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培育

2019-12-17 21:34王鑫淼
魅力中国 2019年37期
关键词:法律意识依法治国信仰

王鑫淼

(临沂大学,山东 临沂 276000)

法律素养是指一个人认识和运用法律的能力。一是指法律知识,二是法律意识、法律观念,三是法律信仰。所谓法律知识,是掌握法律相关的规定;所谓法律意识、法律观念,是指对法律抱有敬畏、认可之心,能够以法律的手段解决问题;所谓法律信仰认可法律作为治国的最高原则。在我国法律社会构建的进程中,大学生群体的法律素养体现了当代中国的文明程度,更影响着法治中国的建设步伐。因此,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融入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培养之中,可以有效提升大学生群体的法律信仰与法律意识,促进中国特色法律社会的建设进程,为我国社会的文明发展贡献力量。

一、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基本内容

(一)讲究法治与德治的结合

中国传统文化及其注重礼法与德治,从西周时代的“政以礼成”、“周公制礼”,到唐代的“唐律梳议”,这些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内含都是现代法律形成的基础和依据[1]。在经历了几千年的文化传承与演化后,实现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有效结合,现代法律精神依然注重道德约束对社会行为及文明发展的影响,强调通过提升个人道德修养,共同促进现代社会的发展,为依法治国的建设奠定基础,通过德治与法治的双管齐下,促进法律文化在现代社会的普及与传播。

(二)强调以礼维护社会秩序

中国是礼仪大国,“礼治”在我国的发展源远流长,自商周时代起,我国已经有了“亲贵合一”的宗法贵族政体,已经将“礼治”作为了当时政治统治的最高标准,几千年来,我国的法律文化经历的“政以礼成”的沿袭与发展,在“礼治”的基础上实行了立法规则,并构成了最初的法律体系。直至今日,我国的法律文化中依旧强调礼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提倡知礼进礼,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与修养,通过礼仪的发展促进社会文明的进步,为法制建设提供基础。

(三)强调天人合一的治国理念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哲学思想,“天”代表“道”、“真理”和“法则”,“天人合一”就是遵循事物先天的本性及规律,回归本质。“天人合一”既是一种思想,更是一种理想的状态,“天人合一”的理念构成了我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基础,以“天人合一”思想为指导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其最终的追求就是打造和谐的社会环境与社会秩序,不难发现,这与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与理念是高度一致的,因此“天人合一”的理念,是顺应文化及社会发展的产物,是法律精神与和谐社会发展的核心指导[2]。

二、以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促进大学生法律素养培育的有效策略

(一)注重大学生法律知识与法律意识的教育

法律知识与法律意识,是当代大学生重要的行为与思想指导,法律是国家意志的最高体现,大学教育在注重专业知识教育的同时,还应注重对法律知识与法律意识的普及和教育,将法律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的学习中,提高学生对社会自然法则的信仰与推崇,将依法治国的理念融入日常教学的方方面面,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将法律意志与法律知识传播到学生当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在浮躁的社会氛围中坚守底线与法律道德准则,以礼仪、道德与法律的力量共同约束个人行为,本着修身养性、遵纪守法的理念将当代大学生的风范充分发扬,为法治社会的建设贡献力量。

(二)注重营造校园法制建设氛围

法制社会的形成,需要每个人在各自身处的小环境内严格依照法律与道德约束,规范自身行为,以此形成合力,实现社会的文明发展与进步。因此学校应注重为学生打造良好的法制建设氛围,引导学生规范个人行为,提升个人修养,提高道德标准,严于律己。其次,将学生的个人修养、道德素质及行为习惯,纳入学生个人考评的指标当中,通过关乎切身利益的个人评价,促进学生行为及素养的提高。如学生的入党申请、奖学金申请及评优评先等活动,应当将学生的学习成绩、综合能力与行为素养的考评相结合,在关注学生学习情况的同时关注个人的内在价值观与行为标准,从而促进学生道德准则与法律素养的提升。再次,在校园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法律普及活动,如法律相关的辩论赛、模拟法庭的实践活动、法律知识传播的相关主题竞赛、法律工作社会实践等,引导学生通过参与深入了解法律对社会行为的约束能力,培养学生相信法律、敬畏法律、信仰法律的精神,从而帮助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通过校园环境的净化,为依法治国的实现奠定基础。

(三)以法律文化的理念塑造学生的法律信仰

学生的行为源自于内在的思想意识与个人信仰,因此要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应当从内在的思想和信仰出发,将法律文化的精髓贯穿于法律信仰的塑造中,倡导通过思想意识的提升促进个人行为和素质的培育。学校将于应做好传统法律文化的普及工作,将传统文化中的“礼义廉耻”和“礼”、“法”、“道”、“德”等法律文化净化,与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本着依法治国,打造和谐社会的最终目标,塑造大学生的健全人格,培养有知识、有道德、有底线、有修为的当代大学生,从自身角度出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结束语:

当代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培育,要结合传统法律文化中的精髓内涵,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从内在出发,强化学生意识及信仰的形成,集社会与学校之力,营造良好的法律传播氛围,从而促进大学生法律素养的提升。

猜你喜欢
法律意识依法治国信仰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礼赞70年:从五四宪法到全面依法治国
论信仰
加强高中生法律意识教育的对策
铁的信仰
探讨培养青少年法律意识的意义及途径
提高法律意识的实践与探索
依法治国:人民幸福安康的保障
论中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