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反排苗族木鼓舞的起源与类型

2019-12-16 19:30新疆艺术学院
艺术家 2019年5期
关键词:兄妹俩鼓点族人

□徐 晨 新疆艺术学院

一、反排苗族木鼓舞的起源

(一)木鼓舞的介绍与分布

木鼓舞是分布于西南苗族地区与彝族、佤族地区的民间祭祀性舞蹈。木鼓舞分布在整个县的每个台江苗族村寨中。当今留存下来并相对完整的是反排苗族施洞与革东地区的木鼓舞蹈。在这两种舞蹈中,无论是在木鼓的制造方法和鼓点节奏的敲打,以及跳舞时候的动作方面都是有所区别的,且各有各的长处。反排木鼓舞击打出的声音激烈时像轰轰的雷声,舒缓时像从高处落下的滴水。其作为苗族人民遗留下来的生产、生活产物,具有血液相融、聚集群族的精神,记载着历史,指导着后代的生活。

(二)反排木鼓舞动作的特点

反排木鼓舞包含“出门舞”“砍草舞”“挖坟舞”“踩虫舞”“丰收舞”五个舞种及五种鼓点,分别表现出了苗寨始祖从遥远的东方一路坎坷迁移过来时披荆斩棘、开垦荒地、组建家园、祭祀祖先的情景,体现了苗族族人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精神。在跳反排苗族木鼓舞的时候,需要注意的是舞蹈动作的风格特色。其中,头部、肩部、腰部及臀部的律动全部是统一进行的。全身以胯部为动力点,手与脚的动作幅度较大。所有舞段的动作均是仿照虫、鸟、野兽的动作编排的,在变化的时候,其舞蹈动作潇洒豪迈、轻巧灵动。

(三)祭祀祖先节日——牯藏节

苗族反排村从古至今最高的仪式就是祭鼓,这是一种祭祀祖先的活动,他们称之为“牯藏节”。鼓在苗族语言中与“古”是一个意思,族人的观念是:但凡自然生老死亡的人,灵魂都要入鼓为安,所以族人把“鼓”当作先祖的替身在祭祀。在贵州的反排苗寨里,木鼓舞不断传承着,拥有上千年的历史。反排木鼓舞是苗寨每代人依靠十二年一届的牯藏节传承下来的,其由五个故事演变的舞蹈与鼓点组成。木鼓舞是祭祖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样也是祭祀时的重要环节。

(四)勇郁古和仰妮耶古兄妹——始祖“放耶古”的儿女

在远古时期,苗族反排村寨的先祖“放耶古”居住在东方,由于遭遇到了许多部落的攻击,近乎全族灭亡。他的一对儿女被迫逃跑来到了现在贵州地区叫“反排”的这片土地上。由于长时间在大山深处过着野人般的生活,兄妹俩在农作之余以虫鸣鸟叫为节奏音乐,手舞足蹈,自娱自乐,把树砍倒以后作成木鼓,作为兄妹俩舞蹈时的伴奏器乐。酒足饭饱之后,兄妹俩将从深山里跟虫鸟学得的舞蹈教给了族人,让全族的人一起跳舞狂欢,庆祝这来之不易的团聚,反排木鼓舞就此诞生。

二、反排木鼓舞的类型

(一)迁移途中出现的反排木鼓舞类型

反排苗寨兄妹俩勇郁古和仰妮耶古带领着许多年轻的族人逃出了家门,在离开的途中,他们充满了不舍与悲伤,由此创造出了出门舞。

砍草舞表达的是兄妹俩在离开家族之后,一边躲避追杀,一边寻找新的居所,一路披荆斩棘,盲目地寻找希望的情感。鼓点急似流水,缓似水滴。

(二)定居之后出现的反排木鼓舞类型

挖坟舞表达了族人在迁移的途中经过了长时间的翻山越岭,将因为路途遥远而疲惫死去的族人埋葬而形成的舞蹈。

踩虫舞讲述了因清理迁移途中死去先祖的坟墓,为了不让虫子把祖先的坟墓毁坏而产生的舞蹈。

丰收舞表达了反排族人在定居之后,把在逃避追杀与迁移途中走散的族人重新召集到一起,之后一起开垦荒地、劳作耕地的愉悦之情,以及庄稼成熟之后一片欣欣向荣的情景。

三、木鼓舞在苗族舞蹈里的意义和地位

(一)木鼓舞在苗族舞蹈里的意义

在苗族的历史发展中,最重要的组织是鼓社。而鼓社的主要活动就是牯藏节,通过牯藏节又演绎出了苗族社会的文化、经济、婚姻、礼俗、人们的行为举止等全过程。木鼓舞与鼓社是一起发展而来的,通过木鼓舞可以研究出贵州苗族许许多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木鼓舞是苗族舞蹈中具有代表性的舞种,也是贵州、湖南苗族许多艺术中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更是关联着苗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发展的重要文化纽带,是苗族不可或缺的文化瑰宝,凸显了苗族从古至今的艺术张力。

(二)木鼓舞在苗族舞蹈中的地位

木鼓舞乃是苗族舞蹈的根,是一种传播扩散的媒介,更是一种非物质遗产的瑰宝!传统苗族鼓舞的继承和发展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更不属于一家一派之功。它扎根于苗族的文化土壤,经过了时间的洗礼,凝聚了无数人的辛勤汗水,焕发着恒久不变的艺术魅力。其在传承中既静态地保留了传统,又动态地进行着创新,不厚古,亦不薄今。其中,反排木鼓舞是苗族节日的代表性舞蹈,也是苗族不可或缺的历史产物,我们应该注重对其的继承与发展。

猜你喜欢
兄妹俩鼓点族人
(21)新航线
鼓点
Horse Riding*
晒娃新高度,不拼颜值不摆拍
雨天
南昌“强攻产业 决战工业”鼓点急
谨防陌生人
重建了506次的大索桥
为春天加油
兄妹分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