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视角下以品格优势培养促养成教育提升的策略研究

2019-12-17 21:34何丽霞
魅力中国 2019年37期
关键词:品格心理学个体

何丽霞

(广州市增城区新镇中心小学 广东 广州 510000)

素质是一个人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能够拥有较好的能力成就的根本原因,也是在社会中生存的力量源泉。作为最基础的素质素养,学生的品格优势在国家良好社会形象建设过程中具有着重要的地位。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就明确提出,要为学生培育积极和诚实守信的核心价值观念,而品格优势也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能够获得良好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就更加需要切实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国民教育以及精神文明建设的影响,使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能够认知到学生良好品格培养的价值所在,并且借助学生的品格优势来促进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以及教学效率的提升,基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下,更能够借助品格优势来促进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学生综合素质水平。

一、品格优势的概念与标准界定

(一)品格优势的概念

最初的品格优势的概念是从英语Character Strengths翻译而来,在国内,许多关于积极心理学的著作和文献当中也多次出现Character Strengths这一专业术语,目前国家对于品格优势的界定还没有一个完全的概念,但是,有许多专家学者认为,品格优势其本身就是对于个体在思考和行为方面都有益的一种心理的形成过程,也是一种成熟的心理机制,也可以说是对于美德的心理机制和心理过程。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品格优势是实现美德的一种途径,也是培养个人美德的必经之路,只有建立良好的品德优势,才能够更加凸显个人的人格塑造成果,从而有利于个体的教育提升和未来发展。

一般来说,个体的品格优势越高就会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更加主动的认知情感以及行为方式,这些都会使个体在与人的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更高的亲和力及团队精神,而且在领导力和真诚、感恩等美德方面也具有较好的表现。与此同时,品格优势在个体的成长过程中也具有较强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主要体现在个体在社会环境和社会环境处理过程中所具有的激情、创造力、社交智力以及信念等等,个人的品格优势可以引导个体具有较强的意志力,这种意志力可以让人的自我约束力变得更高,对于个体的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如果能够将品格优势的培养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得以发展,显然会让学生具有更好的未来发展潜力。

(二)品格优势的心理学标准

在积极心理学的学术研究中,不同的文献对品格优势具有不同的心理学标准,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基于的心理学标准所衍生出来的。一般来说,品格优势可以让个体感觉到充分的满足与充实,个体并不会因为其他个体不具备品格优势而进行嘲笑,在思想情感方面也更加能够体现出其品格优势所具有的特点,而且也能够将思想情感作为评价与考核的重要指标,而且每个人的品格优势可以通过一定的社会培养体系来进行养成。总的来说,在品格优势的心理学标准构建过程中,对于个人的培养和实现及品格优势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品格优势在社会培养体系中进行培养,也可以使个体的优势性发挥的更好,继而促进个体的不断发展和精进[1]。

(三)发展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品格优势的意义

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进行品格优势的发展,具有以下几个意义和价值。在新的时代下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往往面临着诸多矛盾,我国的教育领域正处于从应试教育过渡为素质教育的重要时期,而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也容易产生沉迷网络,漠视社会等不同的矛盾现象。究其根本这些都与实践教育不足有着直接的关系。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想要顺利的实现社会化,就不应该将自己封闭在固有的思维模式和区域当中,只有主动地参与社会活动,才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阅历,并增加学生的见闻。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学生总是会因为生活中遇到的一些事情而产生消极情绪,所以积极心理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体现价值。面对新时代下学生遇到的学习和生活矛盾,如果能够借助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内容来发展品格优势,就可以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并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水平,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塑造起积极的学习和生活心态,极大地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其次,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进行品格优势发展,也是新时代学生发展的内在需求。众所周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学生想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有所作为,就必须要重视实践对于自身能力的提升作用,不仅要积极地融入到社会调查和社会服务当中,也要在自我发展过程中增强对于实践教育的内在需求。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学生可以通过建设更好的积极心态来面对生活和学习,当前学生的心理力量和综合素质水平往往会存在一定的薄弱和漏洞,所以借助积极心理学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良好的品格优势可以促进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主动融入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发展,从而加强学生在心理和能力方面的积极性。实践育人是当前我国在教育领域的模式转变过程中的现实需求,现代社会想要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思想政治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一个过程,而实践育人则需要学生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进行问题的思考,让学生能够基于自身的品格优势,更好的实现教育过程中的个体综合素质水平发展,也能够更利于将教育内涵转化为新时代的学生价值需求,从而激励学生进行不断地奋进[2]。

二、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品格优势促进教育提升的现状

当前社会背景下学生的品格意识和品格优势的培养,关系到我国优秀文化思想的传承,也与国家社会主义文明体系建设的构建息息相关,但是当前的社会背景下,往往存在着许多在品格方面培养不足的情况,学生缺乏诚信意识、缺少责任心,在课堂出现作弊或失信行为,而在大学阶段也会存在论文造假或就业求职简历造假等多种情况,这些不良行为很显然在社会上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究其根本主要有三方面的因素[3]。

一方面,学生的家庭品格教育不到位,家长在教育过程中一味的重视学生的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以及思想道德教育,虽然家长已经尽可能的满足学生在物质和学习上的需求,使学生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当中,但是对于学生的情感和责任意识等综合素质却没有进行一定的重视,这就使学生在独立解决问题时产生了一系列的品格教育缺陷性的行为。另一方面,从学生自身来说,学生的成长不仅要面临着紧张的文化知识学习,也存在一定的对于社会未来发展的焦虑的心态,如果学生缺乏良好的品格优势就会缺少学习的自觉性,也很难设立一个长期的人生发展目标,如果学生的理想信念目标不够坚定,就会使学生在品格优势的建设以及未来的教育教学发展当中,很难得到良好的提升。

除此之外,社会不良风气对于个体的品格优势培养也具有着一定的影响。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虚假广告屡禁不止,假冒伪劣产品充斥着市场,学生在初步进入社会时,很难正确的判断出真实或者虚假,由于其对社会认知的经验较为不足,所以更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继而导致学生在品格优势培养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社会环境缺陷,从而让品格优势对于学生的养成教育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和价值[4]。

三、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借助品格优势促进养成教育提升的措施

(一)加强品格优势与核心价值观的融合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发展背景下,品格教育已经成为了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重点教育内容,可以说品格教育不仅为学生养成了重要的核心道德价值观,也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好地感受到核心价值观和基本美德教育对于个体在道德价值和品格优势建设方面的重视。在学校教育过程中需要切实加强对学生核心价值观和基本美德的教育,并且将这些作为养成学生良好品格优势的重要基础。所以,新时期的品格教育更应该主张传授学生核心价值观,并切实发挥核心价值观对于学生在品格优势构建以及其养成教育的导向型作用。在品格教育过程中,我国可以借鉴美国以核心价值观理念为基础的品格教育环节体系,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加深对于品格优势在促进养成教育提升方面的优势性,使学生能够在品格优势发展的基础上不断的进行自我能力提升,通过加强自身的综合素质水平培养,来更好的践行学校对于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要求,使学生能够具有更好的综合素质水平。品格教育的开展不仅要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要结合现代积极心理学视角进行学生教育理念和思维意识的提升,积极心理学倡导学生,运用积极的心态来面对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而品格教育则需要学生,基于现有的品格优势来促进养成教育的提升,使学生能够具有更好的思维发展能力和综合素质水平[5]。

(二)运用社会道德实践加强品格优势在促养成教育提升的应用

高效的品格教育主张引导学生开展积极的社会道德实践活动,通过为学生增加道德实践的机会,使学生能够在生活中认知到核心价值观的应用价值和作用。在课堂上品格优势和品格教育主要是为学生建立起问题解决方法和合作沟通的基本技能,引导学生学会道德反省实践和进行方法指导,尤其是利用课堂来积极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是学生方面能够得到近一步的培养和提升。在我国当前应用的合作学习指导过程中,品格优势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在人际关系处理方面等多项领域的道德技能提升,学生或学习到对于不同观点的容忍度,也会从不同的角度来对不同人进行欣赏,使学生在与他人的合作过程中,能够更好的进行交流和观点的彼此接受,有建设性的面对冲突问题并积极的解决冲突。现代品格教育,主要是为学生树立一定的品格优势,从而为学生提供在服务、学习等道德领域进行实践的机会,并且在这一过程中,积极促进学生对于知识技能的学习和获得,也让学生在服务社会和服务他人的过程中建立起良好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通过与他人的合作沟通,来促使双方甚至多方的合作精神提升,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培养更好的公民意识,并将学生的品格优势衍生到其他德育课程当中,让学生通过在社会实践或者网络等多种途径的教育提升过程中,积极地感受到环保意识、团队精神、法律意识等多方面内容的社会实践内涵及其重要性,从而加强学生在品格优势方面的促进作用,让学生积极的面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主动地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水平[6]。

(三)结合校园文化建设推进学生综合素质水平提升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文化形态,这种文化形态主要以校园为主要的活动空间,对学生会起到显性和隐性两方面的思想教育作用,从显性教育来说,校园会通过构建一定的文化宣讲展板来使学生在发展过程中,主动地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当中,使学生能够直观的将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到思维内容中,而隐性模式则是通过校园风气和潜在的文化渗透使学生达到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的目的。校园文化最深层次的内容就是精神文化建设,精神文化不仅是校园精神风貌的反应,也体现出了学校的本质及其个性所在,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是为了构建一种和谐的氛围来促进学生对于校园内容的接纳,从而更好的陶冶学生的情操,开拓学生的求知欲望,并且通过构建学生全面的人格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继而达到提升学校教学效果的目的。人们的道德品性养成离不开生活对其的影响,而校园作为学生赖以生存的第二家庭所在,显然会对学生的品格优势造成一定的影响。校园文化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载体,在建设过程中必须要从精神层面加强校园的软环境建设,通过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的优良校风和学风,推动形成厚重的校园文化积淀和清新的校园精神文明风尚,使学生能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不断的受到良好校园氛围的熏陶和感染,使学生在这一氛围中形成良好的品格优势,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6]。

(四)加强教师团队在学生品格优势构建中的作用

教师团队作为引导学生进行全面教育发展和推进校园道德文化氛围建设的重要力量,必须要积极展现自身的榜样力量和示范作用,通过对学生给予尊重和关爱,来营造出鼓励学生参与课堂建设和决策的民主环境,而且为了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也需要对教师的政治道德品性进行严格的要求,无论是教师还是校园的行政管理人员,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所以也必须要基于自身的政治态度和道德品质来影响学生的政治观和道德观以及人生观的形成,使学生能够在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建立起良好的品格优势[7]。同时学校必须召集家长和社区成员全面参与学校的品格教育建设,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道德教育氛围,甚至渗透到与教学没有直接关联的更广泛的社会领域。这种注重各种教育力量的整合的道德教育环境对我国的高校单纯依赖学校开展道德教育具有很好的实践意义。当前我国教育工作者面临着文化与社会变迁现象横扫全国而竭尽全力,为了更好的突破现在社会发展,对于学校在学生品格优势培养方面的限制,就需要更好地引领学生进行品格方面的建设和培养,使品格优势成为引导学生促养成教育提升的重要力量,让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认知到品格优势,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性,从而增强教育工作者对于品格优势的意识,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的促养成教育发展[8]。

结束语:

应用品格优势,不仅可以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还能实现其全面素养的培养,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将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与品格优势结合起来,使大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能够正确地处理学习、生活中的各类现象与问题。培养其正确、健康的思想价值观念,能够使其及时对遇到的问题进行排解与分析,用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并能加强其对自身的约束与控制,发挥品格优势的特点与作用,从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品格心理学个体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How Cats See the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