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彪西《梦幻曲》音乐特征与演奏分析

2019-12-16 04:04刘新玲
黄河之声 2019年16期
关键词:印象主义德彪西连线

刘新玲

(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

德彪西是19世纪印象主义音乐的“鼻祖”,早期创作了《叙事曲》、《夜曲》和《梦幻曲》等钢琴曲。《梦幻曲》至今仍为大家所喜爱,常常作为音乐会曲目。德彪西在这首乐曲出版之前,曾给出版者弗洛蒙特写过一封信:“我对于你决定出版《梦幻曲》一事表示十分感谢,这首作品十几年前在匆忙中完成的,纯粹从物质方面考虑得多些。它是无关重要的作品,我坦率地表示,他绝对是不成功的。”该乐曲虽说从技术角度看难度并不是非常大,但是从演奏情感方面看,却非常不容易表现出印象主义色彩。

一、音乐特征分析

本曲是德彪西早期钢琴作品,不同于印象主义的特点是调式概念仍可以在乐曲中体现。

首先,调性布局上在一开始就含糊不清,主要采用远关系二度,中间穿插属调是德彪西的创作思路,即从F大调下行小二度转入E大调,接着上行大二度转入g小调,后转入作为乐曲的经过调性属调C大调及其近关系小调c小调,非常符合乐曲的主题“梦幻”一词。比如在第1小节处,左手音型为F大调的Ⅱ级和弦G♭BD的一转位分解和弦,由于德彪西在这个和弦的三音与五音中间加入了二度音C,就导致我们听到的音响效果是朦胧、飘渺的。

其次,从和声方面来看,由于德彪西早年深受穆索尔斯基的影响,因此在延用古典以来的功能和声的基础上,在和声方面的想法也富有其新颖的特色。《梦幻曲》共101小节,大体可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1-18小节,可看作乐段A,和声以F大调Ⅱ级一转位开始,除了使用Ⅰ7、Ⅶ6、Ⅵ7等稳定的七和弦外,中间还使用了非常多看似不稳定的重属和弦和转位九和弦,给人以如梦似幻的感觉。比如在18小节处,就使用了DD和弦到Ⅴ7和弦的进行。他擅于使用并列的和弦序进,而又不常规思维地在结尾处解决不稳定和弦,可见德彪西在和声方面非常注重突出和弦的色彩,削弱和弦的调性功能。

此外,在旋律特点上面,由于德彪西在巴黎音乐学院学习的是浪漫时期的钢琴技巧,但他的学生回忆到他在钢琴演奏技术方面有非常多自己即兴的创新。《梦幻曲》在旋律上面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围绕四度下行音程展开,这也是德彪西之后钢琴作品创作中非常独特的思路。乐曲中出现了大量连线,而且有很多是跨小节连线,这就要求演奏的连贯性。

二、钢琴演奏分析

一方面,在触键方法上,柔和风格的乐曲要求手指尽量贴进琴键,尽量用指腹触键。演奏时,由手腕和小臂带动手指在钢琴上放松自由的滑动,触键要求温柔连贯,尤其是演奏左手长句和弦分解的伴奏声部时,尤其要注意这一点。德彪西深受印象主义影响,追求朦胧的意境,如果触键速度过快,音色就会过亮,就不符合作品创设的“梦幻”情境了。由于作品中常常出现pp、mp等力度记号,所以演奏者弹奏时手指应该有控制地弹奏出轻而实的音色。

另一方面,德彪西擅长利用表情术语表达自己寄托的情感。作品要求的速度为小行板Andantino(每分钟70-75拍),力度要求为很弱pp,表情术语为法语tres doux et ters expressif,意为非常甜蜜和富有表现力。音乐由左手声部两个小节的伴奏开始,连续的分解和弦给人一种朦胧梦幻,恬静飘逸的体验。由于主题旋律在左手和右手声部之间转换,需要演奏者控制手指力度,否则非常容易出现旋律与伴奏混淆的效果。如第3小节,主题旋律出现时力度变为中弱mp,要求演奏者表现出诉说的感觉。从第6小节处开始出现渐强<和渐弱>符号,说明从音乐本身和情绪方面的表达由此发生了变化。第11小节开始是一个“新”主题,共两句话,第一句采用了弱p的力度,为了产生情绪的对比变化,第13小节力度转为中强mf,音乐情绪由此产生了转折,至15小节力度变为渐弱,此时情感有一个短暂的收束。第37小节表情术语为意大利语poco cresc,意为一点一点的加强。第27-30小节这两句在力度上有集中的变化,即强f-弱p反复出现两次,这两句演奏时力度还是要稍微有一点对比,这也是全曲前半部分的一个高潮。第二个高潮出现在后半部分的39-42小节,39小节开始的乐句力度为很弱pp为高潮作铺垫,41、42小节为全曲最大的高潮,出现了突强sf。整个乐曲是梦幻的,因此力度整体偏弱,德彪西在创作中通过在弱里区分层次是他的创作风格,使得强弱对比明显。

连线也是演奏《梦幻曲》的一个要点,而且多处低音的保持共同要求了演奏的连贯、干净和清楚。如第1、2小节处的连线,两个小节都各自有一个长连线,但是在第1小节的最后一个音与第2小节的第一个音上又出现了一个同音连线,这就要求演奏保持的♭B音的同时,整体音色不能浑浊。

德彪西的音乐带有印象主义的神秘莫测,又有其独特之处,非常规和声加上主题旋律的飘忽不定为印象主义音乐开辟了道路。《梦幻曲》作为他早期的作品,对其进行分析,可以提升自己的演奏,也可以给其他演奏者提供一些借鉴。

猜你喜欢
印象主义德彪西连线
从拉威尔的《波列罗舞曲》议印象主义风格的包容性
由拉威尔《山谷钟声》主题形象塑造引发对泛印象主义风格的思考
快乐连线
快乐连线
钢琴家德彪西(上)
快乐连线
浅谈许幸之《印象派就是印象主义》
快乐连线
美丽的邂逅
德彪西钢琴前奏曲《雾》之音乐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