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元仙仗图》线描的临摹与研究

2019-12-18 17:29郭帅
魅力中国 2019年43期
关键词:帝君线描神仙

郭帅

(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辽宁 沈阳 110004)

一、武宗元《朝元仙仗图》的历史背景

武宗元,初名宗道,字总之。河南省白波人。北宋时期画家。宋真宗下令征召全国的画师,共分二部,武宗元被封为左部之长。后来官至虞部员外郎。

武宗元活动的时期正值宋真宗在位,宋真宗非常崇奉道教,所以在汴京建设“玉清昭应宫”,宫殿制度十分宏丽壮观,屋宇一旦稍有不合程式,就下令拆掉重盖,然后夜以继日,整整七年才完工。后来全国各地纷纷盖起道观,于是把年老退职大臣都授予道教官衔,给予其俸禄。

在统治者这样大力提倡道教的时代背景中,全国各地产生了许多非常著名的壁画,而《朝元仙仗图》就是此时期创作寺观壁画所绘制的样稿,也是最为经典的代表作之一。

二、《朝元仙仗图》作品赏析

《朝元仙仗图》画中所描绘的是中国道教五方帝君中的东华帝君、南极大帝、扶桑大帝,带领神仙前往朝谒元始天尊的队仗行列。《朝元仙仗图》中的行列应该是由八十八位神仙来组成,但是在图中却缺了最后一位神仙。

画面中八十七位神仙共分为四种类型:三位帝君,八名武装神,十名男神仙,六十七名女仙。众仙神态从容衣带随风飘舞,徐徐行进于廊桥之上。队列左端最前由天神开路,最右端以甲卒、金刚力士等殿后,气象威武;后面是仙官、侍从,手上捧着美食佳肴,吹奏着丝竹管弦;而三位帝君,头上所衬圆光,左右站立金童玉女,画中各神仙个个神情娴淑恬淡,俊美动人;队伍的最后是文武仙官,画幅的上面呈现出云雾飘渺,画面下方丛生莲花,所有的神仙都列成长队,簇拥着浩浩荡荡而来,我们在画外仿佛能听到众神仙身上环佩相碰之声。

在《朝元仙仗图》中线描勾勒的奔放有力,整幅画从构图、人物的安排、物象的聚合一直到线条组织都显示出了匀称的特点。以主像东华天帝君为例,颈部的线条为三根平行的线,其中距离匀称、平稳。通天冠顶部的七颗宝珠形象非常相同并且平均分布排成一条直线,玉簪并没有传达出物体之间互为垂直的意义,而是画成了一个类似于多边形的物体。

整体的画面非常强调照应,又适当的注意其中的变化,先是对重叠的衣褶采用了“铁线描”的手法勾勒,画中的线条即严谨又简练,有的线条甚至长达几米。线条运用的极其流畅,飘飘欲举之感非常生动地表达出了队列进行中的动感;而到了人物的面部线条和头发的线条又变得非常柔和,如同游丝一般,与衣纹的铁线形成了对比,既表现了不同的质感,又使画面产生了丰富的线条美。面部的表情运用了各种不同的线来表现,从而使得同样严肃的面孔上显示出了各种各样不同的个性。

《朝元仙仗图》中所塑造的诸神,是现实世界各种英勇、强健、崇高等人类最美的外形和性格的体现。他通过描绘人物的动作和表情,表现出了人与人之间不同的内在品质。再巧妙的加以仪仗、供品、花草等道具对气氛进行渲染,构成了一个庄严华丽、威严肃穆的境界——也是当时人类所想象中最美好的境界。在构图上武宗元处理繁复的画面时又能够做到协调而且不杂乱。武宗元运用准确生动的用笔的同时,又加上富于节奏感的线条把作者想要表达的美感准确地表达了出来。这些因素都是这幅作品的成功所在。

纵观整幅画我们可以看出武宗元在运线的时候, 是有自己主观思考的,都是根据所描绘对象的不同才去使用不同种类的线描的, 这反映出了作者对于生活的观察程度和其所具备的非凡的想象力。任何艺术的表现形式都是艺术家表达自然界和生活当中的人和事物观察及感受的手段,然后经过高度的概括和提炼或夸张来呈现出来。正如我们常常所说的“艺术来源生活, 而高于生活”, 就是这个道理。

《朝元仙仗图》如同京剧的《三岔口》 一样,高度的概括集中使得画面既真实又浪漫,注重画面的简洁、空灵和舒展,可谓“ 计白当黑”。传统绘画上讲的“疏可走马, 密不透风”正是这个道理。在这幅白描中可以明显的感受到武宗元对于疏密安排的精心设计。

三、《朝元仙仗图》的临摹价值

《朝元仙仗图》称得上是线描运用达到巅峰的代表作之一,这样的作品一直是历代画家学习的范本,无论是线条勾勒的技法、人物的造型特征、衣纹穿插的规律还是人物组织构图的方法,都值得人们在自己的创作中借鉴应用。

远至宋代白描大家李公麟、元代的赵孟頫、明代的陈洪绶等,在他们的绘画作品中我们都能找到《朝元仙仗图》的痕迹,经典的伟大作品永乐宫壁画更是对《朝元仙仗图》的直接传承。当代画家更是把该图作为学习线描的必修课,诸多优秀的工笔画家如李少文、何家英、戴敦邦等的作品以及画家李伯安的作品巨幅长卷《走出巴颜喀拉》在创作时也深受《朝元仙仗图》的启发。

线描这种手法是中国绘画中必不可少的语言之一,线描体现着画家对于自身的修养与艺术经验,并且线描在中西绘画艺术语言的差异中扮演着非常重要角色。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线描曾被古人概括的归纳为“国画十八描”, 古人把白描的抽象美运用理论去规范,也是中国画有别于西方的一个特点。我们知道,每一种臻于成熟的艺术都会在历史的发展中形成自己的程式,这些程式化的技巧或者构图是这类艺术成熟的标志,作为后者,肯定是要先学习程式化,再去创新,这其中有一个继承和发展的先后顺序。

因此,我们应该大胆的借鉴古人这些线描技法,但是不应当局限在它的表现手法之中,更不能生搬硬套,所有的一切都要为了对象而服务。绘画技法的创造往往来源于对现实生活提炼的结果。所以临摹研究学习前人的技法非常重要,但贵在能突破陈规,创造出自语言风貌。

猜你喜欢
帝君线描神仙
神仙也要自力更生
基于线描艺术在儿童创意画中的设计运用
直觉为舵 意象为帆——儿童直觉线描的“意象”表现教学实践
增设美术课堂线描小练习的实践与思考
自主
两难
遇见老神仙
老神仙变魔术
线描画
帝君教子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