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有效性探究

2019-12-17 02:24张瑞琪
关键词:专业课有效性思政

张瑞琪

(安徽财贸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2019年1月24日颁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要充分发挥党组织在职业院校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牢牢把握学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指导职业院校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推进职业教育领域”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努力实现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高度融合。”时代呼唤使命担当,不断提升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和有效性已成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迫切要求。

1 高等职业院校思政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的重要意义

思想政治理论课事关党对高等职业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提升高等职业院校思政课教学的有效性,能够充分发挥思政课在与各类课程同向同行中的统领和指引作用,在全过程育人中的主阵地作用,在全员育人中的核心灵魂作用。能够充分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的关键作用,实现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的高度融合。促使学生形成明确的学习目标,衍生出强劲的学习动力,塑造学生奋发向上、坚韧不懈的意志品质。

2020年,我国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防止贫困的代际传递或返贫现象的出现,在深化医疗、教育、就业等配套改革的同时,重中之重就是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始终将治贫与治愚紧密结合,始终将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始终强化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引领,夯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思想根基。

2 高等职业院校思政课堂现状

本研究针对高等职业院校思政课堂现状开展了1次问卷调查,调查采用蓝墨云班课在线调查的方式进行。调查对象为安徽省合肥市的部分高职院校在校学生,学生类别涵盖普通高考招生学生、分类招生学生和对口招生学生。接受本次调查的学生数量500多人,回收有效问卷503份。问卷内容包含课程认知度、课堂学习效率、课堂教学内容、课程参与度等方面。

(1)课程教学参与度低。经调查发现:①思政课堂教学中“参与度一般,不积极不主动”的现象较为明显。有68%的分类招生同学、67%的对口招生同学、76%的普通高考招生同学体现出上述学习状态;②“40min课程教学中,能专心上课30min以上的”(调查设定1节课40min),分类招生同学为21%、对口招生同学为13%、普高招生同学为7%。值得一提的是,对于理论基础较好的普高生源而言,参与性低的思政课堂教学效果更差。

(2)教学内容的实际指导性不足。授课内容更多地围绕理论教学展开,与学生实际生活契合度低。缺乏直击生活热点、社会焦点、青春之困的内容。调查发现,有近40%的同学认为“思政课程对于自己仅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作用不大”。

(3)课程教学手段仍比较单一。虽然传统的教学模式有所改变,但仍未实现根本性转变,仍缺乏多样性手段的综合运用。蓝墨云班课、雨课堂等信息化手段正逐步运用于实际教学,但是还没有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手段。此外,信息化教学手段本身在课堂掌控、功能覆盖面上也尚有不足之处。

(4)思政课程建设和课程思政建设衔接性差。学生对于思政课的教学目标和重要性认识不足,容易割裂思政课与专业课之间的内在联系。调查发现,①60%的分类招生同学、41%的对口招生同学、53%的普高招生同学“对于思政课程的教学目标不明确”;②44%的分类招生同学、67%的对口招生同学、66%的普高招生同学认为“专业课更重要”。

3 思政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途径探究

3.1 齐抓共管携手共建,提升思政课堂教学有效性

思政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要明确“党委领导是保证、思政教师是关键、学生是主体”的理念,具体做法如下:

(1)加强顶层设计。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师、学生参与思政课堂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各学校党委要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把思政课堂教学有效性和育人效果放到首要位置,建立健全提升思政课教学有效性的长效机制;要从制度创新、技术保障、资金投入、人才引进、基础建设等方面大力推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思政教育大平台建设,让思政教育走进学生课余时间、甚至伴随学生终生。

(2)强化师资培养。可以让教师通过政治学习、专题培训、学习强国、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等途径定期开展学习,塑造教师坚定的政治信仰;通过学历教育、继续教育、访问学习、进修教师、外出考察学习等多种方式持续培养思政教师的理论水平;通过职称评定、科研项目申请、出国学习、人才引进等方面的政策倾斜,让思政教师队伍发展走上快车道,拓展教师的视野眼界;通过与政府、党校、本科院校、企业、好人馆、博物馆等单位的合作,运用挂职锻炼、科研项目合作、社会工作服务、实践基地建设等手段,在实践历练中培养思政教师的家国情怀。

(3)优化办学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一要密切关注学生。了解他们的理论基础,感受他们的喜恶爱憎,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为授课准备第一手资料;二要推进课堂翻转。通过各种手段延伸课堂,让学生全方位介入课堂,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三要将思政教育贯穿学生一生。无论在校期间还是毕业后,学生都可以永久保留学校大思政网络教育平台的学号,让学生的学号始终处于有效状态,让思政教育始终伴随学生左右。

3.2 综合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促思政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

(1)熟悉并掌握各种信息化教学的新手段。要针对层出不穷的信息化教学手段,深入分析各自的优势和不足,准确把握其用途和作用,时刻关注信息化教学的前沿动态,了解信息化教学手段增加的新功能,关注最新研制的信息化教学手段,结合教学实际,及时运用到教学中去。常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如表所列:

表1 常用信息化教学手段综合表

(2)处理好信息化教学手段与目的的关系。穿好信息化教学“这双鞋”,才能让思政课教学的“脚”走得更好更快。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一定要本着服务教学的宗旨,要以教学为中心,不能本末倒置、反客为主,更不能让课堂教学演变成信息化教学手段的炫耀空间;要注重教师信息化教学的专业培训,让教师更好地掌握和运用信息化教学工具。鼓励教师参加信息化教学比赛,以赛代练、以赛促学,快速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

(3)综合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这样可让学生全面融入课堂。课前,通过“蓝墨云班课”发送调查问卷,在全面数据分析的基础上,了解学生的知识薄弱点;通过“蓝墨云班课”推送任务,比如拍摄主题短视频、分组实训等实现“任务驱动”,并鼓励学生用多种形式展示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等。

课中,让同学们扫码加入“雨课堂”等智慧课堂,用智慧课堂来协助教师掌控课堂教学。通过智慧课堂开展课堂讨论、答题,实现“做中学”、“学中做”;通过“弹幕”让同学们表达即时观点;通过主题讨论、新闻综述等来实现“课堂翻转”。

课后,布置作业,延伸课堂。结合课堂内容,在线通过“蓝墨云班课”继续发起讨论,通过“雨课堂”推送授课PPT,扫码学习慕课视频等实现课堂延伸。

3.3 注重价值观引领,探求学生青春之困

思政课不仅要传授基本理论,更要在学生的价值观塑造中发挥引领作用,要在指导学生实际生活、培养学生意志品质中发挥关键作用。

(1)全面引入社会热点,提高学生认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思政课应直击社会热点、直面问题矛盾,让学生从习近平总书记繁忙的日程、紧凑的形程中感悟“我已无我、不负人民”的家国情怀;从埃塞俄比亚空难的悲痛中感悟生命的无比珍贵;从“全国两会”共商国是的氛围中感悟为民服务的赤诚之心。从而让学生在深度研究和探讨分析中理解抽象的理论,在思辩思考和理性审视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2)紧密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指点学生的实际困惑与迷茫。大学生活不是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思政课要正视学生人际交往、学习习惯、恋爱交友等方面的问题,指导学生正确、理智地解决这些困惑;要强化挫折教育,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向上的积极态度,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要鼓励和帮助学生探求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步步为营中拨云见日,找准人生方向;要正视社会竞争、高房价、就业难等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努力和奋斗的意义,树立“破解人生难题关键在自身”的理念,鼓励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实践力和综合实力,更要培养学生“功成不必在我”和“功成必定有我”的竞争合作意识。

3.4 突出思政课程地位,引航课程思政建设

思政课要紧密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在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核心地位的同时,不断强化课程思政的建设,全方位提升思政课教学有效性。

(1)积极构建“课程思政”发展的生动局面。一是校党委书记、校长应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树立“全校一盘棋”的思想,着力营造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大思政”格局。在突出“思政课程”核心地位的基础之上,积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形成“课程思政”工作大格局,确保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主流价值观在专业学习中“发声”、在校园文化中“发言”、在教材建设中“发力”;二是思政教师要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发挥“排头兵”的作用。在上好思政课的同时,全力投入到“课程思政”的建设中去,在挖掘专业课隐性思政资源、开发“课程思政”教材、提升专业课教师思想认识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三是要提升专业课教师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通过专题学习、政治学习等消除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的疑虑与不解;通过定期对专业课教师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国家政策方针的专项培训,使专业课教师也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行家里手”;通过党员教师、优秀教师的典型示范和思政教师的“传帮带”,助力“课程思政”建设。

(2)大力推进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教材。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精神、时代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融入到专业课教材中去,让学生转化为学习专业知识的内生动力;专业课教材建设中更应宣传职业道德、工匠精神等方面的模范典型,引导学生自觉将学习专业技能与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合;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弘扬中国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让学生从鲁班学艺、推敲求精、愚公移山等典故中,自觉养成坚韧的意志品质。让学生在感悟长征精神、红船精神、延安精神中主动践行开创精神和奉献精神。真正实现思政课堂化理论为道德,化理论为方法的效果。

(3)高度重视教师人格品格魅力的培养。教师是提高思政课教学有效性的关键,要着力加强教师的师风师德培养,彰显教师热爱讲台、珍爱讲台、敬畏讲台之情;要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教师的道德力、语言力、实践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无论是思政教师还是专业教师,都要做到可敬、可信、可靠,乐为、敢为、有为,让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实际行动感染带动学生,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目的,寓教于乐,让学生对于思政课充满喜爱,乐在其中。

4 结束语

当前,国家对于职业教育更加重视,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迎来了又一个明媚的春天。除了高中毕业生、中职毕业生之外,返乡新型农民工、失业轮岗工人、退伍军人、留学生等社会人员都将成为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面对新情况新挑战,就要全面提升思政课教学有效性和实效性,引导学习者树立正确的职业观、道德观、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帮助学习者走正确的路、干正确的事、做正确的人,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猜你喜欢
专业课有效性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中职《医护英语》与专业课的结合教学探索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