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策略研究

2019-12-18 17:29刘治国
魅力中国 2019年43期
关键词:民办高校应用型办学

刘治国

(湖南应用技术学院,湖南 常德 415100)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体制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最主要的是办学体制的改革。办学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以国家办学为主,积极发展民办高等教育,因而绝迹多年的民办高等学校重新登上历史舞台,其发展速度之快,分布范围之广,令人惊叹。民办高校的学生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研究和探讨民办高等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对21世纪民办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务院于2010年7月29日发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此政策对于民办教育给予了高度的肯定,提出今后民办学校、民办教育是推动我国教育发展改革的重要力量。事实证明民办学校的改革,对于改变我国长期以来计划经济条件下传统的管理模式有很重要的贡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政府需要进一步对民办教育和民办学校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及优惠,包括资金上的投入及政策上的公平性。驱使研究者想进一步了解前述《规划纲要(2010-2020)》政策推出后,我国政府对民办高等教育的扶持及优惠政策的落实执行程度。且如何解决高等教育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以探究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民办高等教育与应用型人才培养零距离对接的模式。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社会对大学的要求变得多样化。马丁·特罗(1975)认为,高校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不再只为上层阶级培养精英,还需兼顾入学者的多样化并提供对应的教育,便于毕业生能够顺利进入社会工作。日本学者深堀(2016)也认为,随着大学扩招,不仅在校生数大幅增长,同时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风格、能力、动机变得更加多元,大学教育发生了质变且办学目的更加多样化。简而言之,为了应对扩招后的变化,高校亟需进行分类改革,才能为社会培养不同类型的人才。“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既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2010-2020)》的重要目标,也是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纲要还指出“高等教育要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以满足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既要培养少而精、高层次、国际化的研究型人才,更要培养多而广、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然而,探究高校分类的现实效果,相关学者指出一些高校在办学理念与定位上存在模糊认识。例如,普通本科的定位虽多为教学型,培养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然而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却偏向于培养理论性学术型人才,与社会需求脱节,存在着理念上“精英化"定位与现实“技术型"需求的结构性矛盾。另外,相关研究指出20世纪末兴起的“独立学院"在专业构建,课程设置以及教授方法上过于模仿母体大学的办学模式,导致出现了实际办学与人才培养目标不符等问题。因此,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效果之间存在差距已是不争的事实。目前,理论层面的研究结果较多,而开展实际调查的研究尚不多见。

二、文献探讨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社会对大学的要求变得多样化。马丁·特罗(1975)认为,高校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不再只为上层阶级培养精英,还需兼顾入学者的多样化并提供对应的教育,便于毕业生能够顺利进入社会工作。日本学者深堀(2016)也认为,随着大学扩招,不仅在校生数大幅增长,同时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风格、能力、动机变得更加多元,大学教育发生了质变且办学目的更加多样化。简而言之,为了应对扩招后的变化,高校亟需进行分类改革,才能为社会培养不同类型的人才。

“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既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2010-2020)》的重要目标,也是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纲要还指出“高等教育要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以满足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既要培养少而精、高层次、国际化的研究型人才,更要培养多而广、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然而,探究高校分类的现实效果,相关学者指出一些高校在办学理念与定位上存在模糊认识。例如,普通本科的定位虽多为教学型,培养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然而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却偏向于培养理论性学术型人才,与社会需求脱节,存在着理念上“精英化"定位与现实“技术型"需求的结构性矛盾。另外,相关研究指出20世纪末兴起的“独立学院"在专业构建,课程设置以及教授方法上过于模仿母体大学的办学模式,导致出现了实际办学与人才培养目标不符等问题。因此,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效果之间存在差距已是不争的事实。目前,理论层面的研究结果较多,而开展实际调查的研究尚不多见。

三、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策略

(一)因校制宜,加强教育培养,提高人才培养模式的适用性

配置与学术型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的课程和师资,仍然是应用型大学提高满意度的有效手段。另外建议民办高校,借助母体高校的师资优势,紧密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通过改革教师聘用和考评机制,完善应用性教学科研成果评价指标体系,促进“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另外,在教育特色的构建上,有必要将职业教育的实用性与本科教育的延伸性相结合,探索出一条区别母体高校,适合独立学院自身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特色之路。因应产业发展,适时调整课程。促进产学人才流通、推展校外实习。建构职校优质专业实习环境,多元典范科技大学。鼓励学生参加国际各项技能竞赛,培育具国际视野专业人才。

(二)满足需求,提供指导援助,搭建良好的信息沟通桥梁

心理健康指导与援助,是影响民办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效果的重要因素。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和支援,不仅有助于疏解他们的压力,也可以助力教育培养。各高校应该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结合学生特点,提供合适的指导和援助。近年来,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已经开始关注并重视学生支援对大学教育的影响,并且要求从事学生支援工作的教职工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将支援范围从日常生活拓展到学习,就业,学术指导等方面。因此,我国各高校可以适当参考国际教育经验,完善学生支援工作。

(三)个性发展、增强教育特色,提供差异化的应用教育

民办高校应立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高校应培养满足社会需求,不同层次、类型的应用型人才(根据层次不同,可细分为操作性、技能性、设计性、理论性。)。操作性应用型人才,主要由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培养;技能性应用型人才,主要由高职院校培养;设计性应用型人才,主要由一般本科院校培养;理论性应用型人才,主要由研究型大学培养。因此,非研究型本科院校培养的“应用型人才",严格意义上指的是“设计性应用型人才"。而高职院校所培养的“技能型人才",是指“技能性应用型人才";研究型大学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则应当定位为“理论性应用型人才"。因此,如何有效促进高校(包括重点本科,普通本科,独立学院,民办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形成层次分明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在本文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何为独立学院:独立学院是中国大陆地区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过程中的产物。它是指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

四、结语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社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仍有许多独寡占据的事业,相关法令的更修,体制僵化等问题存在,对我国经济发展从农工业生产型态转型后,以商贸服务业为主的经济型态,造成障碍。因此,人才培育教育过程必须适时加以调整。过去我国民办教育发展,始终以配合总体经济建设人力需求及产业发展转型做规划。未来民办教育才能培育出适应经济转型的人才,对我国产业永续发展、环境保护、经济民生与社会安定,立下扎实的基础,成为我国社会与经济繁荣的支柱,再创职业教育的光芒。 综上所述,我国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民办高校应积极推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同时,对于民办高校来说,还应该充分的把握国家的大政方针,在遵循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规律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专业特色,为我国培养符合自身地位与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猜你喜欢
民办高校应用型办学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新时代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应用型本科层次大学生网络在线学习策略及实践
数学建模在民办高校推广的可行性分析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民办高校会计内部控制关键因素指标体系研究
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焦虑研究——基于社会支持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