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秧歌的舞蹈风格及教学发展变化

2019-12-16 20:57劳炳杏绍兴艺术学校
艺术家 2019年6期
关键词:秧歌东北舞蹈

□劳炳杏 绍兴艺术学校

东北秧歌作为艺术院校民族民间舞蹈的一种,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与舞蹈情感的培养价值。学生在东北秧歌舞蹈教学的模式下,能够对东北文化产生深刻的了解,并能提高自身舞蹈技能的多样性。因此,东北秧歌舞蹈教学需要跟随时代的步伐,为培养优秀的舞蹈人才奠定基础。

一、东北秧歌的舞蹈风格特点

(一)节奏方面

东北秧歌是东北人宣泄生命情感、彼此之间进行心灵传达的重要方式。东北秧歌的舞蹈风格契合当地人的性格特征,其节奏多是传统曲目2/4拍与流失板1/4拍,在舞蹈节奏的运用中,每个小结的第一拍具有不一定是重音的特征,且节奏在舞蹈进行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变化特性[1]。东北秧歌舞蹈的节奏大量采用了附点音符,尤其在一些中、慢曲目中表现得更为突出,从而通过节奏特点,使东北秧歌的舞蹈动作产生了“出脚快、落脚稳、膝盖带艮劲儿”的呈现效果,使东北秧歌的舞蹈动作与舞蹈韵律呈现非常协调的特点。

(二)体态方面

东北秧歌的基本表现形式,包含舞蹈姿态、手帕花、鼓相、动作频率、步伐等,具有很强的当地色彩,表现了东北丰富的历史背景。因此,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要求学生身体前倾、下颚微收,使舞蹈动作的呈现充满灵活性与多变性,从而体现出东北秧歌的利落、有劲。学习东北秧歌的女性,需要根据汉族东北女性的心理特点,并结合身体动作,做到身体动作三道弯,以此表现舞蹈的“俏”。要注重以情感带动舞蹈动作,从而体现东北秧歌“动中有情”的风格特点。东北秧歌舞蹈中的男性,需要重视秧歌“逗艮”的特点,在舞蹈动作中呈现出东北秧歌的情趣与潇洒,表现出东北男性奔放阳刚的性格特点。东北秧歌舞蹈的风格在体态方面可以以一个“扭”字来概括,充分体现出东北人的、豪放、乐观、豁达与俏皮等性格特点[2]。

(三)动律方面

东北秧歌舞蹈风格在动律方面,要求动律分上下、前后与化圆。东北人通过腰部下弧线进行缓慢移动而形成的舞姿,能够衔接东北秧歌“稳、走、鼓”这三个旋律,与手花巾动作的结合,能整体表现出东北秧歌的律动。稳相具有静态作用,需要稳而俏并能连接前后动作。 东北秧歌还自如地运用了“走相”,膝盖松弛,步伐流动,腿脚腕略勾,用膝盖控制脚的落地力度,在体现动感的同时带有衬劲,配合着交替花适当地调节步法,从而使气氛变得热烈火爆。“鼓相”是东北秧歌动作的综合体,主要包含翻身、连鼓、叫鼓等,每个层次进行分别处理从而形成相应的鼓相,实现了掷地有声的一鼓、一气呵成的二鼓、层层推进的五鼓,各鼓之间形成了高低对比。

二、东北秧歌舞蹈的教学现状

东北秧歌是东北民间文化的产物,是对东北历史文化的演绎。东北秧歌的发展需要基于当地的地理环境、社会文化与历史文化的共同作用,相应的东北秧歌舞蹈教学也需要结合当地的文化领域与社会经济。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对文化的日益注重,东北秧歌作为一种民间舞蹈,也需要适应社会的转变,实现自身舞蹈风格与舞蹈教学的突破。传统的东北秧歌舞蹈教学方法多采用口传心授的方式,单一的动作与单纯的组合训练相结合,使学生在舞蹈学习时,缺乏情感与肢体动作的融入,学习兴趣不高。教师仅注重学生的技巧与技术训练,忽视了向学生传达动作的含义,使传统教学的原型素材、姿态元素与风格组合等不符合发展的要求。东北秧歌的教学方法缺少创新,学生欠缺社会实践的机会,因而不能有效地结合理论与实践等,这些都是当前东北秧歌舞蹈教学的不良现状。

三、东北秧歌舞蹈教学的发展

(一)加强学生的认知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东北秧歌的内在情感不能进行充分的表达,主要原因是学生对东北地域特点的认知不够,对于当地的地域文化缺少直观的感受。东北秧歌体现了东北文化,要想加强学生对东北秧歌与当地文化的认知,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讲解东北秧歌的起源与发展历程,并讲解秧歌文化背后的历史与文化背景。例如,教师在东北秧歌的舞蹈课堂上,需要向学生讲解东北秧歌具体某一段中刻画的人物,或讲解东北秧歌运用手绢花作为主要道具的原因、某个东北秧歌背后的历史背景等,使学生在学习东北秧歌动作的基础上,理解动作背后的情感与内涵,从而对东北秧歌的舞蹈动作进行更好的呈现。

(二)改进教学方法

东北秧歌教学需要顺应文化多元的潮流,结合实际改进舞蹈教学方法。东北秧歌注重将步伐与上身的律动结合,如踢步的完成情况是衡量东北秧歌舞蹈是否地道的主要判定因素。因此,东北秧歌舞蹈教学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舞蹈情况,为实现学生对于踢步和上下身的密切配合实施新的教学模式与方法。踢步步伐作为学生掌握东北秧歌的一个要点,需要学生进行各种步伐的基础训练,从而掌握东北秧歌的基本要领。新型教学方法需要学生结合手绢,训练自身片花、挽花、缠花的基础秧歌绢花动作,形成对绢花动作与风格的了解。

(三)注重教学实践

东北秧歌的舞蹈教学发展需要教育工作者注重教学实践,让学生深入民众的生活,集中东北民间文化的传统精髓,实现对秧歌的继承。学生在学习东北秧歌时,不仅要吸收教师课堂上讲的知识与秧歌技艺,还要有社会基础与社会实践的机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要求学生走进民众的生活,观察与学习民间秧歌艺术,体会东北人民智慧的结晶。群众性秧歌是秧歌舞蹈教学的基础,是课堂与舞台秧歌艺术的源泉。因此,教师需要重视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东北秧歌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当地的民众生活区,亲身体验东北民间秧歌的形式与文化,并引导学生对比两种秧歌形式,实现学生对东北秧歌舞蹈艺术的全新思考。

结 语

东北秧歌的舞蹈教学在明确教学现状的基础上,需要培养学生掌握东北秧歌在节奏、体态、律动方面的舞蹈风格特点,了解东北秧歌的变化。教学工作要以实现东北秧歌的发展为目标进行教学方法的改进,促进学生认知的加强,从而将东北秧歌文化继承与弘扬下去。

猜你喜欢
秧歌东北舞蹈
东北铁锅炖
Make ’Em Laugh
“秧歌”的戏剧化与“剧种”定型
金湖秧歌的传承和发展
每到冬天,东北就变成了“冻”北
富平村里唱秧歌
学舞蹈的男孩子
舞蹈课
昌黎地秧歌
大东北的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