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地理教学与德育教育的有机结合

2019-12-18 17:29张红彩
魅力中国 2019年43期
关键词:家乡德育科学

张红彩

(河北省唐县北店头中学,河北 唐县 072350)

地理科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同地理环境关系的科学,是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综合课程,因而具有众多的、广泛的德育因素。地理学科德育具有时代性、独特性、形象性、统一性的特征,例如人地关系、全球环境问题、环境保护、人口问题、资源问题、可持续发展等理念的道德渗透都是其他学利难以胜任的。所以,将地理教学与德育教育相结合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

一、以人地关系为主线进行国情教育

新教材中包含了我国国家和民族的最基本情况,譬如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人口等方面,向学生传授并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这就是国情教育。在进行国情教育时,始终抓住人地关系这一主线,是贯穿中学地理教材的重要线索。在中学地理教材中涉及内容极多:工业、农业、交通、气候资源、旅游资源、人口、国土整治、环境问题、自然资源、海洋资源等等。只要我们善于挖掘,巧妙设计,就可通过教学模式让学生既了解到我国国情的劣势:环境问题突出、人口基数大、经济发展不平衡、人口文化素质不高、资源浪费严重……从而培养学生们努力学好文化知识,将来致力于建设最美丽繁荣的祖国的爱国情感。与此同时,也可让学生实事求是地认识到:不断发展的经济建设、辽阔的国土、多样的气候、富饶的物产、壮丽的山川等我国国情的优势。通过以上种种,让学生们心存忧患意识,也可激发他们的责任心。

二、展开生活调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当今全球生态环境日趋恶化,人类面临着前所末有的生存危机。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生存环境,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老师应从地理与生活入手,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生产、生活实际,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探究思路或解决问题的设想,把所学的地理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服务家乡、服务社会。例如:当讲“可持续发展战略”时,开展“你家每日废弃了多少塑料袋、保鲜膜的思考”等社会调查活动。让同学们算一笔帐:若每个家庭每日废弃的塑料袋和保鲜膜是2个的话,那么小小北店头镇约八千个家庭,每日就废弃了一万多个塑料袋保鲜膜,一个月、一年废弃了多少?同学们通过讨论、计算,才能真正认识到这些小事产生的大问题。老师引导他们思考:我们身边的白色污染是严重的,但是能不能治理,怎样治理,让他们感到环保事业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应从自己日常行动做起,从我做起。利用学生生活实际为课堂注入新鲜内容,让学生学到了有用的地理,课堂教学也不断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挖掘教材,内化德育

地理教材每个信息窗的内容丰富多彩,选取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素材,构成情境串。我们可以运用这些素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及良好品行的养成教育。结合教学充分发掘其本身的德育因素,寓德育于地理教学之中。如通过学习祖国历史、地大物博、山川壮丽等内容,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这种感情表现在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爱好;对祖国前途的高度关心和坚定信念;为了祖国人民甘愿牺牲一切的献身精神。

四、关注贴近学生生活的地理,加强乡土地理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课程标准提出“中学地理课程应该反映其与学生现实生活的广泛联系,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和自身经验出发,观察、发现、了解并研究生活中的地理,并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地理。引导学生关心现代社会的发展,关注世界的变化,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家乡是我们成长的摇篮,是看得见、感受得到、摸得着的地方。通过乡土地理教学,可使学生深刻地了解家乡,深切地热爱家乡,自然就会萌发建设家乡的强烈愿望,而爱国之心与爱家乡之情是息息相通的,进而升华为热爱和建设伟大祖国的崇高理想。为了帮助学生全面系统地认识和了解唐县,同时为学校开展道德教育创造条件,我们利用活动课组织学生观看县志,统计我县农作物的种类及其分布情况,了解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对人们的衣、食、住、行的综合影响,使学生了解唐县、熟悉唐县,进而激发学生们热爱家乡、建设家乡、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历史责任感。就是要让学生们知道:乡土是我们的根,是我们为之珍爱、为之骄傲的地方,无论我们长多大,走多远,永远都是唐县的儿女,激发学生们爱家、爱国的情怀。

五、用地理科学的巨大成就激励学生,树立为地理科学作贡献的远大志向

科学是第一生产力,它能创造财富,推动社会进步。地理科学发展至今,它的功能已从以前的“记述世界”、“解释世界”进人“变革世界”的新阶段。卫星遥感、地理信息等高新技术武装起来的地理科学,在改造世界中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现代人掌握了地理环境发展变化规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治理改善了环境。荷兰围海造田、新疆坎儿井、三北防护林体系、南水北调等人类一切改造自然的活动都离不开科学的指导。在讲授大气降水原理时,补充人类运用它来人工降雨、人工消雾、消雹,驾驭天气的实例;在讲授水循环和水量平衡时,举我国依据它来成功实施了南水北调,合理利用水资源为人类造福的事例。特别是现代地理科学所创造的伟大成就,让学生感受地理科学的巨大价值,树立为地理科学打好基础,做出贡献的远大理想。

十八大提出“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十九大更强调道德、文化的重要性。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为初中地理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德育教育与地理教学相结合还有利于丰富现有的地理课堂教学,在学生的文化素养得以提升的同时,也促进了其道德感、责任感和爱国热情的培养。

猜你喜欢
家乡德育科学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科学拔牙
夏天的家乡
家乡美等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