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公共演讲教师的多种角色开启学生思辨互动新模式

2019-12-17 08:03黄斐
山东青年 2019年10期
关键词:思辨角色互动

黄斐

摘 要:在国内高校中,英语演讲越来越受到学生关注和推崇,公共演讲教学在教学方法、策略等方面做出调整和改革是必要的。本文试图探讨演讲教师的多种角色对提高学生的演讲能力培养的作用,并尝试构建互动课堂、思辨课堂教学新模式。

关键词:角色;思辨;互动

一、背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中,把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高校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的过程中,对学生的语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外语教育需要培养拥有口才和思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孙有中(2011)指出:思辨能力培养是衡量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提高学生的竞争力要以思辨能力为导向。文秋芳(2009)指出:演讲能力是这些能力的核心竞争力。历届英语演讲比赛中的即兴演讲和问答部分暴露了一些学生思维狭窄、知识储备不足等问题。很多学生忽略了知识的储备和知识面的拓展,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有待提高。

另一方面,绝大多数学生不喜欢传统的老师满堂灌的授课方式,学生需要足够空间表现自我。英语演讲课程本身就是一门实践课,该课程重实践、重能力与素质培养,以培训学生实际运用能力为主要目的,是比较典型的以学生为主体(student-oriented)的课程。

二、英语演讲课和思辨

英语演讲是口语和书面表达的最佳结合,和英语口语课相比,英语演讲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口语课程关注的是语言的口头表达(Hughes 2005:7),而英语演讲课关注的是高度组织的语言表达(Lucas 2004:9)。英语是一门工作语言,人们每天在专业领域都会使用的语言。演讲是一种目的性沟通,是全方位地在真实生活中使用语言,上至在大众前的正式演说,下至的协商和日常人际交流。而这些场合都需要思辨能力。

“演讲中最重要的部分是思考”,思辨是“一种集中系统的思维方式,能够把握思维过程中的逻辑关系,评估证据的合理性,并区分事实与观点”(Lucas:2014:7)。思辨是一种集中系统的思考方式。换句话说,思辨即逻辑,思辨要求识别他人观点中的漏洞,并在自己的论述中尽量避免。涉及到一些相关技能,如:区分事實与观点、判断论述的可信性以及评估证据的合理性等。把握思维过程中的逻辑关系,就能重新整合、组织思想,形成新的思考。

很多学生词汇量大、口语能力强,然而面对话题的讨论、观点的叙述时却内容空洞、逻辑混乱、不知所云。即使语言很流利,但无法理性地分析他人的观点,思维创造能力、研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三、教师在演讲课堂的多种角色和思辨能力培养

英语演讲课堂不仅是学习用英语流畅表达的课堂,更是锻炼学生思辨能力的课堂。学生在演讲中所用的技能在许多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思考,有逻辑且连贯地组织思想,清晰准确地表达。演讲课上的诸多内容,若能运用得当,会在许多方面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在演讲课堂上,教师一方面是信息提供者,他(她)提供资源,借助多媒体向学生讲授演讲的意义、演讲过程中的基本概念、演讲大纲及演讲稿的撰写、演讲中的语言及非语言技巧等基本知识,帮助学生了解在跨文化语境中如何把中国传统与英语演讲技能结合起来,以全新的视角整合信息,更好地思考;另一方面,教师还是课堂的组织者、管理者、促进者、指导者以及评价者,他(她)和学生一起探讨演讲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指导学生从文化和语言角度思考,督促学生自主学习,运用逻辑思维组织思想,运用清晰准确的语言表达观点,运用思辨能力识别他人观点中的漏洞,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讨论、分享、反馈的演讲机制,通过自我评价和伙伴评价提高演讲技巧。

四、演讲课堂内外思辨能力的培养和实践

英语演讲能力的提升是一个缓慢而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堂内外多方面的输入、输出,全方位地思考、辨析、应用、创新。

笔者在上海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担任英语演讲与表达课程的教学工作。此课程是一门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的选修课,主要教材是 The Art of Public Speaking (Lucas 2004)。课程主要有三种形式构成,一是课堂教学课,二是演讲欣赏,三是演讲实践课。

教学课主要向学生介绍演讲的基本概念,包括:演讲的自信心与道德观、演讲种类、演讲稿撰写、演讲表达等知识及技巧。

演讲欣赏在课内外同时进行。比如:在组织学生开展第一次演讲活动之前,笔者选用了Lucas和外研社提供的美国大学生自我介绍的演讲视屏内容,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习得如何克服怯场、如何有效地组织演讲内容、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表达主题和目的;课外笔者和学生们一起寻找演讲资源,共享精彩片段,布置学生观看视屏后思考,回到课堂继续讨论并评价。各种欣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他们在观赏过程中扩大知识面,比较跨文化差异,模仿语言动作姿态,反思演讲视屏的优劣强弱点,形成自己对于演讲的评价标准。

让学生最为激动和鼓舞的当属演讲实践课。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学生要在完成三次正式演讲。内容由易到难,时间由短至长,由开学初的2分钟的“自我介绍演讲”(self-introductory speech),到之后的3分钟的“解说性演讲”(informative speech)、 “说服性演讲”(persuasive speech)。三次演讲中,第一次演讲是录音的。(由于没有在多媒体课堂上课,录像暂时比较费时费力,所以没有采取录像形式) 学生完成演讲后,听取同学的评价,并做自我总结,教师最后进行点评并给出建议。在第三个演讲中,个别表现突出的学生还会接受教师或同学当场的“即兴演讲”邀请,在课堂中展示自我,确立自信。

五、结语

英语演讲课在中国高校作为一门新兴课程,已经引起了众多学者和英语教师的关注。笔者通过课堂教学、欣赏和课堂实践认为,英语演讲课程对于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该课程实现了教师的多种身份和角色的互换,营造了自主、互动、共享的学习氛围。学生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对学生语言能力、思辨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有着特别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孙有中,突出思辨能力培养,将英语专业教学改革引向深入[J],中国外语,2011(5),49-58.

[2]桂清扬,等.以思辨训练、多元文化导入为特征的英语演讲STUDIO 培训模式[J].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2):7-10.

[3]文秋芳,等.构建我国外语类大学生思辨能力量具的理论框架[J].外语界,2009(1):37-43.

[4] Hughes, R. 2005.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Speaking[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5]LUCAS Stephen E. The Art of Public Speaking[M]. 10th ed.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4.

[6]LUCAS Stephen E. The Art of Public Speaking(Chinese version)[M]. 10th ed.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14.

(作者单位:上海海洋大学,上海 201306)

猜你喜欢
思辨角色互动
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角色问题研究
浅谈粉丝经济与网络造星的互动关系
奥巴马与劳尔本周“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