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译华严宗著作研究》出版

2019-12-16 02:59孟令兮
西夏研究 2019年4期
关键词:西夏文西夏师资

《华严经》的传行在唐武周时代(684—705)进入鼎盛,中原佛教的“华严宗”也于此正式创立。这时的华严经学历经百年积累,通过法顺(557—640)、智俨(602—668)、法藏(643—712)等一批义学大师的阐发,终于形成了完整的思想体系。其后从安史之乱(755—763)到唐武宗会昌(841—846)灭佛的九十年间,以澄观(738—838?)和宗密(780—841)为代表的华严义学历经与密宗、禅宗的交融,创造性地把外来宗教哲学与中国传统的儒道思想相融合,对宋代以后的禅学乃至哲学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北宋后期,“华严四大家”之一的晋水净源(1011—1088)以杭州慧因寺为基地,弘扬华严义理,曾一度把华严宗带入中兴,他本人也因此被后世尊称为“中兴教主”。

目前尚不知道华严宗传入西夏的具体时间,佛教史籍里关于这方面的记载很少,对西夏华严宗的了解基本依靠1909年科兹洛夫地理考察队在内蒙古额济纳旗黑水城遗址发掘出的西夏文献(现存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其中90%以上是佛教著作)。由于西夏佛经刊布工作的滞后,西夏的佛教面貌迄今还远没有研究清晰,不过,根据克恰诺夫整理的《西夏文佛教文献目录》可以知道,在俄藏西夏文文献中,最重要的当是“华严七祖”以及唐宋时期华严禅教派宗师经典著作的译本。除了《华严经》之外,中土撰述中以法藏、宗密的译著为最多,概有法藏述《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宗密的《中华传心地禅门师资承袭图》和《禅源诸诠集都序》,此外还有晋水净源的《金师子章云间类解》,考为宋广智大师本嵩为宗密《注华严法界观门》所作的讲疏《注华严法界观门通玄记》,以及便于记诵的《华严法界观科文》,等等。

本书作者聂鸿音、孙伯君从俄藏西夏文文献中选取五部华严禅宗著作,运用“四行对译法”加以解读。这五部译著的汉文底本——《禅源诸诠集都序》、《中华传心地禅门师资承袭图》、《注华严法界观门通玄记》、《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和《金师子章云间类解》历来被视为中国禅宗史上最著名的文献。目的是借助解读具有明确来源的禅学文献,从中总结出一批本专业特有词语的夏汉对当关系,同时摸清西夏人对这些文献的理解方式和翻译手法。

此外,关于这些文献的翻译和刊印年代,作者也提供了一些信息。如《中华传心地禅门师资承袭图》的第24、25、30、35诸页版口下端署有捐资人姓名,可译作“没藏氏妙明黑等”、“弥泥婚姻男”、“嵬名氏婚姻母”和“牢施三宝”。从字面上看,这些人为一家人,一位长辈姓没藏和嵬名,携其女婿认捐了四块刻版的费用,其中“没藏氏”和“嵬名氏”是典型的西夏姓氏。由此可以想到,现存的西夏文《中华传心地禅门师资承袭图》刻本一定是通过民间集资完成的,且部分捐资人可以肯定是党项人。此外,《中华传心地禅门师资承袭图》中还同时附有绘着“宗密—裴休—白云释子—张禅师”画像的“师资承袭图”,此图并未见载于存世汉文本。而据记载,入元的西夏僧侣曾以白云宗为依托被允许在民间组织募集资金编订《河西藏》,同时参照存世西夏文《三代相照文集》为白云宗三代祖师的文集,西夏文《三观九门枢钥》实为清觉作品的译本,以及只入藏于《普宁藏》的清觉的《正行集》也有西夏文译本,我们有理由相信宗密《中华传心地禅门师资承袭图》等西夏文译本是白云宗西夏后裔在元代翻译和组织刊印的。

猜你喜欢
西夏文西夏师资
重庆市乡村体育师资配置现状及培养路径研究
决策权动态流转:国民政府初期华侨教育师资政策考察及当代启示
西夏语“头项”词义考
论西夏偈颂的诗化——以西夏文《贤智集》为例
西夏陵雕塑与自然人文环境
西夏文《金光明最胜王经》卷六讹误汇考
西夏文《佛顶心观世音菩萨经》考略
西夏河渠技术述论
西夏“城主”及其渊源考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