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幻土》的画面色彩分析

2019-12-18 18:58韩思蒙
山西青年 2019年18期
关键词:失踪者警官变化

韩思蒙

(西安文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000)

在影片的开始,镜头对准填海工地的高架设施,并不拉近,而是让观众远远地望见爬上高架设施的外籍劳工,这时画面的色彩惨淡,似乎蒙上一层黄土,从而使镜头蒙上了一层绝望的面纱,从这个角度看过去,影片令人沮丧的基调基本上确定了,而表达主题思想的对象也基本上确定了。在接下来的场景之中,本片的主要人物——两位警察登场,他们调查外籍劳工失踪案,这也是本片的主脉络。

影片最大的特点就是警官与失踪者的两条叙述线索,二者的视角是可以互相切换的。这也就是说,从警官的视角可以看见失踪者的举动,而从失踪者的视角也可以看见警官的行为。这种安排为影片的奇幻风格打下了基础。观众眼前所见也变得虚无。于是“幻”,是一种现实而又超现实的体验,王必成与罗警官不停探寻不可知的真相,失眠与预知,寂寞与自由,死亡与吞没,定义与更新,搅得幻梦内外连成一片。现世呈现、视角切换、情绪表达都颇有味道。影片在通过这两种视角进行表达的时候,画面色彩变得比较单一,这样做的目的是以色彩来配合人物的表象和意义。在警官视角,画面色彩是偏黄且厚重,代表了现实的不确定和人物的失望。因为警官在调查案件的过程中不断地与失踪者发生联系,进而慢慢从现实转为虚无,逐渐体会到沮丧是这个国家大部分民众的心理状态,而且他的身份也逐渐变得模糊,随着剧情的发展,其画面色彩也逐渐由厚重变得单薄,向失踪者这条线索的色彩风格转变,最后在二人交汇的画面中,两种色彩才融合统一起来,这时候就是影片的高潮。

在失踪者视角,画面色彩总是惨白的,有时又融合了城市霓虹灯的变化不定的辅助色,所以在这一条线上,画面色彩是有多种变化的,而这种变化随着失踪者的行踪不断变化。当失踪者独处时,画面色彩总是惨淡苍白的,这塑造了人物的孤立感,而在失踪者每次来到网吧的时候,画面色彩就在白色的底调上增加了各种变化不定的霓虹色,这塑造了人物的失落感,这个人物在与网管小姐交流的过程中不断加强了对土地的遐想和身份的认同,这种对个人身份的不断解读是在画面色彩的配合之下不断地加强对电影主题的阐述。

下面我们看看,以上这两种画面色彩是如何逐步合二为一,形成统一的。在警官经历失眠的第一场戏之后,他就发现自己在梦境中变成了正在调查的案件嫌疑人,在这个时候失踪者开始进入故事的演绎。当然,画面色彩也就跟着从一个角度变为另一种风格。其实这种转变是比较突兀的,因为二者的风格各异,每一种画面色彩都有自己的性格,它们是如此迥异,所以影片没有安排好色彩的过渡,猛然间从昏黄平淡变得混乱不堪,这当然会带给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但也会令观众感到角色认可的失败,因为在之前观众一直以画面色彩作为标志来辨别角色的身份,强烈的反差式转换令观众的认知模式产生突变,观众将被画面色彩所牵引,不得不转换观看的思维模式,强行定位到另一个角色身上。从这一点上来说,影片的处理是失败的。然而瑕不掩瑜,画面色彩转换的失误在最后画面色彩合一的阶段得到补偿。在影片的最后部分,警官通过电脑显示器与失踪者建立了联系,此时在电脑屏幕以外是以警官为中心的画面,色彩仍是昏黄单一的,但是电脑屏幕作为失踪者的替身,其色彩却是丰富多彩的,这从另一个侧面表达出人物内心复杂的心理状态。之后镜头在警官和电脑屏幕之间多次切换,他们各自的主题色彩便逐渐被弱化,而向统一的淡红基调转变。这时候,红色就代表了影片中主要人物的统一感受,“幻土”的概念在他们的心中,以及观众的心中开始确定。“土”代表了“家”与“根”,对于新加坡这样一个泛旅游国家来说,众多移民和外籍劳动者在归属感上都存在挫败和失落的困扰,不断进行的填海工程使人们的心中充满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感,大多数人都在去与留的认知之间徘徊。在心理色彩上,困扰的人们总是面对变化不定的色彩,他们大多数都将外在的五光十色投射在内心的焦虑和不安之上,影片所制造的画面色彩之一就恰恰反映了这种徘徊感。另外,对于定居于新加坡的人们来说,长久的居住也并不能反映安定的心理状态,但是虽然并不稳固,也毕竟是有“根”,所以在画面色彩的投射上,这就表现为一种单纯的惨淡,正如以影片中以警官为主的画面,所有的行动都在模糊厚重和单调的色彩的衬托下进行,这就说明了这个问题。

结语:总而言之,《幻土》一片强调画面色彩的运用,它用两个人物带动两条线索,又以两种不同的画面色彩风格进行衬托和对比,单纯与复杂由分立到统一,用色彩语言强调了人物的状态和心理变化,又以这种变化带动了主题思想的表达和诠释。这种色彩的运用技巧在电影艺术中虽说是很常见的,但是能够做到分合统一却也是难能可贵的。

猜你喜欢
失踪者警官变化
不翼而飞的青花瓷
猫警官抓小偷
不翼而飞的青花瓷
从9到3的变化
迷路者哪儿去了?
这五年的变化
大肚皮的保护神
喜看猴年新变化
鸟的变化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