政治部类)编纂业务研讨会在成都市举行,共选出3个地方的政治部类志稿参评,《钦州市志》名列其中,获得专业人士高度好评。进入出版程序后,市地方志办经过努力争取,广西人民出版社首次外聘方志和出版行业的8位资深专家,对《钦州市志》进行6次审校,出版社的编辑最后又对志稿进行了严格的复审。

三、志载盛世启未来

《钦州市志》以翔实的资料,全面真实地再现钦州经济社会巨变的历史轨迹,是钦州的文明史、发展史和创造史。历史上的钦州并非偏远落后的蛮荒之地,而是有着灿烂辉煌历史的英雄故里。

秦统一岭南后,今市境依江傍海相继设立过近40个州、郡、县。汉代合浦郡辖域相当于今钦州、北海、防城港、湛江、茂名等市、玉林市大部分、南宁市横县和邕宁区以及海南省一部分。当时尚未掌握远洋航行的技术,海上航行的商船只能沿海岸而行,靠洋流和季风助力。中国与东南亚各国以及一些西方国家通过海路进行贸易,最理想的停泊港当为合浦港(位于合浦郡治,即今浦北县泉水镇旧州村)。合浦港无疑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外国的商船从海路来此进行贸易,中原的商船经湘江越灵渠,再经桂江、浔江,转入南流江云集合浦港。《汉书·地理志》详细记载了汉代商船从合浦港驶向都元国(今印度尼西亚境内)、邑卢没国和谌离国(皆今缅甸境内)、黄支国(今印度境内)的航程情况。东汉建武十六年(40),交趾(郡治位于今越南河内)雒将之女征侧、征贰举兵造反。次年,马援率军南征,至合浦港集结,在乌雷岭一带休整、训练。吴末晋初,吴国和晋国为了争夺今市境,展开了历史上有名的“吴晋合浦大战”,双方殊死争夺,几经易手。南北朝时,郡治位于今浦北县石埇镇坡子坪村(后迁治今泉水镇旧州村)的越州,辖域与汉代合浦郡相当。汉至南北朝,今市境是北部湾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军事要地以及交通枢纽。

钦州自古以来英雄辈出。明代石梯乡(今浦北县官垌镇)狼兵总目黄李继率兵赴广东电白抗倭,全歼来犯倭寇。清道光三十年(1850),灵山天地会首领苏三被清军杀害,其妻苏三娘率天地会众2000余人奔赴金田,加入太平军,后随太平军北上,在天京与洪宣娇同领女军,任女营副总管。十九世纪末期,面对外敌进逼和祖国边疆的危机,冯子材、刘永福分别率军英勇抗击,屡败法军。刘永福还率黑旗军东渡台湾岛,抗击日寇侵略,践行了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和崇高的爱国精神。清末,钦州大寺人黄明堂追随孙中山加入同盟会,组织和领导镇南关起义,并与关仁甫、王和顺组织领导云南河口起义,民国12年(1923)任中央直辖第四军军长,先后参与反清、倒袁(世凯)、剿龙(济光)、讨陆(荣廷)、伐陈(炯明)等斗争。抗日战争时期,今浦北县石埇镇人香翰屏被任命为第三战区第九集团军副总司令,后调任第十九集团军副总司令,率部在淞沪、苏、浙等地同日军作战。日军入侵钦州后,中共地下党积极投身到抗日救亡宣传活动中,广泛发动民众,成立抗日壮丁团、自卫队、游击队,配合驻军英勇抗击日寇。中共领导的钦县人民抗日解放军发动“抗日、反贪污、反三征(征兵、征粮、征税)”的小董起义,13位志士被捕遇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今市境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参加剿匪战斗以及抗美援朝、援越抗美、对越自卫还击等参战支前工作,为建设祖国边疆、保卫祖国边疆做出了重要贡献。

20世纪90年代,面对改革开放蓬勃发展的新形势,钦州人民团结一心,不等不靠,捐款集资建设钦州港。1994年1月,钦州港2个万吨级起步泊位建成投入使用。1997年6月,钦州港国家一类口岸正式对外开放。此后,钦州保税港区、中马钦州产业园区等国家级发展平台相继落户钦州。中石化、中石油、中电投、中船集团、中粮油脂、国投公司、华谊集团、印尼APP公司、新加坡来宝集团等企业巨头相继进驻,临港大工业产业集聚效应初步形成。钦州港已经建成30万吨级码头及航道、8个10万吨级集装箱码头、30多个万吨级以上泊位,港口吞吐能力达1.14亿吨;已开通26条国内国际班轮航线。

知古鉴今,以启未来。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钦州港片区的设立,又使钦州面临更大的发展机遇,钦州人民正在发扬敢想敢干、勇于创造崭新业绩的优良作风和光荣传统,为建设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门户港、发展向海经济产业集聚区、打造中国—东盟合作示范区而努力奋斗。我们坚信,钦州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灿烂辉煌!

猜你喜欢
合浦钦州市修志
合浦绒螯蟹研究进展
黑白灰
最早记载合浦的文献之我见
钦州市城乡中小学体育教育比较研究
河东区地方志第二轮编修工作动员大会召开
合浦汉墓群 见证汉代的繁荣“海丝”
河北区第二轮修志工作中期推动会召开
浅谈在第二轮修志过程中的实践与认识
合浦珠母贝肉酶解产物的抗氧化稳定性与功能特性
2013年河北区二轮修志工作扎实推进实现良好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