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国学元素融入高职思修课程教学的思考

2019-12-18 17:29王冬凤赵会淑
魅力中国 2019年43期
关键词:国学精神高职

王冬凤 赵会淑

(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江西 南昌 330095)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背景下,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是高职思修课程的重要任务。而培养文化自信离不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因此将国学元素融入高职思修课程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一、国学元素融入高职思修课程的现实基础

国学元素融入高职思修课程的教学最为坚实的现实基础就是“国学热”持续升温。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综合国力的提升,人们的民族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也开始逐渐觉醒,国学热逐渐兴起。尤其是近年来,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背景下,作为文化复兴重要体现的国学热可谓是日益“升温”。社会上,大大小小的国学班,形形色色的国学课层出不穷;在学校,《论语》、《诗经》、《三字经》、《大学》等典籍进入中小学课堂;电视媒体上,各种文化类节目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经典咏流传》、《中国诗词大会》等系列文化类节目口碑和收视双丰收;官方也一直在不遗余力地致力于传承创新中国文化,孔子学院海外开花,中宣部主管学习强国平台设立了“中华诗词”,“中华建筑”、“中华医药”等系列专栏。

当前,国学热的全面升温也潜移默化影响了高校大学生。在一些大学生走上街头秀唐装、集体举行弱冠礼、着旗袍参加毕业典礼等,一些国学类大学社团组织也相继出现,诸如如国学社、书法协会、文学社、古琴社、汉服社、茶艺社等。在国学热的熏陶下,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更为强烈的求知欲。

将国学元素融入高职思修课程的教学另一个重要的现实基础就是大思政格局的构建。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了构建大思政格局这一重要思想。何为大思政格局,就是要运用社会、高校中一切可能的力量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大思政格局的提出,一方面对高校各学科教学融入思政元素提出了要求,另一方面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发展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适应时代发展,充分挖掘各种元素,利用各类资源,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不乏真知灼见,名言至理,将其充分融入高校思修课程教学,必能取得相得益彰的效果。

二、国学元素融入高职思修课程的路径探究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中宣部、教育部规定的高职大学生的必修课程,是高等职业院校进行素质教育的核心课程。该课程旨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工匠精神以及学生的法治意识、创新意识、责任意识,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将国学元素融入到高职思修课程教学当中能够更好的实现课程的教学任务。

将国学元素融入到高职思修课程教学首先要讲好中国故事,塑造中国精神。贯彻思修课程教学始终的一项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而这其中又内涵了创造精神、梦想精神、团结精神、奋斗精神、工匠精神等等。实现这一任务目标,就是要讲好中国故事。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五千的文明历史当中留下了无数仁人志士奋斗、创造、爱国、追求梦想的故事。苏武牧羊,屈原投江,孔子周游列国、岳飞精忠报国,关羽挂印封金、大禹治水、土尔扈特部东归等等,这些都是最好的教学素材和教学案例。充分挖掘中国故事,讲好中国故事,阐释其所蕴含的精神实质,能够很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涵养学生的中国精神。

将国学元素融入到高职思修课程教学其次要用好中国语言,全面提升学生的素养。思修课程教学要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道德观和法治观,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素养。中华悠长的文明历史孕育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诗词歌赋,古文典籍数不胜数,这些都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寥寥的几句话,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工整的对仗,读来朗朗上口,让人有过耳难忘的效果;恢弘的气势,往往让人叹为观止……其中很多内容对于塑造学生的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道德观包括法治观都有很好的教育效果。比如孔子的“仁者、爱人”、王安石“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大学》里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周易》里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等等。作为思政课教师应该自觉的多去学习国学知识,夯实国学功底,充分挖掘古诗词文化,古文典籍背后的思政教育元素,将其巧妙的融入思修课堂,让思修课堂成为兼具思想性、文化性的课堂,努力实现以文育人,以文化人。

将国学元素融入到高职思修课程教学最后要传承中国技艺,培养工匠精神。博大精神的中国传统文化还体现在剪纸,年画,皮影,变脸,刺绣,木雕,舞龙,戏曲等上面。这些技艺是非物质文化,更是“活”的文化。思修课程不仅是要塑造精神,提升素养,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而中国传统技艺无不蕴含着深厚工匠精神。思修课程教学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设计课堂内外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去操作,去体验中国的传统技艺,从而实现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

猜你喜欢
国学精神高职
“垂”改成“掉”,好不好?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如何将微课融入高职钢琴课堂教学
拿出精神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