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及激励保障机制的创新探索

2019-12-17 21:34何志宏
魅力中国 2019年37期
关键词:泉州市社会工作者社工

何志宏

(泉州市民政局,福建 泉州 362000)

建立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激励与保障机制,旨在激发社会工作人才的创造活力与创造热情,充分发挥社会工作人才的潜能,充分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人才发展体制和机制。探索建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开发机制,提出采取引进、培育、孵化等形式,开展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岗位开发和人才激励保障措施,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在人才配置中的基础作用,以职业化、专业化为重点,开发建设一支体现泉州地方特色的精干高效的社工人才队伍至关重要。

一、泉州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概况

(一)社工人才数量初具规模,社工专业机构不断增长

当前,泉州市从事社会工作服务的工作者约有1.5万人,全市登记民办社工服务机构59家(其中市本级13家),拥有持证社工2078人,市级优秀社工30人,省级优秀社工6人,其中第三层次人才5名,第五层次人才20名,机构与人才总量均居全省前列。社会工作服务涵盖社区综合服务、居家养老服务、救助服务、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企业社会工作服务等领域。这支队伍在社会公共服务中发挥着较好作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二)试点培育工作稳步推进,示范带头作用成效显著

近年来,泉州市成立了泉州市社会工作协会,该协会是我省成立的第二家地市级社会工作协会。又如在泉州市因地制宜逐步建立社会组织孵化基地,重点培育和扶持社工机构。积极推动“三社联动”机制,在全省率先推行社区社工服务站试点工作,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由社工机构承接运营,在社区为老人、儿童、妇女以及特殊人群等重点服务对象提供专业社会工作服务,建立以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社工专业人才为支持的基层社会化试点服务开展“三社联动”社区服务模式。市、县两级先后投入大量建设资金建设1个街道级、21个社区级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站),累计服务人次12万多人次,受惠人数4.2万人。全面拓宽服务领域,泉州市社会工作服务已覆盖城乡社区建设、青少年成长关怀、婚姻家庭辅导、企业文化建设、社会救助、计生服务等领域。市残联、团委、妇联、司法等部门也结合工作实际,分别购买残疾人婚恋辅导、青少年成长和“四点钟学校”、司法矫正等服务项目。泉州市被评为民政部第二批全国社会工作服务示范地区。

(三)资源整合能力不断提高,队伍服务合力持续增强

发挥基层组织和志愿者联动的作用,实现社会工作、志愿服务与社区的融合。将内生社区社工、机构服务社工与志愿者等多方力量进行整合,不断使社会工作真正回归社会。健全基层机构,充实社会工作人才,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司法等政府部门和妇联、团县委、残联、关工委等社团组织,注重加强本部门基层所(站、办)机构建设,充实部门内社会工作人员,构建上下联通的工作网络。采用购买社工岗位的方法充实到基层所工作。民政、团委、妇联等单位牵头建立志愿者组织,集聚和发展志愿者。通过自愿报名、群众推荐等形式,招聘社会工作志愿者,为社区矫正、特困群众提供帮扶。自2014年以来,为加大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力度,推动社区、社会组织、社工“三社联动”机制,泉州市探索建立了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站试点工作,市、县两级共投入建设资金建设街道级、、社区级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站),培育社区社会组织29个、培育社区领袖71人,组建志愿者队伍69支,志愿者人数1400多人,累计服务人次12万多人次,受惠人数4.2万人,《中国社会报》、福建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先后做了报道。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模式探索,进一步促进了市场经济建设和政府职能转型,不断提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和社会管理水平,解决社区居委会负担过重的难题,促进了社区融合,通过创新手段在加强社会管理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四)人才政策框架基本成熟,制度保障作用日益完善

泉州市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强化党政主导地位,紧密围绕我市“港湾计划”,把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以及人才发展规划,实现对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部署、共同推进。同时,逐步加大对社会工作的投入力度,建立财政支持机制,将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经费纳入公共财政支持范畴。据不完全统计,近五年来,市财政共投入逾3500多万元,用于宣传培训、机构培育、购买服务等。

泉州市还非常重视加强社工人才队伍建设配套制度建设。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为社工人才发展解决后顾之忧。为便于组织领导全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初步建立起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民政部门具体负责,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机构编制、教育、卫生、公安、司法、人口计生、信访等部门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组织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管理体制。注重从制度层面搭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框架。着力为社工人才队伍提供政策支持。先后出台了市政府办《关于印发泉州市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暂行规定》、市委办、市政府办《关于进一步培育发展和规范管理社会组织的实施意见》、市委办、市政府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社区建设工作的意见》、市民政局《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泉州市优秀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遴选(暂行)规定》、《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建立了以综合政策规划为引领、专项政策为配套的政策体系,积极助推社会工作人才发展,有步骤、分阶段地推进试点工作。进一步完善了社会工作人才发展政策体系,用政策创制引领带动全市社会工作发展,确保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如事业干部职工取得助理社会工作师及以上证书,享受专业技术人才津贴补贴;社区工作者取得证书,初级每人每月补贴100元,中级补贴200元;在福建省率先开展督导人才选拔培养工作。根据《泉州市“海纳百川”高端人才聚集计划(2013-2017年)》、《关于实施人才“港湾计划”的若干意见》和《泉州市优秀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遴选(暂行)规定》精神,泉州市从2013年开始,每年遴选泉州市优秀社会工作专业人才5人,每人给予补助资金3万元。《泉州市府办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工作专业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泉州市民政局关于开展2018年度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经费扶持工作的通知》对立志投身社会工作服务并卓有成效的初创社工机构和长期坚持社会工作服务且成效显著的机构分别给予5万元和10万元经费扶持。通过开展此活动,让社会更多的人认识社工、了解社工、加入社工,提高市民对社会工作的认知度,推动泉州市社会工作的有序发展。

二、泉州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激励与保障机制中面临的问题

(一)社工人才职业上升空间有待拓宽

通过调研,目前社工机构可以提供的晋升空间上比较有限,社工在机构晋升选拔的条件除了需要取得社工资格证、工作年限等基本条件外,选拔还需要职业年限,员工数量较多的机构中竞争非常激烈,毕竟机构所能提供的岗位非常有限。也是导致一些社会工作者在竞争中逐渐产生退出社工行业的念头的原因之一。

除此之外,由于目前政府购买社工服务时对社工岗位工资也有一定限价、岗位社工购买的局限以及对机构在其他方面如财务、募捐方面的严格限制,同时机构通过外延扩展进而创造出更多的员工上升空间的主动性有待加强。

(二)社会工作人才的社会认同度不高、待遇偏低

专业认同度指个人对某一专业的整体认可状况以及由此形成的积极态度和情感。目前福建省高校社会工作专业认同度普遍较低,很多报考社工专业的学生都是调剂来的,第一志愿就报社工专业的极少。成绩优异的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绝大多数转入一些热门专业,间接造成了社工人才流失。同时,本科社会工作专业学生毕业后涌入非社工行业的现象越来越多,导致社工行业专业性人才稀缺。

由于泉州市社工的收入体系尚不健全,社会平均工资水平仍相对低于本地职工平均工资。据调研主管一级的社会工作者的平均薪酬为3500/月左右,相比低于本地职工平均工资。有的社工同样甚至有更高的教育程度和工作经历却由于行业的不同,造成收入上的巨大差距,给社会工作者内心造成极大的不平衡,而在国外,社工被看作是与医生、律师并列的专业性职业。同时,较低的薪酬也意味着社工的物质基础难以得到保障,因此两种结果现象悄然呈现:一是放弃当前的社工工作,转而去争取更高收入的工作;二是摒弃社工的专业价值与伦理,寻求自我利益。

(三)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专业化提升的渠道有限

根据上述调研,从目前1500多人的从业社工中除了考证的外,仍有相当数量的社会工作从业人员,虽有一定的实务经验但都未接受过专业学习致使专业素质有待加强,其工作理念、手段、方法有待加强,难以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系统化、差异化服务,而且也缺乏行业自律和专业督导服务,无法有效应对和解决新的、复杂的社会问题。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需要具备较为完整的知识系统,才能为形形色色的求助者提供专业而有效的服务。比如对孤儿的心理疏导,目前泉州市通常的做法就是提供临时的救助和普通的陪伴。其实,很多的孤儿都遭遇过亲人的丧失或遗弃,这些痛苦的经历往往会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阴影,如何疏导这些孩子的心理压力以及如何让这些孩子重建最起码的社会支持系统,让这些孩子能重新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暖与关爱,提高他们的安全感,这些都需要非常专业的知识与社工实务技巧。

三、完善泉州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激励与保障机制的对策

(一)探索出台泉州市社会工作者薪酬指导标准

在上文分析泉州市社工人才队伍、社工机构发展、服务品质提升等问题时都提到社工的薪酬对于社工行业的影响。课题组成员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存在这样一种思维误区,认为“项目经费购买的是社工专业服务,社工的职业性质类似于公益者,不需要在社工身上投入太多经费”。一直以来,社工行业的行政成本一直处于被忽视状态,但社工行业所提供的服务有其特殊性,即社会工作者是提供社工专业服务之载体,社会工作者与专业服务之间为因果关系,且社工之专业能力、所具备的伦理价值观对服务品质有很大的影响。因此,若要提升服务品质,真正满足民众之需求、处遇其问题,社工的薪酬接纳是关键。

(二)拓展政府购买服务项目资金来源

在各地参访过程中,对照泉州市的实际情况,发现社工机构对于资金的来源渠道发掘能力欠佳,大多数机构之经费来源有约90%为政府财政支持,面向民间基金会、企业公益性参与的甚少,此种现象不利于社工机构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拓宽社工机构的资金来源渠道,以满足机构之发展要求,同时也间接的为更多机会地留住社工人才提供基础保障。

(三)建构公平合理的晋升和职业培训体系

职业培训在社会工作者的晋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依托闽南片区高校资源,为社会工作者订制相关实务课程,同时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探索一条由社会助理、初级社工、中级社工以及由督导助理、见习督导、督导等两条可纵向发展,又可横向交互的职业路径以及职位之间的晋升途径,尝试在不同的工种之间推动水平轮岗、轮职,满足社工的丰富需求,为社工人才的不同岗位锻炼做铺垫。根据社工的能力、兴趣等帮助社工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增进社工对职业认同,留住机构内的人才。

猜你喜欢
泉州市社会工作者社工
高等继续教育在提升社会工作者核心职业能力中的作用
A Social Crisis
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研究
角色理论下学校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及困境研究
青春社工
“十三五”期间泉州市主要河流水质变化趋势研究
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 优秀少儿美术作品展
泉州市妇联“336”助力脱贫有高招
关于高中数学选修的讨论
此“社工”非彼“社工”——对社区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概念的澄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