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思考与对策

2019-12-18 17:29唐继武蒋月静
魅力中国 2019年43期
关键词:保证体系保障体系教学质量

唐继武 蒋月静

(大连海洋大学应用技术学院,辽宁 大连 116300)

一、我国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发展历程回顾及概念

中国高校积极寻求建立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见证了从改善学校环境到基础与内涵建设,独立建设的过程。在20世纪90年代初,建立引入职业技术教育评估制度,改善内部质量体系,以及职业学校的运作条件。[1]新世纪以来,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经历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但高职教育质量已成为高职院校发展的首要处理之源。2004年,教育部总局正式发布了“关于应用科学大学人力资源开发水平综合评估的通知”,并开展了为期五年的评估。因此,职业高等教育已进入规范建设阶段。经济发展方式的变化以及产业结构的变化和改善,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2008年,教育部提议将学院评估从政府发起的模式转变为多机构模式,学校是主要力量,政府是指导,社会全面参与。必须改进和加强应用科学大学的宏观管理。创造学校影响并改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2]表明职业高等教育进入了蕴涵建设阶段。经过十多年的评估,中国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在2015年得到了建设性的发展。另一方面,我国职业高等教育的发展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办学条件。还有,所有高等教育机构都逐步完善了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并制定了学校标准。但是,一些大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质量保证缺乏自主权和评估结果有强烈同质化的单一主题。在此背景下,教育部提出新的工作指南为学院提供了建立正常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可持续诊断和改进机制的指导。[3-4]此时,中国的高等教育已进入自我建立阶段。

(一)有关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几个概念

1.在技术院校建立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理论支持,组织管理,人事管理,设施管理,管理理论和方法的理论称为大学教育管理。教育、学习和重要的理论支持可以作为职业学校质量保证管理体系的构建与运作的参考。同时向大学和高校管理层引入管理思想和方法对于提高教育管理的效率以及确保教育质量至关重要。

2.学院的内部质量可分为三个方面:员工培训质量,管理服务质量,科研质量和社会服务。高素质的教育人才是核心,管理的中心是保护,研究社会服务质量,在优秀的文化积累和创新的支持下,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都需要渗透工作流程。

3.关于质量的重要性。“质量”是指满足客户需求并因此使客户满意产品功能。同时,“质量”意味着避免损坏及不良。

4.关于质量形成。质量是生产的结果。质量的过程包括研究,设计,生产,销售和客户服务的整个过程的所有步骤。

5.影响质量的因素。影响大学内部质量的因素可以归纳为五个方面:人,设施,服务对象,教育或服务方法以及环境。人是指向教育或服务提供者提供教育和教育服务的任何员工,该教育者或服务提供者是教育或技术服务的对象。设施是学校设备,是学校的重要基础,包括教室,实验室,培训场所,教育仪器和设备,也包括教师和学生必要的生活和休闲设施。服务对象指的是接受教育与社会服务的对象。教学或技术服务方法是指学校为实现目标而直接影响教育或技术服务的效率有效性所使用的相关方法和方法。环境是指学校在学校运作期间形成的内外环境。适当了解和明确学院内外各因素的地位和作用,妥善处理好不同因素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学院内部素质的提高和保证。

6.关于大学的内部质量。“质量”是指大学的服务成果(人力资源开发,管理服务,科研,社会服务等)满足人们需求的程度。因而时人们满意。“人”的要求是不同的,但职业学校如何找到平衡点,将“人”的满意度放在质量保证的核心?这当然是一个需要进一步调查的重大话题。

二、我国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伴随着高职院校评估指标与标准的基本完善,高职院校质量意识也开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可仍有如下问题。(一)忽视理念的转变(二)缺乏实质的内容(三)诊改工作推行效果差。

三、我国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对策

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事关人才培养质量和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在新的发展阶段,急需有针对性地破解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所遇问题解决方法。

(一)从行政管理走向内部治理。“教育治理”这一理念已成为我国高职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高职教育从单向行政管理走向多元主体的质量治理。1.革新管理理念。2.协调利益关系。3.管办评相分离。

(二)加强省级统筹,做好分类引导。根据实际发展情况,因地制宜,加强省级统筹;因校制宜,做好分类引导。1.各省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地完善指导方案。2.高职院校要根据本校发展水平,开展分类引导。

(三)有效推进诊改工作

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有效推进需要教职员工、学生等相关者共同努力,达到认识和目标的统一。质量保障主体不单是质量管理人员,而是全校教职员工、学生。高职院校诊改工作需要动员所有师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质量治理和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中去,增强质量意识,充分发挥自主性,只有这样,才能促进诊改工作有效开展和运行

(四)指标体系的设计

指标体系坚持发展性原则、指导性原则、量化原则和多样性发展原则。要以培养本校特色人才为目标,既要结合本校大学特色,还要符合学生个性身心发展规律,切记一刀切。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相符合,以学生为本,以产出为导向,以德育为先,为能力为核心,注重学生的发展。教学设施指标的考核不要只是注重基础设施建设,还要考核利用率。

(五)鼓励开展教学质量保障相关的院校研究

我国目前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行政化的保障机制,院校研究属于学术权利的体现。虽然,目前由于缺乏制度保障、缺少专业人员以及专业研究方法的训练,我们无法直接将院校研究作为校内质量保障体系的一种手段,但我们可以在校内广泛开展以本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建设相关内容为主题的院校研究。1.通过理论研究使管理者与师生深入了解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本质与作用,使其更理解、支持并积极参与到教学质量保障工作中去;2.通过研究使其从质量保障的角度去分析教学管理与教学实践,为其工作提供新的角度与思路,有助于教学与教学管理工作的改进;3.院校研究的逐步开展,也为学术权利在教学质量保障中产生影响、发挥作用打下基础。

(六)建设智能校园

建好基础平台,建设能有效支撑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建立一个以云计算为基础的数据中心体系,将学院各项工作与信息平台结合,实现工作过程状态数据的实时采集,基本建成智能校园。同时以智能学习为目标,引入优质课程资源,推进学校优质课程共享,促进学校泛在、移动、个性化学习方式的形成,为实践“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及混合式教学模式提供技术支持和平台保障,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人性化的学习策略及交互的、个性化的学习支持服务,推动教育信息化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猜你喜欢
保证体系保障体系教学质量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我国生态安全保障体系的研究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关于构建战区联合作战后勤聚合保障体系的思考
关于创新军队远程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思考
苏州市体育生态化发展保障体系研究
以创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构筑完善老年人保障体系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设计保证体系建设和审查的若干专题研究之二——设计保证体系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