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代大学生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

2019-12-16 08:17李超霞方登科
祖国 2019年21期
关键词:心理问题心理健康大学生

李超霞 方登科

摘要: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与此同时,人民的心理健康并没有呈现正比例变化。许多人面临较大心理压力。这之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尤为突出。这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因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关系到民族精神的塑造和国家的强大。研究分析当代大学生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根据相关问题给以解决对策,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   心理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物质世界的日益丰富,人们关注的焦点逐渐从传统的饮食、衣着、生活等生理需要转向人类心理世界的关注。在 Maslow 的需求理论中,生理需求是最低层次的需求。当人们在满足衣食住行的前提下,会考虑其他的需求,在这些需求下会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特别是处于转型期和成型期的大学生,无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由于物质生活的保障、个人角色的转变和环境的变化,随着心理成熟程度的提高,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突出,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

一、大学阶段学生存在很多心理问题

大学生应当是年轻向上,积极有为的。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风华正茂的背后,其实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心理健康隐患。这一时期的青少年开始向往独立的成年人生活,涉猎各种好奇的社会活动。但随之产生的,是很多之前在父母身旁不曾有过的心理问题。一段失败的恋爱经历,可能会促使学生自卑、怯懦,无法与人正常沟通;享受过离开家乡短暂的欢愉之后,取而代之的是无尽的孤单,对父母的思念,对亲情的思念,对家的眷恋;远离管束之后,不良的生活习惯造成一系列心理生理问题,困扰着当代大学生。他们懂事又迷茫,聪明又无知。种种原因,使得大学生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层出不穷。资料显示,目前超过20%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轻则影响学生日常生活情绪,重则阻碍学生学习进步。概括而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面臨新环境的心理适应

适应新校园是学生进入大学生活的第一个门槛。学生必须迅速理解自己的新身份、新面貌,并主动融入新的校园生活。多数学生能够很好的适应性生活,以平和愉悦的心情接纳新环境新同学。但是,也有一些同学,他们本身对大学有较高的憧憬,学校生活的不如意使他们一时间无法接受自己已经步入大学这一事实,从而出现心理问题,心理学称之为“新生心理失衡现象”。除却心理落差带来的失衡,心理失衡现象的原因还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大学阶段,学生水平分配更加平均,进入同一所高校的学生基本能力相似成绩相仿,突然面对那么多与自己能力差不多的新同学,学生会出现竞争焦虑、心里失落、孤独失望等消极情绪。其二,大学阶段不再是封闭式管理模式,大学是一个提倡开放、自由的环境,学生拥有了更多时间自主权。这种特点固然能够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但对于已经习惯了义务教育阶段按部就班的教学模式的学生来说,自主安排时间,避免时间浪费就成为一项重要课题。一部分同学会在短暂迷茫后自我调整,找到新的适合自己的生活节奏并尽快融入新模式。但同样也有一部分同学,突然拥有过多自主时间的情况下,过度游戏,刷剧等,沉溺于个人世界,逐渐拒绝与外界沟通交流,自我鼓励,自我隔离,并依赖网络环境寻求刺激,丧失信仰和斗志,荒废宝贵青春,最终不能成为国家需要的合格四有新人。

(二)情感问题

爱情情感是当代大学生的主要心理困惑。如何与他人建立密切的关系,已成为大学生最大的心理问题。17岁和18岁的孩子走进丰富多彩的大学校园,开始向往校园生活。他们在无知的青春中相互钦佩是正常的。但是才进入大学的他们心智、性情、对爱情的理解以及看待情感的观念还没有走向成熟,有些学生很难把握自己,一旦出现问题,他们就可能走向极端,有时候他们分不清到底是因为爱情才恋爱还是因为寂寞或者跟随大众恋爱。这样就会陷入一个死胡同,就产生了错误的爱情观。根据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人生八阶段理论,大学生的年龄阶段处于成年的早期阶段,面临着 “亲密或孤立” 的问题。在这个阶段,年轻人学会了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的技能,学会了调和自己和他人之间的界限,学会了通过恋爱、社交和友谊来爱和被爱。在这一过程中,难免与他人产生摩擦。因此,爱情的情感问题是心理上不可避免的困惑。

(三)就业压力

每年初夏,大学毕业生离开校园,进入社会。经过四年的学习和努力,大学生终于可以为社会做贡献了。这应该是一个快乐而向往的日子。但是,当前激烈的就业竞争环境给大学生带来了更多的心理压力,存在于各年级学生身上。大二、二年级的情况不是特别明显,三、四年级的问题尤为突出。大学生毕业前的心理压力较以往有了明显的增加,主要是由于就业压力巨大。在毕业前夕,心里的那种对未来的恐惧,对毕业之后应该何去何从,是不是真的面临着“一毕业就失业”的窘迫困境,这会导致恐惧和困难。如果是认真的,就会陷入自我否定的无限黑暗,对社会和家庭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四)家庭方面的影响

在学生的思想道德和心理健康建设方面,学校仅能起到引导监督的作用,对其影响最大的其实是家庭因素,作为社会的最小单位,家庭教育和家庭氛围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家庭的教育侧重点关系着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而这些能力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大学阶段学生的综合素质。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学校对于学生学习成绩的看重影响着家庭对于学生的评价标准,很多家长盲目采用学习成绩评价自己孩子的优劣。这之中,不乏特别严重的畸形家庭。只重视学生学习成绩,不用甚至不允许学生从事家务劳动、团队活动、交友活动等,成绩好则喜笑颜开,成绩不好则乌云密布。过度强调成绩的后果是,学生也逐渐忽视了自己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单纯盲目追求好看的学习成绩,对成绩过分在意,对失败焦虑恐慌。盲目追求成功,不能正视失败,心理素质较差,同时对学习活动充满怨言,一有机会,立刻放下书本,沉迷游戏无法自拔。其次,家庭氛围对于学生的心健康建设也非常重要。调查中我们发现,家庭和睦幸福的情况下,大学生相对与其他学生会更加乐观,遇事也更加沉稳冷静,对人包容体贴,能够坦然接受自己能力方面的不足并充分认识自己的优点,具有非常坚定的自信。反观来自相对不幸福家庭的孩子,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一般都较多。这些孩子大多情感冷漠、敏感、易怒,遇事多表现的焦虑,对人存在天然的敌意,不相信其他人可以对自己真诚友好,无法容忍自己能力上的不足,亦或者根本不相信自己能做到。更有甚者,不能忍受与同学之间的贫富悬殊,仇富、愤世嫉俗,久而久之,这些学生一般都会变得孤单,自闭,有的甚至心理扭曲,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二、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应对策略

世界卫生组织将 “健康” 定义为?“健康是一种不断增加的心理、生理和社会适应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换言之,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都是“健康”的范畴。面对上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原因,笔者探究了一些解决方法,陈列如下:

(一)增强家长心理健康方面的认知,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建设保驾护航

家庭教育作为心理健康教育中不可被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要想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必须从学生家庭教育入手。应引导家长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心理干预,及时与学生进行适度的心理沟通,尽可能全面掌握学生的心理动向,并给出合理反应。加強学校与家庭合作,及时沟通信息,保证第一时间发现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并合理解决。

(二)高校作为大学生心理辅导的主阵地,应当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心理健康指导。其一,在课堂教学中设置专门的心理健康教学课程,通过讲述授课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和危害。这种做法的好处在于,教学过程其实就是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的过程。通过不同强度的心理暗示,一些相对程度不重的心理问题会被学生自我消化自我解决。其二,应当为学校加派专门的心理辅导老师。可以邀请一些心理专家做学校心理咨询专员,采用网上咨询的方式,即不耽误教师和学生的时间,又能很好的保护学生隐私,一举两得。这种点对点式的心理辅导是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问题的关键。

(三)学生自己本人也应当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注重心理素质的培养

大学时代,学生已经慢慢演变成一个完整的社会人,原生家庭带来的影响应伴随着学生学识的不断增加淡化。这个自我认识,自我剖析,自我否认而后重拾自信阳光的过程,实际也是学生自我成长的过程。就像身体上的不适一样,及时求医,获得心理咨询,将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增加人际交往。

参考文献:

[1]王泽和.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2,(S1).

[2]廖日文.思想道德修养[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西南科技大学城市学院;作者简介:[1]李超霞,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心理健康对人际关系的影响。[2]方登科,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企业管理。)

猜你喜欢
心理问题心理健康大学生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关注学生的心灵花园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