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的都匀市农村发展水平耦合协调度评价

2019-12-17 09:23张杭杭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9年11期
关键词:都匀市耦合度耦合

邢 颖,杨 芳,张杭杭

(1.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旅游与资源环境学院, 贵州 都匀 558000; 2.贵州省都匀市国土资源局, 贵州 都匀 558000)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被列为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要坚定实施的战略之一。目前国内对于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经济发展的研究较多,但大多数是纯理论研究。主要的研究内容有:① 针对全国的农村发展提出大的一些建议和对策。如曹超[1]在乡村振兴视角下,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的探讨,提出鼓励多主体共同参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等对策;袁三军[2]提出针对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要进行辩证性思考分析;张瑞卿[3]总结了乡村振兴战略下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② 结合具体地区进行农村发展研究。如汪恭礼[4]的安徽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研究,针对安徽省一、二、三产业的发展现状,提出产业融合的途径;佟伟铭[5]以长春为研究区,探讨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对乡村城镇化的作用;佟宇竞[6]则充分分析了广东省农业发展水平,提出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加快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是广东省乡村振兴的关键。③ 以定量化研究来分析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如赵颖文等[7]从农业要素投入、发展支撑、产出效益、多功能拓展4个维度测评分析了四川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与障碍度。周丽等[8]以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视角,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消费支出等指标来分析了四川省不同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水平。

以上研究大多针对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对西部小城镇以及贵州农村发展研究不多。且受作者学术视角和研究背景的限制,大多数研究学者为经济学或农业研究学者,对农村发展的研究更多是从产业和人口入手。本研究以乡村振兴战略为背景,乡村振兴包括了社会、经济、文化的全面振兴,将农村视为一个系统,针对目前农村突出的人口大量减少、经济发展滞后、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问题,从整体性的角度来分析都匀市农村人口-社会-经济-生态环境之间的耦合协调发展程度,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都匀市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1 研究区概况

都匀市位于贵州省南部,是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州府,是黔南州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国家第一批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城市、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都匀市地处东经107°7′~107°46′,北纬25°51′~26°26′,总面积228 529.58 hm2。2017年都匀市总人口50.01万,其中乡村人口比例占45.69%。近十几年,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全面启动,加上贵广高铁的通车,都匀作为贵州南下通道的必经之地,经济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就。2017年都匀市地区生产总值为2 129 958万元,同比增长11.76%;其中,第一产业169 757万元,同比增长9.6%;第二产业753 366万元,同比增长13.07%;第三产业1 206 834万元,同比增长11.2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0 904元,同比增长9.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0 961元,同比增长9%,小康实现程度预计达91%以上。据贵州省《2013年度同步小康创建活动示范单位名单(公示)》显示,都匀市在全省88个县市评选中,荣获全省2013年度同步小康创建活动十佳示范县第五名,是黔南州唯一上榜县市。

近年来,都匀市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在农村农业发展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农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农业产业化初具规模,初步形成了10.6万亩都匀毛尖茶、10万亩蔬菜、1.36万亩中药材、1.3万亩烤烟和30万头商品猪基地五大特色农业产业带。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6 543元提高到2017年的10 961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由3.2∶1缩小到2.8∶1,减少贫困人口4.2万人,2个乡镇“减贫脱帽”。农村人均居住面积由2012年的人均34.47 m2提高到2017年的人均54.3 m2。但是都匀市农村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也十分普遍,农村人口流失严重,留守儿童问题、农村空心化、农户副业化等问题日益突出,以上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都匀市农村的发展。因此,研究都匀市农村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水平,找出经济发展的短板,探讨都匀市农村产业发展的对策,对加快实习农村现代化,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有重要的意义。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

本文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都匀市2012—2017年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其中人口及社会经济数据来源于都匀市统计局《2012—2017年都匀市统计年鉴》;森林植被等数据来源于都匀市林业局;水土流失治理数据来源于都匀市水务局;农业生产及发展数据来源于都匀市农村工作局;中小学在校生人数来源于都匀市教育局;农村乡镇医疗卫生人员数据来源于都匀市卫生与计划生育局。

2.2 研究方法

2.2.1层次分析法、熵值法确定权重

1)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是美国运筹学家T.L.Saaty于1977年提出的一种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决策方法[9],是通过构造判断矩阵采用9标度法对因子进行两两比较判断其重要性程度的一种权重计算方法。此处以式(4)中的θj作为层次分析法的权重值。

2) 熵值法

熵值法概念源于热力学,通过熵值法得到各个指标的信息熵。信息熵越小,信息的无序度越低,其信息的效用值越大,指标的权重越大。

首先确定指标的贡献率

(1)

用指标Ej来表示所有方案对属性Xj的贡献总量,

(2)

其中,常数K=1/ln(m),以保证0≤Ej≤1。在此基础上求各个方案贡献度的一致性程度,dj=1-Ej。则各属性的权重为

(3)

综合上述两种权重计算方法,得到最终权重值为

(4)

2.2.2耦合协调度函数

耦合是物理学概念,指2个或2个以上的电路元件或电网络的输入与输出之间存在紧密配合与相互影响,并通过相互作用从一侧向另一侧传输能量的现象。在研究中通常借鉴物理学中的耦合系数模型计算相互作用的系统之间的协调性程度。这里的耦合协调度指农村发展中人口、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4个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程度。根据相关文献资料,耦合度函数公式定义如下[10]:

首先分别计算4个系统的评价函数为

(5)

式中:kn为4个系统的评价函数值;ki为指标的标准化值;wi为因子的权重值。评价函数能反映4个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程度。一般来说,4个系统之间离差系数越小,协调度越高。

接下来采用耦合度函数计算人口、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耦合度为

(6)

式中C为农村发展水平耦合度。本文包括4个系统,所以n=4。

为界定地区农村发展水平消费水平是低水平耦合还是高水平,引入协调发展度公式:

(7)

T=α×k1+β×k2+γ×k3+δ×k4

(8)

式中:D为耦合协调度;T为综合发展指数。α、β、γ、δ分别为4个子系统的权重,本文用熵值法确定其权重值,α=0.215 9,β=0.275 7,γ=0.246 4,δ=0.262 0,α+β+γ+δ=1。

3 都匀市农村发展水平耦合协调度评价

3.1 指标体系的构建

本文在对已有文献资料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参考已有的研究成果,对都匀市农村发展做了充分的调研,根据指标选择的科学性、代表性和可获取性的原则,构成都匀市农村发展耦合度评价指标体系。模型构建思路为将农村视为一个整体,农村的发展是人口、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乡村振兴下的新农村必须是一个人口配置合理、社会经济稳步提升,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区域。表1 为都匀市农村发展水平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

表1 都匀市农村发展水平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

目标层因素层指标层指标性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熵值法确定权重组合权重农 村 发 展 水 平 评 价 体 系人口系统经济系统社会系统生态环境系统乡村人口比例/% +0.055 60.045 30.056 9人口自然增长率/% -0.221 00.792 00.395 0乡村就业人数/人 -0.035 00.063 70.050 4农业机械总动力/104kW -0.060 60.034 00.046 5劳动生产率/% -0.069 70.036 40.057 2土地生产率/% -0.052 80.034 70.041 4粮食产量/t -0.052 80.031 30.037 4农业总产值/万元 -0.069 70.034 40.054 2农村乡镇医疗卫生人员数量/人-0.042 30.093 00.088 9农村中小学在校生人数/人-0.038 40.059 50.051 6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元-0.057 00.066 20.085 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0.057 00.033 80.043 6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 +0.038 40.026 50.023 0城乡居民消费比/% +0.046 70.023 00.024 3农村人均居住面积/(m2·人-1)-0.025 80.049 00.028 6林业有害生物(病虫类)发生防治率/% -0.029 70.039 00.026 2森林覆盖率/% -0.042 30.069 50.066 4农业成灾率/% +0.036 80.033 40.027 8化肥施用强度/(t·hm-2)-0.038 30.024 40.021 1水土流失治理面积/km2-0.051 60.059 60.069 4有效灌溉面积/hm2-0.051 60.039 40.046 0耕地面积/hm2-0.025 80.024 70.014 4

指标中,劳动生产率=农业总产值/乡村就业人数,土地生产率=农业总产值/耕地面积,化肥施用强度=化肥使用量/耕地面积,农业成灾率=农作物受灾面积/耕地面积

3.2 耦合协调度评价结果

3.2.1数据标准化

为了消除不同数据之间单位不同不可比较的问题,对数据进行量纲为一化处理。选取的指标对农村发展水平有成本型指标和效益型指标,本文采用极差标准化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效益型指标为

(9)

成本型指标为

(10)

在表1中以指标性质来表示不同的指标,成本型指标用“-”表示,效益型指标用“+”。

3.2.2都匀市农村发展水平耦合协调度分析

利用前述公式将都匀市农村发展水平评价体系中各个指标经过标准化处理和加权计算后,得到各个系统各个年份的发展程度得分,然后运用耦合度函数计算得到2012—2017年都匀市农村人口、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发展水平4个子系统的耦合度、综合发展程度,最终得到都匀市农村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度(表2)。2012—2017年都匀市农村发展水平耦合度指数变化见图1。协调度划分标准见表3。

表2 都匀市农村发展水平耦合协调度

图1 2012—2017年都匀市农村发展水平耦合度指数变化

表3 协调度划分标准

结合以上数据,从综合发展指数T来看,都匀市农村发展水平是逐年提升的,从2012年的0.029 2提升到2017年的0.204 5。反映了“十二五”期间都匀市农村在人口、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上有了一定的发展。

从耦合度C来看,都匀市农村发展耦合度有波动性,自2015年开始有所下降,增长速度变缓,但是可以看到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反映农村发展各个子系统之间耦合程度水平在不断提升。

以6年间的耦合协调度D来看,都匀市耦合协调度指数一直呈现较大的上升趋势, 从2012年的0.064 3提升到2017年0.211 6。结合表3的协调度划分标准,可以看出都匀市在2012—2017年间,农村人口、社会、经济、生态系统4个子系统之间的协调程度从失调阶段,逐渐进入到低度协调阶段,但是总体协调性程度仍然较低。

3.2.3都匀市农村发展各子系统发展水平分析

从都匀市农村发展指数(表2)可以看出:2012—2017年间,都匀市农村发展子系统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各个子系统得分增长为:社会系统(0.216 4)>生态环境系统(0.214 1)>经济系统(0.189 6)>人口系统(0.063 0);各个子系统得分6年的平均增长速度为:社会系统(65.13%)>人口系统(64.22%)>生态环境系统(41.82%)>经济系统(25.85%)。而从图2来看,都匀市农村发展各子系统中上升趋势最为显著的为社会系统;经济系统在2015年前增长较快,2015年后为稳定缓步增长;生态系统上升趋势也较为显著,但是在2016年出现一次轻微下降;而人口系统的波动性最大,2013—2014年间出现最大值,其后又逐渐下降,呈轻微增长趋势。

图2 2012—2017年都匀市农村人口、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系统发展指数

1) 农村人口系统发展水平

2012—2017年,都匀市农村人口子系统整体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平均增长速度在4个系统中居于第2位,人口发展得分从2012年的0.003 4增长到2017年的0.066 4,增长了0.063,得分增长居于最后一位。从图2 可以看出,都匀市人口发展水平是有波动性的,从2012起快速上升,到2015年开始呈下降趋势,此后缓慢增长。原因主要是人口系统中2个指标(乡村人口和人口自然增长率)波动较大,在2012年和2015年乡村人口比例指标为最高比例49%,其余年份均在45%左右。从2012—2017年,都匀市乡村人口比重整体下降,从49.22%下降到45.69%,下降了3.53个百分点。而人口自然增长率在2015年出现了显著增长,达到了16.4%,其余年份则自然增长率较低,其中2014年为最低值0.1%。而都匀市乡村就业人数2012到2017年几乎维持在19万人左右,从2012年的19.725万人到2017年的19.712万人,呈现出就业人口下降的趋势。整体数据反映出都匀市乡村人口增长具有不稳定性,同时由于进城务工人员的增长,乡村人口比例不断下降,劳动力资源外流较为突出。

2) 农村经济系统发展水平

在“十二五”期间,都匀市农村经济发展平均增速25.85%,居于各子系统中的最后一位,在得分上从2012年的0.009 8到2017年的0.199 4,增长也居于靠后位置。说明在此期间,都匀市农村经济环境虽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整体发展速度不及其余3个子系统。从图2可以看出,都匀市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在2014年前增长较快,2015年为缓慢增长,主要是因为从2014年以后,都匀市农业机械总动力、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等数据增长缓慢。如劳动生产率由2012—2017年从0.404%增长到2017年的0.861%,而在2014年就增长到了0.704%;土地生产率由2012—2017年从1.719%增长到2017年的3.729%,而在2014年就增长到了3.084%;粮食产量也6年间几乎稳定在年产10万吨左右,无明显增长。在农村社会发展系统中,增长速度较快的为农业产值,从2012年的79 682万元增长到2017年的169 779万元,增长达2.13倍。

上述情况说明在“十二五”期间,都匀市农村由于投入力度的加大,农业生产条件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农业产值增长显著。而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在2014年后增长缓慢,主要是由于在2014年后都匀市耕地面积和乡村就业人口减少的速度变缓慢,说明都匀市重视耕地资源,加大了对耕地资源的管控,同时反映出乡村人口劳动力资源不断外流,导致就业人员逐年减少。

3) 农村社会系统发展水平

2012年到2017年,都匀市农村社会发展水平整体增长较快,整体评价得分增长了0.216 4,平均增长速度为65.13,均位于4个子系统中的第一位。在农村发展系统中选择了教育、医疗、消费、收入、居住等几个方面来反映都匀市农村的发展状况。在以上指标中,多数指标在6年间都有了较大的发展。如农村乡镇医疗卫生人员的数量从2012年的124人增加到2017年345人,增长达2.78倍。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均有较大提升,人均消费从人均4 691元增长到人均10 647元,年均增速达17.81%;人均可支配收入从人均6 543元增长到人均10 961元,年均增速达10.87%。农村居民的城乡消费比和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则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城乡消费比从2.66%下降到1.77%;恩格尔系数从37.89%下降到26%。农村居民的人均居住面积从2012年的34.47 m2/人到2017年的54 3 m2/人,年均增速9.51%。

4) 农村生态环境系统发展水平

以生态环境系统发展的年均增速来看,2012—2017年都匀市农村生态环境增速达41.82%,居于第3位。通过指标数据分析可以看出,都匀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率、森林覆盖率和水土流失治理面积、有效灌溉面积均呈增长态势。至2017年都匀市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防治率已达100%。森林覆盖率由2012年的57.31%增长到2017年的63.2%;水土流失治理面积由2012年的7 km2扩大到2017年的17.45 km2。农业成灾率和耕地面积则呈下降趋势,其中农业成灾率年均降幅达37.67%,耕地面积在6年间减少了811.49 km2。且都匀市目前在积极推进的农村卫生厕所建设改造实施方案,计划到2020年全市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5%以上。这些都说明都匀市农村在生态环境上有了一定的改善,生态环境在向着良性化的方向发展。但由于城市化建设,必然导致有耕地被占用的问题出现,今后要加大对农村土地整治的力度,加强农村生产生活环境的治理。

4 结论与讨论

以十九大乡村振兴战略为背景,都匀市为研究区,在对相关文献资料充分梳理的基础上,构建了都匀市农村发展水平的人口、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评价模型,借鉴物理学的耦合协调度函数对评价模型2012—2017年的相关指标数据进行了计算,结论如下:

1) 从耦合协调度来看,都匀市农村发展4个系统之间为低度协调的状态。从2012—2017年都匀市农村发展人口、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呈逐年稳步上升趋势。其中2012—2014年间上升速度较快,增长了0.099 2,此后增长速度放缓。但一直到2017年都匀市农村发展耦合协调度指数才从失调阶段进入到低度协调的阶段。以上说明“十二五”期间都匀市农村有了一定的发展,整体向着好的方向迈进。但是4个系统之间不平衡性较大,尤其相对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来说,都匀市农村发展较为滞后,也说明4个系统的之间发展存在不平衡性,没有真正达到良好水平的协调阶段。

2) 从耦合度指数来看,都匀市农村发展为低度耦合。从数据上可以看出,都匀市农村发展耦合度指数较低,6年间平均耦合度指数为0.214 0,整体也属于是低度耦合的状态。且通过图1可以明显看出都匀市农村发展耦合度呈波动上升趋势,在2015年和2017年边际耦合度为负,出现了下降。说明都匀市农村发展4个系统之间离散程度较大,相互之间没有达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3) 从4个系统之间的发展指数来看,4个系统之间存在发展的不一致性。从4个系统的发展指数来看,整体都呈现出增长趋势。但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增长显著,尤其是社会发展指数,在增长总量上和平均增长上都是最高。说明在6年间,都匀市农村社会发展较快,人民在医疗、文教、消费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而人口指数为波动增长趋势,尤其2015年后增长较为缓慢,这个也是影响都匀市农村发展耦合协调度最关键的问题所在。说明都匀市农村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人口问题,人口在自然增长率上增长较低,且由于经济发展滞后于城市,导致劳动力外流现象突出。人口既是消费者又是生产者,人口的减少对整体农村发展会有一定的影响。因此稳定人口,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也是当前都匀市农村发展的关键。

5 乡村振兴背景下推动都匀市农村发展建议

1) 提升农村人口发展水平。在“十二五”期间,都匀是农村人口发展水平较低,且存在一定的波动性。针对都匀市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和劳动力外流突出的现象,要适度放宽对城市居民到农村进行就业和创业的政策和措施,保障这些高素质人才在评定职称和社会保障方面有更优惠的福利。同时,应积极鼓励和吸引原有农村居民回村就业,加大对其职业培训的力度。加大对都匀市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提升农村教育水平,培育出高质量的新一代农村儿童,全面提升农村人口发展水平。

2) 加快对农村基础建设和生态环境治理。都匀市农村发展上仍存在基础设施投入不够,基础设施较为陈旧的问题。要加快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大农村建设发展的力度,但是又要避免出现建设过度占用耕地的现象。

3) 以茶产业为主导,带动都匀市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都匀市目前突出重点推动的产业为茶产业,目前全市茶叶种植面积37万亩,综合产值16.08亿元,全市涉茶企业、合作社、销售商达600余家。都匀市应以茶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带动都匀市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总之,针对都匀市农村发展水平中的4个系统,补齐短板,着力提升都匀市农村发展的水平的耦合协调度,全面促进都匀市农村的发展。

猜你喜欢
都匀市耦合度耦合
非Lipschitz条件下超前带跳倒向耦合随机微分方程的Wong-Zakai逼近
双速感应电机绕组耦合度研究
野猴闯入蛋糕店吃“霸王餐”
基于磁耦合的高效水下非接触式通信方法研究
都匀市挂牌成立老干部党校
合并高校耦合度测评模型的构建
都匀市召开2016年老干部、老年教育工作暨关心下一代工作会议
知识产权的创造能力与保护能力的耦合评价
多星座GNSS/INS 紧耦合方法
黔南:都匀市力争五年实现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