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乡村振兴战略下加强高职院校医学生思政工作的思考

2019-12-18 17:29卫琛赵玉霞
魅力中国 2019年43期
关键词:医学类医学生职业院校

卫琛 赵玉霞

(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四川 自贡 643000)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国家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文件指出要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实现每个村镇都有相应的医疗机构,而且乡镇一级必须都配有全科医生。医学类高职院校承担着为农村输送医疗卫生人才的重大责任,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鼓励、支持和引导他们去农村工作,这对于党和国家实施的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一、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加强医学类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政的必要性

要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就必须要培养出一批爱农村、爱农民的医务工作者队伍,而专科层次的医学生其最大的就业方向就在基层。在此背景下,加强对医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是高职院校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实际行动,同样是学校践行新时代服务健康中国战略的使命担当。

(一)推进健康乡村建设的必然要求

健康乡村建设是国家施行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重要部分。村民文明卫生素质的提升,对于发展农村经济、营造乡风文明等多个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和完善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加强乡村医生这一队伍的建设。村民的身体健康保障需要基本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和健全,而这一体系的建立需要大量专业的医学类人才,这里的人才需求缺口需要高职类医学院校所培养的专业型人才支持。要推进健康乡村建设,就必须加强医学类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支持、鼓励和引导他们去农村就业,服务基层医疗卫生事业。

(二)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指出职业院校就是要着力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截止2019年6月,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共计2688所(含独立学院257所),而高职高专院校则有1423所,从全国职业院校在高校中的占比来看,职业院校占了高校的半壁江山。2018年,全国相当大一部分的职业学校毕业生在生源地县市就近就业。从生源结构来看,农村生源占了职业院校总学生数量很大比重,而这些农村生源的大学生大多是回家乡就业。以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为例,我校农村生源占比超6成,近三年毕业生就业方向,超过8成是在基层医疗卫生单位,所以,医学类高职院校要发展,就必须立足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样既可以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也可以让医学生树立为乡村振兴战略发展贡献一份力。

(三)提高医学类职业院校思想政治工作时效性的必然要求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而现今高职院校中思政理论课多为课堂讲授,受课时量、教学设施、经费等条件限制,课堂授课内容与现实情况结合的时效性并不强。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了落实十九大的精神,医学类高职院校应在思政理论课的授课过程中,尽可能的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健康中国战略等十九大精神,并从理论层面和实践方面给医学生展现农村的广阔天地,青年大学生在农村大有可为,2020年国家就会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届时贫困人口全将脱贫,有了高素质的医学人才的助力,乡村振兴可期。不仅是医学类高职院校的思政教师,专业课、公共课教师也该在课程思政中加入乡村振兴战略的宣传和推广,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国家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乡村振兴、健康中国输送高质量医学人才。

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加强医学类高职院校思政工作的几点建议

无论是从乡村的长远发展,还是高职类医学院校的发展,亦或是加强医学类职业院校思政教育的时效性角度来看,加强对医学类高职院校思政工作都显得十分有必要,因为乡村振兴是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基础。作为医学类高职院校,我们在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可以从以下几面着手,加强对这些医学人才的思想政治教育。

(一)立足根本任务,推进医学类职业院校发展融入乡村振兴战略中

高校的任务就是要落实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要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中国的高校就是要扎根社会主义办大学,培养我们自己国家的接班人和建设者,而要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实现乡村振兴,乡村振兴的实现离不开乡村健康的发展,高职类医学院校在此背景下大有可为。高校的教师不管是不是中共党员,都应该认真学习领悟十九大精神,真正让十九大精神融入我们工作的方方面面。医学类高职院校应当在所有教职工中持续推进十九大精神的学习,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找到与自己院校发展相适应的切入点,将学校的发展融入到乡村振兴的战略中。

(二)抓住课堂教育主渠道,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入课堂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的主渠道,必须紧贴教材、结合乡村发展的实际,将乡村振兴战略融入课堂中讲授,帮助医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我国乡村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医学生对乡村发展的认同感、提高他们融入乡村发展的参与感。

除了思政类课程,专业课堂和公共课堂中也应当融入乡村振兴战略的课程思政。医学类高职院校一般学制三年,相同专业背景下竞争力不如本科生,而城市就业情况逐年激烈,专业教师应该在课堂中加入一定比例的基层医疗情况,以乡镇中常见的病例为教学素材,提升学生对于基层医疗的认识程度,引导学生将工作方向转向基层医疗单位。

(三)以服务基层为导向,持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2015年,教育部印发《学生志愿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文件指出高校应支持、开展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并将志愿服务纳入实践学分管理。作为医学类高职院校,更应强调学生的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将乡村振兴战略融入学生的社会实践管理中。以我校为例,每学年的岗位体验周、每周末的临床见习、每个假期的社会实践覆盖了全校100%学生,但岗位体验、周末临床见习更多的是在三级医院中进行,学生的暑期专业实践在基层临床见习的比例还不够高,应鼓励、引导学生在基层医疗机构中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

(四)加强就业指导,美丽乡村大有作为

当前,我国正面临着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大好形势,急需大批优秀职业技能人才,在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后,农村医疗发展更是急需大批专业人才进入。以我校为类,农村生源占比超过六成,学校的定位就是服务基层,为基层医疗卫生单位输送高技能专业型人才。因此,在人生规划、就业指导等相关课程中,应更多的将学生的成长成才、就业方向与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让学生树立起助力乡村医疗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猜你喜欢
医学类医学生职业院校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医疗体育功能在医学类专业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大数据医学类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建设探析
——以莆田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为例
医学生与非医学生对减肥与断食晚餐认识的比较研究
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中人文精神教育策略的思考
医学类普通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医学生颈痛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以医史学史料为载体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