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初中化学核心知识网络的建构与内化

2019-12-17 08:00陈船妹
考试周刊 2019年88期
关键词:核心知识初中化学

摘 要:本文主要根据初中化学知识中金属、氧化物、酸、碱、盐的反应关系来探究知识网络的建构和内化。而在此过程中,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初中生对初中化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而且还能够有效地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

关键词:初中化学;核心知识;网络的建构与内化;反应关系

一、 引言

在初中时期,老师帮助学生构建核心知识网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能力。但是现阶段发现由老师精心为学生构建的核心知识网络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而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核心知识网络的构建只能帮助学生理解一些浅层的知识,无法让学生了解一些深层次的知识。因此,为了增强学生对核心知识的理解能力,老师应该让核心知识网络深入学生的内心,然后增强网络的构建、深化等方面的教学质量。

二、 在新知学习中构建知识网络

在新知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学习的过程以及学习的方法,从而体现出学习的体验性以及过程性。而核心知识网络的构建也是如此,因为只有学生注重了学习的体验性和过程性才能使学生对构建出来的核心知识网络产生一定的认同感。而这种认同感的形成会使学生即使忘记了一些知识也能够通过最初的记忆来重建出相应的知识网络。

现阶段,初中化学老师在进行酸、碱、盐的教学时,都会在单元复习课中帮助学生整理它们之间存在的反应关系。如果选择边学边构建知识网络的方式,那么就需要从酸所具有的化学性质开始建起,但是在此过程中应该由浅入深的进行。

例如,在初中化学老师向学生讲述关于酸的化学性质、构建酸的反应关系时,需要综合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们能够灵活地运用这些方法来解答相应的化学题目。而关于酸与盐的反应,初中化学老师可以采用回顾式的教学方式,例如组织学生去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这一气体,而学生在此过程中就可以想出制备二氧化碳的实验原理,从而搭建起酸与盐之间的反应关系。而关于酸与活性金属的反应关系,初中化学老师应该采用回顾与拓展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然后根据先前学过的铁、锌等金属元素与稀硫酸、稀盐酸的反应来构建出相应的反应关系。另外,初中化学老师可以根据元素周期表中各个金属元素之间的活性进行排序,然后针对性地探究、拓宽活性金属的内涵。而在学习酸与金属氧化物发生的反应时,应该采用实验探究的教学模式。而关于酸与碱的反应关系应该采用展望的教学方式,初中化学老师可以让酸和碱各自进行解离,然后在根据解离的离子推断出相应的反应关系。

另外,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以及相应的反应关系时,初中化学老师应该确立一个重点知识、一个难点知识,例如碱与非金属、盐溶液之间的反应,虽然这两种反应在上文有所涉及,但是上文关注的方向只是实验现象,而这里主要研究反应的规律。由于碱与一些非金属氧化物在进行反应的过程中反应现象不明显,所以初中化学老师需要运用一个典型的化学反应,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之间的化学反应进行探究,从而增强学生对这一反应关系的理解。而酸与碱之间的反应一般情况学生都能够理解其中的反应关系,但是初中化学老师应该在此过程中适当地提醒学生有的酸碱稀溶液之间不会出现特别明显的实验现象,所以需要运用酸碱指示剂进行测试。

而在学习盐的化学性质和反应关系时,初中化学老师可以采用叠加法和迁移法的方式。例如盐溶液与金属之间的反应需要进行迁移,盐与酸之间的反应不仅需要酸的迁移,也需要进行叠加。而這样方式的运用使学生认识到放出二氧化碳气体的不仅可能使酸与碳酸盐发生了反应,而且还可能是可溶性的银盐与稀盐酸发生了沉淀反应,放出了二氧化碳气体。然后我们就可以进行探究可溶性的银盐与可溶性的稀盐酸进行反应是否能够发生沉淀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而学生在此过程中不仅可以得知盐与盐、盐与碱之间的反应现象,构建出相应的反应关系,而且还能够有效地迁移、叠加碱的化学性质,从而得出碱与盐发生反应不一定会出现沉淀的现象,有时候会出放出一些气体。

综上所述,分阶段构建知识网络和一次性的构建知识网络取得的教学成果之间没有较大的差异性,但是分阶段的构建知识网络能够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三、 在基础实验中活化知识网络

在学习“酸与碱的化学性质”的过程中,初中化学老师应该组织学生参与相应的实验,从而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但是现阶段初中化学课本中安排的实验内容都是无法结合在一起的,所以如果初中化学老师根据课本上得实验内容进行教学就难以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因此,初中化学老师应该优化一些基础的实验内容。例如,删去一些金属与酸、盐之间的实验,因为这些实验在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时已经做过了。而这种程度的教学重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突出实验的重点,如酸与碱的反应、酸与盐的反应、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等等,这些内容大多数都是一些新学的内容,但是在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巩固复分解这一化学反应知识点的作用。因此,采用教学重组这种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而且教学重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活化核心知识网络中的一些反应关系。因为最初学生记忆、理解这些反应关系都是通过观察的方式。当前,通过进行酸、碱、盐反应的实验,学生不仅可以充分地掌握这些实验背后运用到的反应关系,而且还能够探究出相应的规律,从而自主地完成其余的实验。但是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初中化学老师应该给予学生独立完成实验的机会,使学生能够通过预测、验证、解释现象、质疑现象等探究活动来增强自身的探究能力以及对知识点的理解能力。

另外,这种教学重组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的探究问题提供相应的切入点。例如学生在进行氢氧化钙与硫酸铜实验时,出现了沉淀的现象,但是沉淀的颜色比较浅,而且蓝色的沉淀中还出现了白色的沉淀。许多学生可能认为自己实验做错了,其实不是。实验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硫酸钙是一种微溶性的物质,所以它与硫酸钙发生反应的过程中就会出现沉淀的现象,但是由于不是全部的硫酸钙与氢氧化钙发生反应,所以在出现蓝色沉淀之后就会出现白色沉淀。因此,初中化学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连环实验来探究产生白色沉淀的原因。

四、 在微观揭示中深化知识网络

(一) 教会学生画离子反应关系图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画出离子反应关系图,初中化学老师应该从中和反应中引出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然后在通过拓展的方式由氢离子引出碳酸根离子,再引出钙离子、钡离子、银离子等等,而根据氢氧根离子可以引出铵根离子、钙离子、镁离子、铁离子等等,最后就可以建立相应的离子反应关系图。

(二) 引导学生将离子反应关系与物质反应关系对接

为了有效地完成离子反应关系与物质反应关系的对接,初中化学老师应该适当地引导学生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例如在学习酸与碱进行复分解反应的过程中,老师可以适当地引导学生从微观的角度上探究酸与碱进行复分解反应的实质,即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发生反应生成水。但是不是所有的酸碱反应都是这一实质,有些酸碱之间发生的反应还发生着其他离子的反应,如氢氧化钡与硫酸溶液之间的反应。另外,通常情况下,酸溶液与碱溶液是不会出现一些肉眼可以观察出来的现象的,所以需要运用相应的酸碱指示剂进行检测。

五、 结语

总而言之,在进行初中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与老师一起构建相应的知识网络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记忆能力,而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潘凤影.初中化学核心知识网络的建构方法[J].吉林教育,2017(19):21.

作者简介:

陈船妹,江苏省常熟市,江苏省常熟市实验中学。

猜你喜欢
核心知识初中化学
基于“学”的数学课堂教学研究
初中化学课堂个性化有效提问策略
试论农村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教学瓶颈及解决策略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基于文章本质,让语文教学明晰起来
慷慨事实 紧扣核心 谨慎结论
基于核心知识自主建构的化学复习课型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