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钢琴作品演奏理念及其特点

2019-12-18 17:29张然
魅力中国 2019年43期
关键词:钢琴演奏旋律钢琴

张然

(河南艺术职业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钢琴作为西方音乐演奏中的象征乐器,在西方音乐史中占有崇高地位。在西方学术文化思想向中国传播的过程中,钢琴作为“舶来品”也随之传入我国并日渐成为我国音乐表演中的重要乐器。就此而言,我国当前的演奏理念不断更新,演奏技术不断进步,演奏特点愈加鲜明,因此,为利用好钢琴这种乐器诠释我国传统的音乐作品,分析我国钢琴作品演奏理念及其特点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钢琴作品的演奏理念

在我国钢琴演奏表演届有两位极具代表性的钢琴演奏家,他们分别是李云迪和朗朗,他们演奏风格鲜明突出却又截然相反。一个如风一个似火。于他们而言,钢琴表演是一项复杂的体力与脑力活动。不仅要用大脑指导手臂动作的完成,还要有丰富的演奏理念指导演奏过程,因此,要演奏好钢琴作品,就要对钢琴作品的演奏理念进行解读。

(一)从演奏理念中的演奏角度解读

要对我国钢琴作品的演奏理念进行解读,就要了解分析我国钢琴作品的演奏角度。从演奏角度的具体情况来看,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作品的内涵,我国当前钢琴作品演奏的内涵十分丰富,其中不乏对大自然的赞美、对祖国大好山河的热爱、对伟大祖国的歌颂、对内心世界的呐喊、对传统民族文化的描绘、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作品等等,例如极具代表性的《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彩云追月》、《黄河》等作品,他们蕴含了丰厚的演奏内涵,同时,诸如此类的作品在我国钢琴演奏曲库中已呈直线式上升。另一方面,我国钢琴作品的演奏类型多元化。有带有抒情色彩、委婉优美的《二泉映月》,有气势磅礴、威武霸气的《保卫黄河》、《红色娘子军》,也有动力十足、欢快活跃的《放马曲》、《第一新疆舞曲》,更有极具感染力,歌颂辉煌的《东方红》、《浏阳河》等等。

以上这些,都是我国钢琴作品演奏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所揭示的情境、风格、内涵都各不一样,其演奏手法、演奏力度、演奏节奏等都不一样。

(二)从演奏理念中和声立体感解读

在我国钢琴作品的演奏中,和声立体感解读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它要求钢琴作品演奏时,不仅要有明晰的音乐旋律,也要有生动的主调音乐,既要突显多声部,也要诠释立体式的理念,将民族色彩融入和声中,增加和声的色彩感,多层次地展现钢琴作品演奏才能获得满意的演奏效果。

另外,在演奏钢琴作品时,不仅可以利用熟悉的弹奏来实现立体感的塑造,我们还可以灵活使用延音踏板,结合踏板调控整个演奏,从而调节音乐作品的演奏过程,更好的表达出演奏者的演奏理念。

(三)从演奏理念中民族乐器演奏的即兴性解读

钢琴作为人类伟大发明的演奏乐器之一,用其高雅、清新的音色征服着台下听众,不仅如此,它还对音乐艺术的创作做了极大贡献,对民族音乐的传承做了巨大贡献。钢琴演奏中,即兴演奏是演奏家们的重要练习内容,不仅能提高演奏技能,也能提升审美意识。

那么,什么是民族乐器演奏的即兴性呢?它是指在民族乐器的演奏过程中,演奏者可根据演奏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即兴或随意的一种旋律的增减,从而使得整首演奏曲和现实环境更加吻合。正如我们平常所说的“人是活的,曲子是死的”,所以在演奏时,我国钢琴作品在演奏时应遵循“死去活奏”的理念,作品情绪的高低起伏,演奏者可自己灵活选择,而不被演奏曲完全限制,这样不仅可以增强曲子的活力,避免给坐在台下的观众留下呆板印象,也让作品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给人留下活灵活现、扣人心弦的美好印象。

与此同时,我国钢琴作品在演奏时,在节奏的控制和力度的把握上也要体现即兴性。从整体的演奏作品情况来看,钢琴作品演奏不仅受演奏现场的客观环境影响,同样它也会受到主观个人情感的影响。因此,我们要冲破客观环境和个人情感的综合影响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就应该有所侧重,要根据演奏作品的氛围在曲子节奏、演奏力度等方面努力,这样的话,钢琴作品演奏时的整体效果会更为明显。总的来说,把握好中国传统音乐演奏的即兴性理念,对我国钢琴作品演奏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从演奏理念中出色诠释旋律的民族性解读

在我国浩瀚的钢琴作品演奏曲目里,无论是何种作品类型,何种作品内涵,他们都在一定程度上继承和发扬了传统民族音乐的特质。为了更好的诠释出这种民族性,我们在钢琴作品演奏时,一方面,必须要想一想钢琴音乐艺术自身所赋予的特色;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将我国传统民族音乐艺术中的优美旋律融入到钢琴作品演奏中去,通过娴熟的技巧处理和立体与线条的关系处理,让我国最传统的民族曲调、民间曲调与钢琴演奏相结合,完完整整的挖掘出钢琴作品演奏时的旋律表现力和感染力。

二、我国钢琴作品的演奏特点

(一)注重演奏的整体布局

在我国钢琴作品演奏中,演奏者需要在保证演奏注重整体布局,即具有整体感的同时,还要对曲子中某个特别的选段就行一些处理,让演奏表演富有精彩性和亮点,提升钢琴作品的演奏效果,让台下观众找到共鸣。

另外,在演奏作品的不断调整过程中,我们通常用适度的对比来完善作品。在适度对比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对作品的把握和控制,不必为了追求效果而融入过多的效果。融入过多会让钢琴作品在演奏时,增加作品的累赘,从而影响本来可以表达的效果。因此,在钢琴作品的演奏中,我们要抓住尺度,适度对比,学会当一个“中间人”。

(二)注重旋律、和声和复调相结合的演奏

众所周知,钢琴师一种多声乐器,所以我们在进行钢琴演奏时,面对的是和声与传统调式的不合,所以,在钢琴作品的演奏中,仅仅是生搬硬套是不行的,必须注重旋律、和声和复调相结合的演奏,才能演奏出好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旋律,符合听众的审美和习惯。

当前,就我国钢琴作品演奏的特点来看,他们是将旋律、和声和复调相结合,平稳的进行下去的演奏。具体而言,在我国钢琴作品演奏时,我国音乐演奏大师除了注重立体效果等,在演奏时弹出清晰的旋律、生动的伴奏,还将多层面线条交错演进,从而增强演奏细节的处理,让演奏更加的动听、完美。

(三)注重节奏、力度等细节的综合把握

回看我国的钢琴作品演奏历程,我们不难发现,我国钢琴作品多以柔缓的抒情旋律为主,他们或讲究意境、或拥有内涵、或赋予浓厚的文化韵味。在我国钢琴作品的演奏中,演奏的开头也好,结尾也罢,都不容许有太夸张的旋律,它要求严格的控制住每一个落音。特别是在每个作品的结尾处,大部分的音乐符号都被做了弱化的处理,保证结尾处的音乐给听众留下联想和回味。虽然被做了弱化处理,但是还要保证各个音乐符号之间要有连贯性,保证演奏中的节奏感和乐感。

另外,我国钢琴作品演奏夹杂着民族音乐的一些元素,其演奏中的节奏和力度就至关重要,要将其全面地融入到钢琴作品的演奏过程中。在演奏中感受中国音乐作品的巨大魅力,体会我国钢琴作品演奏的丰富演奏理念和技术特点。

(四)注重对中西音乐文化的融合

我国拥有5000多年的文明历史,是五大文明古国之一,在悠久的历史文化沉淀中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精品优秀的文化艺术,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从现实来看,中国钢琴艺术发展与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是一脉相承的,但是,他们在表演形式、表演风格上却各有创新。我国钢琴艺术作品的创作大多追求深远意境,并不会因为作品的长短、节奏的快慢来判定作品的好坏,而中国的音乐作品大多有结构单一,篇幅短小的特点,他们通过作品的有声表达无声的状态,让听众在脑海中浮现画面感,从而表达出“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让人回味无穷。

从西方音乐文化来看,它给我国钢琴作品带来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他们的互相融合绝不仅仅是单纯的音乐融合,而是中西方音乐文化的一次交流,也是和世界音乐文化的一种融合,从而促进我国钢琴作品演奏的进步。

三、结束语

演奏我国钢琴作品是传播我国民族音乐,弘扬我国优秀文化艺术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对我国钢琴作品的演奏理念和特点进行分析研究,希望可以更好地帮助老师在教授这门课程时带来新的启发,帮助学生在学习时构建和掌握我国钢琴作品的演奏特色,找到我国钢琴作品演奏的普遍性规律,进而对深入理解我国钢琴作品的演奏理念和特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钢琴演奏旋律钢琴
钢琴演奏中的表现力分析
唐代口哨旋律拟解
钢琴演奏技巧对于音乐表现的重要作用及训练方法研究
吟诵的旋律性初探
传递诗意 浓缩交响——论钢琴改编曲在钢琴演奏与教学中的重要性
钢琴演奏中心理控制的作用
纸钢琴
7月,盛夏的旋律
钢琴
半夜敲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