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新课标下高中物理教学改革创新

2019-12-17 21:34龚燕军
魅力中国 2019年37期
关键词:高中物理物理教学模式

龚燕军

(北京师范大学新余附属学校,江西 新余 338000)

在当今社会,各行业的竞争非常激烈,学校之间的竞争同样激烈。一方面,它可以培养更多的人才,另一方面,它可以帮助学校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对于高中物理教师来说,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是物理教学面临的一个难题,高中物理教师要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并将其应用在教学实践之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改善课堂效果。

一、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未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主动性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一些教师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教师的教学能力的发挥,课堂教学由教师主导,忽视学生的主体性,结果导致“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表现出来,学生不能激发内在学习主动性,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物理课堂教学的效果。目前,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一些教师仍然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很少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这不仅削弱了物理教学的有效性,而且影响了“理论联系实际”这一理念的实践。学生只是被动接受者,盲目地灌输知识,这不仅严重影响学生的物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1]。

(二)教师照本宣科,实验教学较少

与初中阶段的物理学习相比,高中物理的丰富性大大增强,很多物理知识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练习,但是纵观当前一些高中物理教师的教学,并没有将物理教学与实际生活练习起来,学生无法理解物理知识在现实中如何应用,因此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就逐渐降低了。在高中物理课上,一些教师不知道如何与学生沟通和交流,如何帮助学生在特定实验中感受概念和定义的深层含义。甚至在少数高中物理课上,一些教师直接取消了实验课程,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是极为不利的。

(三)教学目标单一

很多高中物理教师都比较讨厌一项工作,那就是教案,课程计划就像一个脚本,不仅要设计本次课程,而且要设计第二天甚至一周的课程计划,全面考虑学生应该学习内容。在设计课程时,教师需要思考,除了完成课堂教学目标之外,是否引导学生围绕学习内容和扩展新问题。显然,在当前的课程中,教师对于教学设计的热情不足导致教学计划单一,导致课堂教学枯燥无味。

二、高中物理改革与创新的策略

(一)在新课程教学中采用“发生式”教学模式

发生式教学模式是指教师重视学生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的灵感,通过学生自主探索,指引学生发现正确的物理认识。并且深化对这些理论知识的认识程度。在发生式教学模式中,学生的主观地位得到充分重视,特别是学生在根据教师设计的自学大纲促进自学的过程中。对全班学生进行分组,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对学生的交流和讨论予以指导,这样可以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自主交流,可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探索物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教师通过观察学生表现,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下一步的教学策略。

(二)在学生复习过程中应用“结构式”教学模式

结构化教学模式是深化学生知识结构、巩固学生理论知识的过程,使学生能够加强对事物内部关系和物质变化规律的掌握和理解,同时,它也是一个有机地连接学生已有知识的过程,使学生的知识构成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2]。物理学科是系统的、逻辑性的,这些特征在传统物理教学中被忽略,主要是因为教师过于强调课程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缺乏针对不同章节的理论和知识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知识结构缺乏完整的体系。在结构化教学模式中,教师必须首先鼓励学生理清不同章节的知识,实现知识语境的异化,发现不同章节的知识与理论之间的联系。教师要重视学生反馈的问题,对于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的问题应予以汇总解答,在答疑过程中要注意结合学生的现有知识结构,将分散的物理知识点与整个物理学习的框架结合起来,实现对学生知识网络的优化。当学生初步了解知识背景后,教师可以列举不同章节的练习,让学生解答,在答案讲解中深化学生知识的系统性掌握,也达到了测试学生知识体系的目的。因此,教师要找出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在下一次课堂设计中进行改善。

(三)在实验课上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

实验是物理学习的一个重要模块,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离不开教师的指导,通过实验可以更好地理解物理现象,了解现象背后的本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指导的过程中,应重点对如何进行实验进行指导,也就是实验方法的指导,对于具体实验步骤,则可以应该让学生自己操作,进行必要的试错,从而体验物理实验的乐趣。教师要做好实验课的课堂设计,让学生通过实验课提高探究能力,培养质疑精神,养成严谨科学的实验态度,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在物理实验中,教师应注意建立实验情境,即将实验项目与生活相结合,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思考和发现问题。同时,要注意学生对实验的思想和结果的总结。要求学生明确要注意的问题,指导学生顺利完成实验,使学生体验成功,从而达到培养学生主动性和创新能力的目的。实验结束后,学生可以自由讨论实验结果或交流新的,教师要允许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犯错,并在最后进行总结和纠正,实现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提出不同意见。

结束语:

总之,教师通过建立高效课堂,学生可以快速掌握相关的物理知识,并且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相关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教师应走建设高效课堂建设的道路,注重营造良好课堂氛围,提高物理课堂的效率和质量,改善学生综合素养,为今后的成长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最终成为一名高素质的人才。

猜你喜欢
高中物理物理教学模式
只因是物理
高考物理模拟试题(六)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留言板
学好高中物理必须做好的四件事
处处留心皆物理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物理传送带模型简析
高中物理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