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在管理过程中与学生和谐关系的构建

2019-12-17 21:34陈霁珍
魅力中国 2019年37期
关键词:科任师生关系师生

陈霁珍

(新疆第七师130团完全中学,新疆 克拉玛依 834034)

小学阶段的教学任务不应当仅仅局限在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纪律等方面,教师更要重视对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和良好习惯的养成,而要想实现这一目的,无疑需要一个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作为基础,以此作为实际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教师在良好的教学气氛中实现教学计划的落实,也可以促进学生自身综合能力的稳定性提高。因此,小学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的主导者和引领者,必须要以身作则,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每一位班级成员,努力构建一个和谐的师生关系,为教学质量的提高保驾护航。

一、当前小学阶段的师生关系现状

(一)教师过于强势,师生关系严重失衡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自身的价值观和判断能力尚不成熟,因此,尽管在日常生活中较为调皮和活泼,但是一旦面对科任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往往就会存在畏惧心理,不敢表达内心的想法,这也导致在实际的小学班级中,班主任在绝大多数班级事务的决策中往往一意孤行,没有充分参考和询问学生的意见和想法,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师生之间的关系过于紧张,双方地位严重失衡,教师过于强势,学生的地位和发言权被大幅度侵占,对于良好课堂关系的形成会产生消极的作用[1]。

(二)传统课堂授课方式严重打压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

虽然素质教育理念已经取得广泛的落实和推广,但是不可忽视的是,在当前的实际教学过程中,仍有相当大一部分的教师坚持采用一言堂或者填鸭式的教学手段开展课堂教学,这样的授课方式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其不仅会严重阻碍学生创新能力和思维发散能力的培养,还会极大的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生整体的课堂参与积极性,进而使得课堂之上的师生关系无法确的更进一步的亲密发展。

(三)师生双方缺乏足够的了解,关系僵硬

由于小学阶段的教师和学生无论是在年龄还是社会阅历方面都有着巨大的差异,因此,这也就导致师生对于对方的了解过少,小学生很难自发的理解和体会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良苦用心,而班主任由于学生不够配合,难以形成规矩而逐渐失去耐心,在教学工作中容易出现浮躁情绪,急于求成,反而忽视了正确的方法,侮辱错误的管理道路上。久而久之,师生双方互不理解,有五一主动去了解对方,就会使得师生关系更加僵硬,班主任在师生关系的构建过程中也往往不得其宗。

二、小学班主任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一)做好引导工作,定期开班会

班主任作为班级活动的组织者和班级事务的管理者,一定要注意做好学生的引导工作,具体来说,比如可以采取定期开班会的形式或者组织班级学生进行课外集体活动的形式,以此来促进学生班级意识和集体意识的养成。在开班会的过程中,教师把后续班级的工作和任务向同学们传达,让学生们在了解班级事务的基础上,能够自发积极主动的配合班主任的后续管理工作,也可以通过这种形式让学生体会老师工作的辛苦和不易,从而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能够自发约束言行举止,一定程度上降低教师的工作强度,也有利于改善师生双方的紧张对立关系。

(二)注意平衡和调节科任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

班主任在班级的良好运行和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每一位科任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桥梁。班主任不仅要做好班级事务与各科教师教学任务之间的衔接工作,比如课时安排和临时调整、班级活动的开展等工作,还要做到将科任教师的要求和任务准确传达给学生,并且继续跟进学生的落实情况。综上,班主任必须要努力平衡和调节好每位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促进和谐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2]。

(三)注意矛盾发生后的疏通交流工作

小学生思维活跃,活泼好动,纪律意识不强,而许多教师在经过多次警告和训斥后,认为学生屡教不改,逐渐失去耐心,双方矛盾进一步激化,此时,班主任就要及时做好学生和教师之间沟通工作,抓住双方矛盾产生的本质原因,并寻求解决措施,帮助矛盾的疏通和解决,促进班级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班主任可以说是师生关系友好发展的润滑剂,不仅要做到在日常工作中尽可能避免师生矛盾的产生,更要做好矛盾发生后的应急善后工作。

(四)及时反思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并进行改进

班主任相较于其他科任教师来说,工作量更多,教学压力更大,因此,期间上所承担的责任也更多。因此,要想实现良好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班主任一定要定期反思自身教学工作和班级管理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并积极学习和借鉴优秀班主任的工作经验,对自身的工作进行优化和改进[3]。

重视家校互通,双管齐下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一个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不能仅仅依赖学校内的教学活动,更要注意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班主任可以及时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交流,询问学生的课后表现,既可以加深对学生的了解,有利于后续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还可以呼吁家长重视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双管齐下,校内校外共同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的教学工作中,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和维持对于教师的教学有效性和学生的学习效果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班主任作为班级的领导者,必须要重视对班级学生的引导,帮助学生逐步建立集体意识,同时还要注意平衡好每位科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在此基础上,对可能出现的师生矛盾进行及时预防,当矛盾发生时,及时进行沟通解决,此外,还要注意家校互通,通过学校和家庭两方面的力量共同促进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建立。

猜你喜欢
科任师生关系师生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谈小学班主任管理中师生关系的构建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秉持五个“一” 形成教育合力
科任教师要参与中学班级管理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五年制高职校班主任与科任教师合作育人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