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诚信缺失现状及教育对策

2019-12-18 18:58杨颖莹
山西青年 2019年18期
关键词:诚信道德大学生

杨颖莹

(新乡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3)

东汉许慎著《说文解字》解释:“信,诚也”;又说“诚,信也”,“诚信”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当代大学生的诚信情况是怎样的呢?根据本课题组在我院系进行的调查结果表明,有68%的学生认为诚信是做人的重要准则,但是在对他人的诚信认可程度的调查中,有67%的学生认为“一般”,21%的学生认为“较差”,11%的学生认为“非常差”,竟无一人认为“很好”。因此,我们在承认大学生诚信状况主流良好的情况下,不得不重点审视大学生在诚信上存在的诸多问题。

一、大学生失信的典型表现

(一)阳奉阴违、爱占便宜

有的大学生不真诚;有的处处吹牛,夸大个人的实力;有的时时承诺,而从不兑现;有的为了入党、评优请客送礼;有的怀着欺诈心理,曲意迎合、奉承;有的公然藐视各种规章制度。

(二)作业抄袭、考试作弊

从学术道德看,面对老师布置的论文,轻度的就是“复制+粘贴=论文”,更甚者全文下载之后稍改标题,甚至将同学的作业据为己有。在课题组调查“大学期间会有好多课要写论文,你怎样写”时,竟然只有15%的学生选择“自己写”。在考试中,从原始的携带书籍、纸条到运用现代化通信工具作弊,从偷偷窥看到无所顾忌。

(三)伪装贫困、拖逃学费

近些年各大高校有的学生拖欠学费并不是因为经济紧张,他们一边奢侈的消费,一边跟辅导员说没钱;有的学生只是为了跟风,甚至把钱存入余额宝而不交学费。

(四)履历造假、任意违约

为了找工作时吹嘘自己,在个人简历中,谎报个人特长及职务,捏造个人实践经历,虚称“三好学生”的荣誉,高价购买四六级证书。此外,在就业问题上,大学生中还存在随意与用人单位毁约的现象。

二、大学生失信的主要原因

(一)社会环境的影响

当前市场经济体制之下,经济领域人们急功近利,追求利润最大化,政治领域中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监守自盗等现象,以至形成整个失信的社会大环境[1]。大学生接受多样化文化,对西方道德自由主义的盲目崇扬,淡化了诚信的道德观念;对传统诚信道德的轻视,使大学生的诚信道德教育失去根本保障;加之经济诱惑对传统文化以诚信为价值评定之本思想的消解,使推重诚信的传统道德难以对大学生发挥现实的指导作用[2]。另外,网络的存在和发展产生了双重效应,QQ、微信、微博等为生活提供了便利,但也产生了很多负面影响。在这些虚拟空间里,大学生不负责任的发布信息,造成诚信意识下降。

(二)大学诚信教育的滞后

高校思政教育的针对性不强。其一,除了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有非常简单的叙述外,其他课程多不涉及,导致了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针对性不强;其二,单纯的讲述过多,引导不足;其三,实践环节上,经验欠缺。如心理咨询中心覆盖面不广,德育网站思想交流环节缺乏,校园文化活动忽视学生诚信道德养成的情况等[3]。

在校园中,诚信还主要是一种道德理念,依靠学生的自觉遵守,当这种自觉性还难以通过正面的教育取得效果时,强硬的制度就显得尤为必要。

在市场经济的强力冲击下,高校的这方净土受到了严重污染,整个校园的诚信氛围尚未形成。校园中充斥着不诚信的现象。有的高校不认真执行国家的有关收费文件,多收或者多列明目乱收有的高校只为短期效益,朝令夕改,对其有利者执行,对其无利者废除或更改等等[4]。

(三)家庭诚信教育的疏忽

目前形势下,我们应当看到,家庭教育存在一定问题。父母是子女诚信教育的导师,但部分家长为子女的错误百般袒护,如为延长假期而开具虚假病历,或为争取奖助学金开具虚假的贫困证明。

有很多父母,认为孩子走进大学校园,孩子的教育就全部推脱给了学校,加之客观上孩子不在父母身边沟通交流不足,并且家长与学校缺乏沟通,使之大学生放松了诚信对自己的约束。

三、大学生失信的教育对策

(一)诚信制度的建设

将学生诚信条例的要求融入到各项校规校纪当中,比如在学籍管理规定中写明学术论文造假、考试作弊等不诚信行为的处理办法;在奖助学金管理制度中写明贫困证明造假、贷款不按时偿还等不诚信行为的具体惩罚措施[5]。

制度约束必须辅之以相应的评价及记录。应当在大学生活中建立合理、丰富、严谨的大学生的诚信档案,以便对学生的诚信行为作出定量记录、为学生的诚信品性做出定性考核[6]。通过诚信档案的建立,再将之与个人档案有机结合,可以有效的引起学生对诚信道德的极大关注,促进学生诚信习惯的养成,培养学生诚信处事的优良品质,最终养成诚信的人格素质[4]。

(二)诚信道德教育的开展

虽然大学生在入校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已经基本形成,但正确的诚信认识仍然可以通过教师引导、自由讨论、主题班会等形式培养。通过德育教育使大学生不仅有“诚信”为人之本的道德认识,而且有正确科学的诚信道德标准。为消解大学生诚信认识和诚信行为有所背离的矛盾,必须强调外因向内因的转化,使学生在道德情感上认同“以诚为本”,才能自觉自愿的践行诚信行为。通过由内向外的引导模式,逐步激发学生内在的诚信道德情感,使学生成为一个真正的诚信之人[7]。

(三)高校诚信环境的创建

通过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努力形成一个领导教师上行下效、全校上下齐抓共管、全体教工人人参与的言必信、行必果的师德氛围,为学生的诚信成长打下良好基础[8]。

高校应当大力提倡诚实守信的学术风气,努力形成诚实守信的校风学风。这就要求:其一,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规章制度的建立、精神文明创建、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的工作都应坚持诚信为本的原则[9];其二,可以通过展板、校园广播、网站、公众号等新老媒体进行舆论宣传,树立典型、传播正能量、抨击负能量事件;其三,在党组织中通过三会一课、在团支部中通过团课、在社团中通过丰富的社团活动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系列教育学习活动,号召学生争做践行诚实守信的楷模。

(四)强调诚信教育的沟通互动

学生在校的每一项教育都离不开家长的配合,诚信教育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是如此。高校作为主导一方应当积极主动的协调学校、学生、家长三方直接的关系,特别是在学生与家长关系不好的情况下,做好沟通、协调、劝解工作。

强化大学生诚信意识,在加强高校诚信制度建设的同时,还应当建立高校和社会信用体系的联系。为强化大学生的诚信意识,高校应在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基础上,主动和社会诚信体系实现对接,信息共享,在加强高校与社会沟通的情况下,有效提高学生的诚信教育[10]。

猜你喜欢
诚信道德大学生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
照片之争,诚信之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