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农业经济管理专业联盟制办学面临的机遇、问题与挑战

2019-12-18 17:29聂洪臣刘楠
魅力中国 2019年43期
关键词:办学校企技能

聂洪臣 刘楠

(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41)

乡村振兴,人才先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这支队伍既要了解农业特点,也要了解乡村价值,既要有爱农业、爱农民、爱农村的情怀,又要有助力“三农”发展的技术技能。大力推进农业经济管理专业联盟制办学模式的开展,是有效培养龙江农业经济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通过研究农业经济管理专业联盟制办学,探索农业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新途径,为乡村振兴培养具有“三农”情怀和职业情商、德能并重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有效促进落地人才转化、益地人才培养。

一、农业经济管理专业联盟制办学模式的涵义

农业经济管理专业联盟制办学是构建“学院+农职+农企+农协+农户”五联动的“校农结合”的联盟化专业办学模式,创新“校企、校校、校地”合作机制,校企携手,联合招生、联合培养,实习与就业同步、育人与服务并举;将学生的学历教育与农民培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等非学历教育有机结合,有效促进落地人才转化、益地人才培养。

二、农业经济管理专业联盟制办学面临的机遇

(一)乡村振兴急需大量农村经营管理人才,需要农业经济管理专业联盟制办学推动人才培养数量与质量的提升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要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农村与农业经营管理人才短缺的现实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需要农业经济管理专业主动担责、主动融入、主动升级,实施联盟制办学,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社会服务、就业创业、文化传承等方面深度合作,形成协同发展命运共同体,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保障、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撑。

(二)品牌农业、智慧农业、数字农业等新业态农业发展急需经营管理人才,需要农业经济管理专业联盟制办学顺势而为

品牌农业建设急需培育一批叫得响、有影响力的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品牌,创响一批“土字号”“乡字号”特色产品品牌,智慧农业、数字农业等新业态农业发展急需人才配套,需要农业经济管理专业联盟制办学顺势而为,加快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乡村产业经营管理人才,推进实施质量兴农绿色兴农。

(三)现代农业强链延链补链、提质增效,需要联盟助推农业经济管理专业攻坚克难

目前,一产向后延伸不充分,多以供应原料为主,从产地到餐桌的链条不健全。二产连两头不紧密,农产品精深加工不足,副产物综合利用程度低,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仅为65%,比发达国家低20个百分点。三产发育不足,农村生产生活服务能力不强。产业融合层次低,乡村价值功能开发不充分,农户和企业间的利益联结还不紧密。推动现代农业的强链延链补链,有效促进农业的全产业链融合,实现提质增效,需要农业经济管理专业联盟攻坚克难,切实担负起智库与人才培养输送职责,推动专业与产业携手同行、协同发展。

(四)实现黑龙江省农业转型升级,离不开农业经济管理专业联盟制办学的支撑

围绕黑龙江农业从“种得好”向“卖得好”转变的产业升级发展布局,满足区域现代农业“大产业”、“大市场”、“大流通”对人力资本的迫切需求,需要农业经济管理专业联盟制办学改革创新,培养“爱农事、重诚信、能沟通、会分析、精运营、通管理、擅营销、懂规划”农业经济贸易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打造大量高水平数字化新农商。

三、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一)与丹麦、荷兰等农业产业发达国家对比,我国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与联盟制办学配套改革挑战较大

通过对比,我国农业产业链存在双柠檬市场、低水平均衡、市场主体的力量不对等、双失灵、乡村价值功能开发不充分、产业融合层次低,农产品品牌溢价有限,小农户与大市场脱节等问题,通过打造高水平人才培养高地和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联盟制办学助力破解这些问题的挑战性较大。

(二)面对“云物大智移虚+”发展趋势,联盟制创新办学挑战性较大

发改委等十九部委发布的《关于发展数字经济稳定并扩大就业的指导意见》指出,推动实现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普遍开展数字知识和技能教育,逐步建立健全多层次、多类型数字人才培养体系。加大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力度,加快建设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职业教育相关专业教学标准体系。面对现代农业产业数字化管理与智慧经营发展趋势,如何精准对接产业链、技术链、人才链、创新链与教育链,创新构建联盟制办学机制体制挑战性较大。

(三)面对校企合作存在“一头热”“独角戏”等问题,联盟制办学构建灵活高效的校企合作办学机制挑战性较大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发展最重要的途径,同时也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环节,企业和学校在理念上存在一定的差距,存在学校一厢情愿,企业无意参与的情况。在现有国家利好政策环境下,精心构建合作共享多赢的校企合作机制,运行良好并实现各展所长、优势互补、各取所需,挑战性较大。

(四)面对“互联网+”、“学习-”型学生,联盟制办学构建高效的人才培养体系与模式挑战性较大

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认同度不高,客观上使高职院校接受一部分不具备高等教育条件的学生,高职院校学生相当比例属于“学习困难者”,较大比例学生被誉为网络原住民,围绕如何激发学生的成才热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构建高效的人才培养体系与模式,挑战性较大。

猜你喜欢
办学校企技能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劳动技能up up!
拼技能,享丰收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