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高中生地理实践能力方法的研究

2019-12-16 08:10郝良旭
黑河教育 2019年12期
关键词:工业区位黑河市素养

郝良旭

[摘要]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要提升高中生的核心素养,而地理实践能力是地理核心素养的一部分,如何才能有效提高高中生地理实践能力是地理教师们重点思考的问题。本文阐述了在地理教学中如何通过社会调查等方式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学习地理知识,从而提升地理实践能力。

[关键词]高中生;地理实践能力;学科素养;社会调查

2014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修订组将“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确定为地理核心素养。教师在培养学生地理学科素养的过程中,地理课堂上获取地理知识的方式还比较单一,对于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方式和具体操作过程还需要进一步探究,本文主要在如何提高学生地理实践能力方面做了研究,探索出了一些经验。

一、问题的提出

高中地理课程新标准中明确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构建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反映地理科学发展,适应社会生产生活需要的高中地理课程。”新课程改革强调要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而地理实践力是地理核心素养的要素之一。

我们学校是一所省级重点示范高中,入校的学生大部分都认为地理知识的学习与生活实际的联系非常密切,对生活中的地理现象也很感兴趣,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最为薄弱的是识图和与地理实践力相联系的知识。虽然学生们认为地理实践活动对高中地理的学习非常有用,并且愿意花时间参与地理实践活动,但由于学校缺少开展地理实践活动的场地,同时,学校也出于对学生安全和课时等因素的考虑,制约了地理实践力活动的开展。

二、研究的意义

首先,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提高研究教师的理论水平,在教学中,师生的互动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探索,教师充当专家角色进行指导和解疑,为学生提供理论依据,创造相关条件,积极为学生的探索服务,不断创新,从而达到师生共同成长的目的。

其次,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转变学生的学习习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让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建构,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学生地理实践能力。

三、研究的内容

1.我校高一新生地理学习现状的调查研究。

2.培养高一学生地理实践能力方法的研究。

四、研究的方法和具体措施

本课题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研究策略,一边研究、一边实验、一边积累,具体方法如下:

1.文献法:学习参考资料,查找、阅读研究提高高中生地理实践力相关的理论,为研究做好理论准备。

2.问卷调查法:在课题实施阶段,对高一新生展开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现有地理实践力水平和以往地理学习方式,找出存在的问题,为课题研究提供依据。

3.行动研究法:围绕课题制定行动研究计划,通过给学生布置社会调查任务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4.经验总结法:在课题总结阶段,将研究的结果进行总结梳理,提炼成果,并形成研究报告。

五、研究的成果与成效

(一)课例设计

本次研究的主要成果之一就是将地理实践力应用在地理课堂中,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地理的魅力,课例的具体内容如下:

1.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单元第三节的内容,本章“区域产业活动”在教材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全书的重要篇章。工业的区位分析是对前面知识的深化,也是后面知识的辅垫,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本节的工业区位分析——以黑河地区为例,目的是让学生把所学基本原理和方法应用到身边的地理环境中,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也能使学生关注家乡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地理学科素养

2017版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了地理的学科素养,共有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是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学生通过课下调查和课上展示,分析黑河市的工业布局情况,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区域认知水平、综合思维能力和地理实践力。

3.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10)班的学生,工业的区位分析对于学生是既熟悉又陌生的地理事物。所谓熟悉,是通过上节课对工业区位因素的理论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工业区位分析的一般方法。所谓陌生,是学生对工业的区位选择没有接触过,因此,理论联系实际对于学生来说有些困难。

4.教学目标

(1)通过对黑河市工业区位条件的分析,进一步理解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及发展变化。

(2)学会运用工业区位原理合理布局工业。

(3)通过对比武汉光谷产业园区的区位条件,为家乡产业园区的发展献计献策。

5.教法与学法

(1)教学方法:教师通过“任务驱动”让学生“在做中学”。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发现问题,在小组活动的过程中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2)学习方法: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课堂应以学生为中心,秉持在做中学的教育理念。所以,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本节课采用了调查研究法和合作探究的学法。学生利用清明小假期的社会调查活动,将课堂上学到的工业区位因素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与现实生活情境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和合作能力。

6.教学过程

(1)直接导入:展示学习目标和学科素养,让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主题和学习目标,做到有的放矢,提高课堂效率。

(2)回顾旧知、梳理线索:引导学生回忆影响工业布局的区位因素并板书,温故知新,使学习线索更为清晰。

(3)社会调查实践成果展示:课前利用清明小假期以小组为单位对黑河市部分工业进行实地调查,课上请各小组代表上台展示不同企业的调查成果,教师和学生对调查成果的展示分别作出总结。

社会调查实践可以让学生应用身边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4)工业集聚对比:展示黑河工业园区(黑河进出口加工区)概况和武汉光谷产业园区的概况,让学生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a.根据以上图文资料分析武汉光谷高新区发展起来的优势区位条件。

b.与武汉光谷相比,黑河市进出口加工区有哪些劣势。

(5) 作业设置: 结合本节课对黑河市工业布局现状的分析,以及我们对黑河市区位的了解,请学生为黑河市未来的发展制定可行性的规划方案。课后完成对黑河市未来的发展制定可行性的规划方案的研究小论文。

基于近年來高考命题思路的走向,特设置开放性课后作业,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又与高考试题对接,同时增强了学生热爱家乡、服务家乡的责任感。

(二)成效

通过本次研究首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无论是社会实践调查,还是个人游学活动都让学生亲身体验到了地理学习的乐趣和地理在生活中的实用性,并且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探究能力。其次,通过对自己家乡工业产业的调查和其布局的分析,锻炼了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最后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为自己的家乡献计献策,激发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爱护之情。

六、今后方向

本课题研究虽然告一段落,取得了一些成绩,对促进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提高学生地理实践能力涉及到的方法有很多,由于学校设备有限,课时有限,在研究过程中有一些地理实践力的方法没有研究到,今后将对提高地理实践力的其他方法进行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G41].中国农村教育,2014,(06).

[2]陈燕.基于实践活动的高中生地理实践能力培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3]温建潘.浅谈高中地理有效学习方法[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7).

(责任编辑 陈始雨)

猜你喜欢
工业区位黑河市素养
高中地理“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探讨
——基于韦伯工业区位论的思想
黑河市边境动物疫情防控体系建设和运行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强化锻炼:在工业区位问题上开展地理专题复习策略
My English Teacher
基于多样化学习的“工业区位”教学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