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和微信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冲击及对策分析

2019-12-18 17:29季开瑞
魅力中国 2019年43期
关键词:网络媒体理论课校园文化

季开瑞

(山东职业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4)

微博和微信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中的流行,其意义并不仅仅限于它是一种网络工具,它还发挥着传播思想和建构观念的价值观导向功能。微博和微信在为当代在校大学生提供信息交流、互动学习新平台的同时,难免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引导和形成产生一定的冲击。

一、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被微博和微信所冲击

(一)微博和微信冲击到主流价值观的传统引导方式

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人们的价值取向已经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社会的主流价值取向,主要依靠传统媒体,如:电视、报纸、广播等传播。

1.主流媒体,如广播、电视和报纸,特别是广播和电视,一是大学生们接触的机会较少,二是受时间空间的制约性较强,三是当代大学生不太喜欢这些过于正规和严肃的主流媒体。简言之,在校大学生基本上没有电视可看,也不愿意收听广播,网络几乎代替了广播、电视和报纸的功能。

2.关于传统的网络媒体形式,一方面,由于党和国家对网络舆情的重视,网络监管部门能够适时地对网络动态给予监督和控制,网络世界里价值观的建构还不至于过于变异而反常规。另一方面,传统网络媒体虽然也设立了各种网络评论的平台,但却更多地局限于单方面信息发布方式,其影响力毕竟有限。

3.作为新兴的网络一代,微博和微信则更能迎合年轻群体特别是当代大学生群体的接收信息的习惯和渠道。微博和微信网络形式的兴起,会对传统的舆论导向模式及核心价值观领域的占有方式提出严峻的挑战。微博和微信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中的流行,其意义并不仅仅限于它是一种网络工具,更重要的是,它还发挥传播思想和建构观念的价值观导向功能。

(二)导致价值认知偏差的原因为信息更为纷繁复杂

微博和微信网络空间的信息内容往往涵盖着各个主题、各种门类,信息又繁杂而零乱,难免良莠不齐。一方面,大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都处在一个尚未完全成熟的发展时期,对大量不良信息的抵御力和辨能力有限。另一方面,大学生难以对垃圾信息进行有效过滤,部分大学生微博和微信用户不论是在对事实关注还是在价值观的认知上,都往往不可避免地出现错误和偏差。

(三)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不断减弱

校园文化的导向作用主要通过教师的课堂教学、宣传部门的文化宣传以及各种形式的课余文化活动来实现。但是,以上对于大学生价值观具有正向导向功能的各种形式,其各自的局限性也是很明显的。

1.作为专业课的课堂教学往往只片面地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技能的传授和培训,而对于学生的人文素养、道德观念和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则容易被忽视。

2.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虽然是在校大学生接受价值观教育的主要阵地,但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也遭遇了诸多尴尬。随着网络媒体的兴起,特别是微博和微信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中的逐渐盛行,如果不加以控制和正确引导,就可能导致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产生更加普遍的厌弃甚至抵制情绪,从而致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不但不能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甚至还可能遭遇更多的困难而难以为继。

3.校园内部的文化宣传以及各种形式的课余文化活动则具有一定的时间性和地域性,较之于新兴的网络媒体,其爆发性和实时性要弱得多。

二、大学生价值观在微博和微信的冲击和挑战下,促使我们对之加以重视和研究,思考和探索新的时代条件下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观引导的新视角、新理念和新方式,为我们提供了机遇。

(一)鼓励大学生建立和使用微博和微信,重视和研究微博和微信传播过程中的作用。只有高度重视、积极研究以微博和微信为代表的新兴网络媒体的传播功能和信息动态,才能抢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主流价值形态的制高点。

(二)树立大学生正确的网络观,重视网络法制与道德教育

1.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法制教育和监管。学校及其相关部门一方面要及时对大学生进行网络法制的宣传和教育,另一方面又要对大学生的微博和微信空间进行即时跟踪和监管,对于发送和传播不良或有害信息的行为要坚决查处,为大学生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网络环境和树立积极正确的网络观。

2.弘扬网络道德,使其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优化大学生群体的网络道德状况,将网络道德纳入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和长期建设中来,大力弘扬道德主旋律,形成网络道德教育的巨大声势。

3.开设网络文化选修课。在网络世界里,引导学生以自觉的态度进行自我监督、自我管理,增强认知能力,从而使他们能够辨别网络世界的虚实真伪,不迷失方向。

4.利用大学生的自治组织,强化网络使用的自我教育和管理,发挥学生自组织社团的自我教育和管理作用,以增强大学生网络使用的自律性。

(三)必须进入微博和微信、利用微博和微信,从内部对其进行积极的干预和引导。

1.建立学校的官方微博和微信,借鉴微博和微信问政,形成微博和微信问教的教育管理机制,努力搭建学校与学生之间相互沟通的教育桥梁,以形成微博和微信问教的教育管理机制。

2.各级宣传或文化部门利用微博和微信形式,在各个层次和范围内经常开展不同主题的文化活动,激发学生的美好情感、培养大学生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3.以班级或专业为单位,开设微博和微信群。以辅导员为核心,以学生会干部和学生党员为主,建设一批微博和微信信息员队伍;同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学校的相关教育工作者也应加入进来。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拓展和丰富微博和微信文化,为大学生营造健康和谐的精神家园及价值观建构的良好环境。

猜你喜欢
网络媒体理论课校园文化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
网络媒体记者走进山西农谷
对农村初中合作型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冰雪休闲体育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
安徽省巢湖市老年大学校园文化 硕果飘香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
商业新闻
新课标下中职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有效教学策略探讨
试论网络媒体的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