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诗人作家的多彩人生

2019-12-16 01:46陈之秀
食品界 2019年11期
关键词:川菜部队读书

陈之秀

认识黎正光,源于2009年他出版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仓颉密码》。该书出版后,在文学界、学术界和网络上引起强烈反响。当时,黎正光表示,为创作《仓颉密码》,他常年行走于黄河、长江流域与中国西部,并在长江源头结识了“长江漂流第一人”尧茂书。1985年9月22日,《四川日报》第一版刊发了他考察长江之源的消息。9月29日,《成都晚报》登载了他与尧茂书的合影及文章。更为有趣的是,10月28日,《人民日报》副刊在刊发他的诗作时,竟当成了“遗作”,在诗界引起不小的哗然。时隔10年后,黎正光又出版了一部长篇小说《牧狼人》,再次引发多家媒体和文学界关注。

黎正光介绍,日前由成都时代出版社出版的《牧狼人》是一部长篇藏地小说,该小说讲述了一个因误会成为猎狼英雄的藏族汉子转变为狼军团首领的传奇故事。

“为完成创作积累,我曾经多次深入藏地考察探险。我翻越了昆仑山、唐古拉山和巴颜喀拉山以及折多山、雀儿山、米拉山等高海拔大山。”黎正光说,“为完成藏地生活体验,我还先后深入藏北羌塘和若尔盖大草原;告别可可西里后,又领略过众多神山圣湖奇景和大沼泽死亡陷阱;进入过康巴藏地神秘的玛尼石城和德格印经院;穿越过险峻的怒江大峡谷;眺望过人间绝美的南迦巴瓦雪山。徒步穿越虎跳峡差点壮烈牺牲的那一刻,我也没后悔自己对写作的选择。”

爱上文学是在部队

上世纪五十年代,黎正光出生在四川成都。他是家中长子,下面还有一个妹妹。兄妹俩在读书期间,都特别爱好文艺,因此,一直参加学校的宣传队的活动。

黎正光说:“环境造就一个人。刚好,我上初中的时候,那年代要上山下鄉,按照规定,初中毕业就要去。由于我本人出生在城里,不想到农村去,就选择了参军。另一方面,做一名军人也是我的愿望。”

1971年,初中毕业的黎正光成为了一名军人。提到参军的这段往事,黎正光感概万千地说:“那时,重庆警备区宣传队来我们学校征兵,看有没有懂文艺的。选拔时,人家让我跳一个,我就跳了一个,最后到了部队,就被安排到了宣传队,当了一名战士。”

“部队是个锻炼人的地方,在那里,是其他任何人生经历都无法代替的。在部队的锻炼,使我养成了坚定、守时、守信、敢担当、能吃苦的品质和意志。”黎正光说,这段经历也是他尤为珍贵的人生财富。

“真正爱上文学,也是到了部队。”黎正光说,他们宣传队有个好传统,领导比较强调学习,经常鼓励他们在演出空隙读书学习。那是一个夏天,他的一个战友的老乡带了两本纯文学杂志,把其中一本借给了他。在《收获》杂志上,他读到了一个中篇小说《大学春秋》。就是这篇小说,给他的人生带来了很大影响。

“那部作品里讲到了北大的生活,我非常羡慕。从那时候起,我就更加渴望读大学。”黎正光说,同时,这部作品也激发了他对文学的兴趣。于是,闲暇时,他就学着舞文弄墨,写点诗歌、散文。

1973年国庆,黎正光写了一首长诗,大约有一百多行,写好后,就粘贴到了部队营房的墙上。“那个年代,爱出墙报,特别是春节、七一、八一、国庆。”黎正光说,有一次,他外出演出回来,宣传队的一个副队长就对他说:“你贴在墙报上的诗我都看了,写得不错,你的想象力比较丰富,可以在这方面努下力。”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对方的一句话,给黎正光指引了方向。黎正光说:“他说的是一个很正常的鼓励活,但对我却起到了很大影响。听了这话,让我突然感觉找到了一个前进的目标。第二天午休,我就偷偷跑到新华书店,一口气买了几本诗集。”

离开部队只为读书

读书的热情一旦勾起,就一发不可收。黎正光不光自己买书,还找战友借书。只要与文学有关的书籍,他都看,比如诗歌、散文、小说。在看书的过程中,他还准备了几个小笔记本,遇到名言、警句就抄写在本子上,看到自己喜欢的诗歌也抄下来。当然,也有他自己随性而写的诗。

“读的书越多,我就越想离开部队。那时,大学已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在部队,名额有限,根据我当时的自身条件,要读书根本轮不上,就想转业到地方。”黎正光说,最终在1975年3月,他从部队转业,被分配到成都市房管局下属单位,当了名机修工人。

由于在单位表现好,几个月后,黎正光以工农兵学员的身份,如愿以偿地进入了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就读。然而,好景不长,三个月后,他又被迫离开了学校,继续回单位当工人。

“当时的政策规定,必须参加工作满五年才能带薪读书。即使把我的军龄加上,也还差几个月的时间。”黎正光说,不能带薪读书的他,经过权衡,最终选择了退学。他当时的想法是,退学后,等个一年半载,工作满五年后,再去带薪读书。

重新回到单位后,爱说爱写的黎正光得到了领导的重视。没过多久,他被转到成都市房管局做宣传干事。

此时的工作与黎正光的兴趣爱好有了一定结合,但在他内心深处,读书的热情并没衰减。1978年秋,他还利用业余时间,去了成都职工大学念书。

1979年初,黎正光在《四川日报》发表了处女作,名为《为真理呐喊》的一首短诗。“这首诗的发表,激发了我的创作热情。”黎正光说,从那以后,他就不停地写诗,也陆续发表了一些作品。

1979年年底,对于黎正光来说,又是一个新的转折。

黎正光说:“一天,四川省工会系统的一个人给我说,《四川工人日报》要复刊了。还问我,愿不愿意去?要去的话,就得报名考试。考上了,就送到西南民族学院中文系读新闻专科。毕业后,再回到报社。听说报名的人很多,收的人很少。《四川工人日报》是四川省总工会的机关报,是五十年代创刊的。有这样一个机会,我是一定要去考试的。”

最终,黎正光幸运地考上了。于是,他从原来的单位调到了四川工人日报社,开始了脱产学习。学习期满后,他先是被安排到成都晚报副刊部实习了半年,直到1982年复刊时,才回到原报社工作。

“当初离开部队是为了读大学的梦想,最终,我断断续续读了三次大学。想起这些往事,觉得人生难以预料。”黎正光说。

文学的影响深入灵魂

“文学的魅力在于它能不知不觉地渗透到你的灵魂中,从而深深地影响你。”黎正光说,上世纪80年代初,西方文学和现代文艺理论不断地进入中国,萨特、尼采的哲学对他产生了很大影响。因此,他觉得人生应该由自己来主宰自己命运的选择。

“接受现代主义理论以后,我发现,自己的写作与我当文学编辑看到的那些稿子内容是格格不入的。这期间,特别是看了但丁的《神曲》后,便萌生了寫中国的现代史诗的想法,而且要以长江为背景。”黎正光说,这就需要深入了解长江,所以他决定去寻找长江源头。有了这种想法,就开始秘密做准备。

黎正光说:“报社是不可能让我请长假的。我是作协会员,无奈之下,我只得将创作计划报给了四川省作协,由作协出面帮我协调请创作假。最后,我与报社达成一致协议,用停薪留职的方式,报社既不给我发工资,我也不给社里交钱。我这样的举动,在当时来说,是非常超前的。”

1985年5月1日,黎正光和文友黄俊瑚从成都出发,前往青海。“当我们到了那里,在青海省作协的帮助下,举行了面向全国的‘长江流域文化考察记者招待会。”黎正光说,会后不久,他和黄俊瑚就穿越柴达木盆地与察尔汗盐湖,到昆仑山下的兵城格尔木。在兵站总部做适应性训练和物资准备时,他偶然从孔志毅口中得知,西南交大青年教师尧茂书将进行长江探险漂流。

翻越昆仑山过五道梁不久,黎正光和黄俊瑚就抵达了长江上游沱沱河。黎正光说:“在寻找进入长江源各拉丹冬冰川路线时,我俩在雁石坪巧遇正准备进入源头的壮士尧茂书,并在他的橡皮艇旁合影留念,因为我们与他均因与长江结缘,所以备感亲切。他是水上探险漂流,我们是陆地文化考察。没想到,风雪中同尧茂书聊了近四十分钟后告别,竟成了我们的永别(两个月后,他就牺牲在直门达江段)。更出人意料的是,又三个月后,由于当年交通困难、通讯不畅,《人民日报》误以为我也死在考察途中,大地副刊在发表我诗作时,竟标上遗作发出,在全国诗界顿时引起一片哗然……”

这次行走了四个月,带去的钱基本上花光了,黎正光和黄俊瑚回到了成都。“回来后去报社,报社领导告诉我,现有文件规定,不准停薪留职。这时,我想,最艰难的地方都走了,以后再抽时间去看看就行了。再说,我一鼓作气地走下去,没有单位也意味着没有收入,我的父母和家人会不准许的,我也得照顾家人的感受。”黎正光说。然而,重新回到工作岗位上的黎正光却无法适应每天按时到点上班的工作节奏,思来想去,他决定重新调换工作。

1987年春,黎正光选择去了成都市西城区(青羊区)文化馆,直到退休。

写作路上无止境

“到了文化馆,这里的工作时间相对自由,还能外出考察体验生活,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自己喜欢的事情中。”黎正光说,在创作上,也取得了非常大的收获,比如,出版了《生命交响诗》《时间之血》《雪情》等诗集,还有80万字的长篇小说《仓颉密码》。同时,在《诗刊》《人民文学》《星星》《人民日报》《诗歌报》《萌芽》等全国数十家报刊发表过近八百首(章)诗歌作品,曾数次获国内外各类诗歌奖。

提到新近出版的《牧狼人》一书,黎正光说:“这部小说是根据1992年我创作的一首长诗《牧狼人》而改编的。当时,长诗发表获奖后,我深感意犹未尽,长诗还远未呈现出我对藏地生活的熟悉与深切体验,在1997年我就有了将长诗改写成长篇小说的想法,后来因为写《仓颉密码》一书,就一致搁浅。如今,终于如愿了。”

在对人生理想的追求中,黎正光表示,他深知创作之路的艰辛与坎坷,更深感学无止境、艺海无涯长。他还透露了下一步的创作计划,表示要以他自己为原型,写一部长篇小说,暂定名《生命物语》。

最喜爱的还是川菜

在对黎正光的采访中,他也透露了自己的饮食喜好。

黎正光说:“其实,我的适应能力很强,什么都能吃,但最喜爱的还是川菜。因此,无论我走在哪里,还是习惯以川菜为主。毕竟,我出生在美食之都的成都,自幼受川菜的影响比较大。比如,麻辣火锅、宫保鸡丁、鱼香肉丝、回锅肉、麻婆豆腐、水煮鱼等,都是我的家常菜。火辣辣的川菜,既下饭,又开胃。”

“川菜的味道相当丰富,有‘百菜百味之称,其中最为著名的当数鱼香、麻辣、辣子、陈皮、椒麻、怪味、酸辣诸味。”黎正光说,这就形成了川菜的特殊风味。2010年2月,成都市获批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并被授予 “世界美食之都”的殊荣。

猜你喜欢
川菜部队读书
俄部队军演
儿在部队又立功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拆弹部队 勇者之盾
老部队
翠花,上川菜!
第二道 川菜资格人
我们一起读书吧
川菜资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