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全媒体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2019-12-16 08:17任广峻
祖国 2019年21期
关键词:全媒体社会治理效能

摘要: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是时代的课题之一。建设全媒体就要求我们统筹处理好各种媒体之间的关系,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使主流媒体具有强大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发挥全媒体在新时代社会治理中的效能,就要求我们强化宣传教育、完善机制建设、改进内容建设、注重全媒体队伍建设,从而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舆论支持。

关键词:全媒体   社会治理   效能

一、强化宣传教育,使全媒体在社会治理中規范发展

要推动全媒体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科学发展,就要高度重视全媒体,善待、善用、善管全媒体,要深刻理解和把握全媒体的功能和发展规律,从内容导向、渠道方式、评估监管和人才培养等方面都要进行深化变革和锐意创新,实现媒体融合深化发展的优势互补,朝可持续的方向协调发展。

全媒体宣传教育内容导向上把好四个“度”,提高宏观驾驭能力。

一是理论观点要有“高度”。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肩负着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全局,在全媒体时代纷繁复杂的各种思想观点、利益诉求面前,要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体系的研究,以趋前的、高瞻的视角谋划全方位的“大宣传”的新格局,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自信,引领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二是剖析问题要有“深度”。当前,我们已进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期、改革的攻坚期和矛盾多发期,各种突发事件、重大问题、热点话题通过各类新媒体迅速发酵、扩散,出现了舆论话语权从国家向社会转移的趋势,原来专属官方媒体的话语权正在被越来越广泛的、多元化的社会传播主体分享。在诸多社会公共事务上,全媒体传出的社会大众声音往往引导舆论,这就要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善于见微知著、一针见血挖掘并揭示事件深层次的本质,去芜存菁归纳总结事物内在的联系,并敢于“先声夺人”,占领舆论高地,树立权威。

三是立场导向要有“态度”。党的十八大、十九大都指出,我国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媒体时代各种思潮、价值观共生共存,互相碰撞,其中不乏某些封建残余思想的回潮和西方资本主义的“和平演变”,一些消极、腐朽、落后的观念也往往“鱼目混珠”。这就要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立场坚定地亮明态度,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通过全媒体来宣传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或事件,引发大众思考,升华定调,从而达到鞭挞社会丑恶、重塑道德标准,潜移默化地引导群众往积极向上、健康有利、理性平和的主流思想文化方向发展的目的。

四是宣传语言要有“温度”。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本质上就是群众工作。对于全媒体这样一个互动性强、意识多元化、选择性多样的思想文化阵地,要想将宣传内容“根植”进受众的头脑,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善于使用富有时代气息、体现民族特色、贴近群众生活的话语来叙述和表达,避免生硬和冷冰冰,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更具有亲和力、吸引力和感召力。

二、完善机制建设,使全媒体在社会治理中制度化发展

一是加大信息审查的力度。宣传部门要建立健全网络监管工作机制,关口前移,对危害社会及公共利益的信息要及时控制、屏蔽或删除;对网络上庸俗、低俗、媚俗的网站、网络游戏、图文信息、网上论坛和不良广告要“绝不纵容”、“毫不手软”,坚决处罚取缔。要重点规范不负责任的媒体和机构,切断恶俗内容的传播渠道和表演平台,全力构建文明、和谐、健康的网络环境和网络文化氛围。

二是加快发现问题的速度。全媒体舆论是社会舆论发生、发展的主要阵地,也是社会舆论的重要表现形式。一方面,要创造条件让群众利用各种信息系平台更好地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保护好大多数人的言论自由;另一方面,又要建立由中央到地方、涵盖不同部门的全方位的综合舆情监测体系。进一步完善舆情工作机制,组建以信息舆情队伍、网络舆情队伍、社会舆情队伍为主体的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舆情收集网络,密切关注各种社会思潮,准确掌握社会舆情动态。

三是要变“堵”为“疏”,引导舆论的良性发展。政府在社会治理的过程中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养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互联网正在逐渐成为消解大众不满情绪的解压阀,特别是在社会热点事件上,人们利用互联网的自媒体表达自己的不满与愤怒,已经是常见的现象。因此,对于网络舆论的宣传管理,不停地打压和封堵只会引起网民更大的不满,应该变“堵”为“疏”,做到不畏惧、不逃避、不厌烦,让网民把话讲出来,把火发出来,勤于听取不同的意见,善于听取相反的表态,从中找出问题的关键。在搞清事实、判明性质后,要第一时间公布真相,让群众了解事态,有一个公正的判断。这样才能抢占先机,引导网络舆论良性发展。

三、改进内容建设,使全媒体在社会治理中亲民化发展

要在渠道方式上大胆创新,力求群众喜闻乐见。

一是物质、精神双翼驱动,找准利益“双赢”点。利益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起点和归宿,利益驱动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物质基础,人们总是从自己所处的经济关系和利益关系中去吸取思想伦理观念,否则一切都只是空谈。宣传思想工作只有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生活,能够帮助群众解除危困、解除疑惑才具有说服力。

二是关注身边人和事,传递民间正能量。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只有深入民间,贴近百姓生活,充满人文关怀,才能凝聚人心、汇集民力。因此,要善于采取人性化、柔性化、个性化、多样化的形式,在双向乃至多向互动中引导群众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提高。新闻不仅有高大上,还有来自民间百姓的家长里短,只要是正能量,只要是点滴关怀,群众都会记在心中。

三是推行政务公开,提高媒体沟通能力。党的十九大提出:“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是权力正确运行的重要保证。要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完善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司法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很多情况下,网络舆论的恶性发展都来源于信息不对称。化解矛盾最好的办法是沟通交流,是把事实公布于众,政府既不要这遮遮掩掩,民众也要理性客观的分析问题,以诚恳、的心态和透明的方式相互沟通。政务微博就是目前最流行的官民对话方式。

四是加强新旧各种媒体融合,实现良性互动。如果速度和海量是新媒体的优势所在,那么深度和可信度则成了传统媒介不可替代的优势,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要充分实现媒介融合与良性互动,从而达到融为一体。一方面,传统媒体要以其固有的权威性和舆论影响力为新媒体奠定报道基调,传播的是正能量,是党和政府的声音,是为这个国家和民族发展有利的信息,这样是新媒体的发声更趋于理性化和主流化;另一方面,新媒体要凭借其自身优势为传统媒体增加议程内容,有利于传统媒体传播效果的强化。

四、注重全媒体队伍建设,使全媒体在社会治理中专业化发展

人才是党的事业成功的保障,是一个行业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们要注重新媒体队伍建设,在人才培养上要提升素养、注重专业。

一是加强管理,着重培养具有全面素养的全媒体从业人员。宣传部门要通过多种手段加强对全媒体从业人员的分类指导和规范管理。对体制内的要培养他们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时刻保持敏锐的信息触觉和坚定的观点立场,以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应对各类突发的舆论热潮;对体制外的要通过组建各种业界协会,推动行业自律和科学管理,并通过定期开展各类专业培训、评先推优、举办信息动态交流会等方式加强巩固和提高他们的整体素养。

二是引导舆论,着重培养专业型的意见领袖。意见领袖是能起到榜样作用和带动作用的,经常为他人提供消息、观点或建议并对他人施加个人影响的人物。要改变“大而全”的策略,走精准化路线,重视对网络意见领袖的培养,充分发挥意见领袖的榜样和暗示作用,利用网民的从众心理,引导舆论的方向。专业型的意见领袖可以从一些专家、学者或者一些专业人士中去培养和发掘,通过对舆论进行建设性的探讨和评论,引导网络舆论向理性的方向发展。此外,意见领袖之间还要通过互动形成合力,带动更多的网络使用者正确使用和对待互联网技术,为社会传播更多的正能量,为社会营造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

总之,随着新时代媒体的深入融合发展,我们要深刻认识全媒体时代的挑战和机遇。作为社会治理的主体——政府及其工作人员,有义务也有责任利用好、引导好、发展好全媒体,充分发挥全媒体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为实现我国“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磅礴力量。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28.

[2]习近平.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J]求是,2019,(03).

[3]以传播优势提升治理效能[N]人民日報,2019-01-31.

(作者简介:任广峻,济宁市委党校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伦理学。)

猜你喜欢
全媒体社会治理效能
同时多层扩散成像对胰腺病变的诊断效能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浅析电视民生新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全媒体环境下主持人竞争力的提升
打造微公益品牌的“全媒体路径”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