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要论述的重大意义

2019-12-18 20:38
教学与研究 2019年11期
关键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牢记初心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一个立意高远、价值深厚、内涵深刻的命题,是贯穿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当中的理论主线、实践主题与价值主旨。从内在逻辑来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的“不忘”与“牢记”均为动词,旨在强调中国共产党人对初心与使命的坚守与践行。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系列重要论述,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出发,从当代中国实践的现实境况以及中国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着手,为新时代中国改革发展指明了根本方向。这一根本方向要求中国共产党始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1页。中国实践的一切任务都要围绕着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与使命所揭示的方向稳步前进。

一、历史深蕴:“大历史”视角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多重面向

从“大历史”观特定的事件与命题中往往能够得到深邃的洞见,对此,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大历史的概念不失为产生深度诠释的工具”。(2)[美]黄仁宇:《黄河青山:黄仁宇回忆录》,张逸安译,三联书店,2001年,第97页。作为历史研究的方法与范式,“大历史”也是习近平分析历史问题、辨析历史得失、把握历史趋向的重要工具。(3)例如,习近平在分析中华文明的变革与开放特性之时,便运用了以“千年”为尺度的“大历史”分析范式。他指出,“以数千年大历史观之,变革和开放总体上是中国的历史常态。中华民族以改革开放的姿态继续走向未来,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深厚的文化根基。”(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8年,第40页。)从“大历史”的视角出发,习近平在融通中华文明五千年发展史以及中国近代170年奋斗史的基础上,主要从中国共产党成立近百年、新中国成立70年、改革开放40年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四个时间尺度来把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一论题的历史深蕴。

第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中国共产党近百年来始终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主心骨的根本缘由。习近平认为,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革命性是在实践中得到深刻印证的,与此同时,党的“主心骨”地位也是在实践的检验中、在人民的拥护中确立的,他指出:“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中国人民就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第13页。近百年的中国历史见证了中国社会风雨飘摇的悲惨境遇,也见证了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与“强起来”的历史奇迹。在黑暗的旧社会里,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没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能够代表全体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没有一个政党能够真正有能力带领中国人民走向民族振兴与人民解放的光明前景。中国人民的精神曾经一度处在“被动”的状态,器物的求索宣告失败、制度的探索无疾而终、西方的思想文化水土不服,中国人民解放的前路笼罩着阴霾,中国未来发展蒙上了一层层迷雾。直到中国共产党携着初心与使命诞生,才真正开启了中国人民自我救亡、自我解放、自我革命的全新道路。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内在地与人民的需要、民族的需要融合在一起,使命正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不断回应人民需要与诉求,为民族复兴而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毛泽东在不同的场合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缘由,他指出:“共产党是后来因为人民需要才成立的”,(5)《毛泽东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305-306页。“中国工人阶级,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就开始以自觉的姿态,为中国的独立、解放而斗争。一九二一年,产生了它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从此以后,使中国的解放斗争进入了新阶段。”(6)《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081页。人民的需要、民族的解放本身就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核心动因,而这些动因成为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献身革命、不断奋斗的缘由。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发展之于中国革命是极为关键的,而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之于中国革命也是至关重要的,可以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已然上升到一种信念的层面、精神的层面,激励着中国共产党人不惧生死,毅然决然地投身于斗争的事业中。也正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人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历史性成就归结于“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7)《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438、1438-1439页。在一阶段目标达成之后紧接着就在初心与使命的驱动之下,以“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8)《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438、1438-1439页。来回应自身的初心与使命所昭示的下一阶段任务。正因如此,习近平在总结建党96年来的经验之时,就着眼于不忘初心所带来的巨大力量,他指出:“九十六年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无论是弱小还是强大,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团结带领人民历经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敢于面对曲折,勇于修正错误,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9)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第14、15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成为内在于中国共产党人心中的信念,在不同的时空境遇之下,中国共产党人都能在坚守初心与使命的同时推动党和国家的发展、为人民群众创造幸福生活。

第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取得历史性成就、开辟现代化新源流的动力所在。习近平强调新中国巨大成就的取得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间的内在关联,他指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新中国的繁荣富强。坚持中国共产党这一坚强领导核心,是中华民族的命运所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是支持和保证人民实现当家作主。”(10)《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18、294页。思考新中国的历史性成就,首先必须要诉诸制度性、结构性的因素,也就是中国与其他国家所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发展方式与发展抉择。从结构性因素着手,中国制度的最大优势便在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具有全面的利益代表机制、超强的组织协调机制、有力的动员整合机制、长期的目标规划机制、动态的改革发展机制,能够最大程度上推动中国经济长期向稳向好发展。而中国共产党的这些结构性优势与现实性机制的取得与维持,都离不开中国共产党人对于人民的庄重承诺,即离不开党员对于初心与使命的坚守。习近平深知:“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服务人民,这就决定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治国理政、管理社会。”(1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18、294页。这正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能够始终代表中国人民利益、中国现实需要与中国未来走向的关键缘由。中国共产党将人民视作治国理政的起点与归宿,既有力地回应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又深刻阐释了中国政权的基本性质、政治属性与根本宗旨,人民与基于人民之上的民族成为现代中国政治的核心着眼点。

从主体的层面来看,习近平注重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视作一种心理上的动力、精神上的动力,充分注重与激活挖掘初心与使命的精神感召力,他强调:“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1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第1页。的确,在新中国成立70年的时间尺度里,中国共产党人在作为根本动力的初心与使命的激励、驱动下,为中国人民创造了实实在在的幸福生活,通过不懈努力极大地提升了中国的综合国力。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具有极强的现实指向性,初心与使命作为一种精神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实践力量,习近平强调:“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1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外文出版社,2018年,第74页。在初心与使命的内在支撑下,中国共产党人以现实为起点、以问题为导向、以人民为中心、以实践为抓手、以成果为目标,先后开启了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与改革的进程,并完成了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等历史性任务。

第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道路纵深扩展、中国理论持续创新、中国制度不断改革以及中国文化现代转化的前提条件。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已经突破90万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64 644元,而在1978年这两个数据才分别是3 678.7亿元和385元,(14)参见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data.stats.gov.cn/ks.htm?cn=C01&zb=A0501.短短40年的时间,数据迅猛增长的背后显示出的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与所创造的人间奇迹。不得不说,数据的背后体现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在人类文明史上都罕见的历史性成就,这些成就与突破不仅使得西方话语下“中国崩溃论”自行崩溃,更使得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展开了全新的发展图景、崭新的发展叙事。诚然,取得这些成就的缘由必定是复杂的、深刻的,而从中国发展之内在逻辑切入,我们便发现这些成就都与中国共产党人因时而变却又坚守初心与使命息息相关。正如习近平所言:“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启示我们: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也是改革开放的初心和使命。”(15)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8年,第24、24页。“中国发展不应也不能忘记为何出发。”(16)项久雨:《新发展理念与文化自信》,《中国社会科学》2018年第6期。倘若中国道路的前进方向不是人民生活的方向,那么中国的发展必定会像西方那样陷落于利益集团的无效率博弈之中,人民的真正生活反而成为资本的宰制。

正是由于初心与使命为9 000万中共党员所铭记、所践行,中国道路才能成为有组织、有效率、有方向以及有动力的道路,中国制度才能不断改革、不断完善,中国文化才能活力涌现、创新凸显,中国理论才能持续创新、层层深入、内涵深刻。习近平从历史演进的脉络中得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17)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第16页。一言以蔽之,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正是和这一理论与实践的总主题联系在一起。其一,中国道路的发展方向是初心与使命所昭示的方向,中国道路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所迸发出的道路活力来源于初心与使命的实践。中国道路的利益属性具有现实性与正当性,即道路发展的成果为全体中国人民所共享。其二,中国理论的创新方向以及应用方向是初心与使命所昭示的方向,诚如习近平所言,中国共产党人“既通过提出并贯彻正确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带领人民前进,又从人民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获得前进动力,让人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激励人民更加自觉地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18)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8年,第24、24页。其三,中国制度的改革方向是初心与使命所昭示的方向,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都需要以人民为中心、为民族复兴服务。习近平强调:“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就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19)《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第104-105页。其四,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化方向是初心与使命所昭示的方向,习近平强调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平、文明素养,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20)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8年,第20页。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化的方向还是要服务于人、以文化人,并在此基础上创造中华民族与中华文明的新高峰。总而言之,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早就与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与实践的主题内在地关联在一起,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21世纪发展最为显著的精神标识与价值标尺。

第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正确方向的基本保障,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得以深入推进的关键所在。从中华文明五千年发展的“大历史”视角来看,新时代具有极为突出的历史意义与变革意义,新时代既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由“进行时”转向“完成时”的时代,更是中国人民的美好生活创造与实现的时代。由此,我们可以发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已经内在地与新时代的理论与实践的主旨融合在一起,这一时代需要中国共产党人继续坚守与葆有初心与使命,才能完成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创举。对此,习近平从新时代的历史逻辑中着手,向全体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新时代的总体性要求,他指出:“我们决不能安于现状、贪图安逸、乐而忘忧,必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发有为,努力创造属于新时代的光辉业绩!”(21)习近平:《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8年,第7-8页。习近平的这一论述无疑是发人深省并且切中时代本质的,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将自身的初心与使命化作实践的力量、前进的力量。

由此,我们便能够深入理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开展的历史深意,以及能够更加精准、深刻地把握这一主题教育活动的着眼点。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首次提出要“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推动全党更加自觉地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不懈奋斗。”(2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第63页。从习近平的这一重要论述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个重要结论:第一,在新时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必须要在全党广泛展开,并首先要“自上而下”展开,抓住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来为全党践行初心与使命作出良好的示范与表率。第二,在新时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的关键着眼点在于以理论来武装人,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尤其是作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成果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深、悟透、做实,理论能够通过其内在的吸引力来达成牢记初心与使命这一目标。第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旨在使全体中国共产党人能够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依旧牢记创党之时的初心与使命,依旧能够以昂扬的奋斗姿态投身于实践当中,最终在实践中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精彩篇章。新时代所处的历史方位距离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方位已经过去近百年之久,而作为中国历史与中国道路的担纲者,新时代仍应当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时代。这一时代将见证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与使命的深入实现。

二、理论视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马克思主义学理意蕴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根本要求,反映出历史唯物主义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与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洞察。毛泽东强调:“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不是主观主义,应该找出历史事件的实质和它的客观原因。”(23)《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406页。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即唯物史观从历史发展的脉络中提炼出人类发展之规律,是我们正确认识历史、把握历史的基础,也是我们理解历史趋向、洞察发展方向的基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之所以成为新时代全体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准则与实践准绳,原因首先在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质的规定性,在于新时代中国发展之客观要求、中国人民创造美好生活之客观需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客观需求。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及其所揭示的历史规律出发,习近平对中国共产党人的作风提出了时代性要求,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作风上、思维上、能力上的具体要求进行了阐释。他指出:“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永远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继续在这场历史性考试中经受考验,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新的更加优异的答卷!”(24)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28页。习近平强调中国共产党人正在经历一场“历史性考试”,而能否顺利完成这场考试并取得优异的答卷,关键在于能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能否在理念上信奉、现实中践行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

历史唯物主义“从市民社会作为国家的活动描述市民社会,同时从市民社会出发阐明意识的所有各种不同的理论产物和形式,如宗教、哲学、道德等等,而且追溯它们产生的过程”。(2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44页。初心与使命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必然由特定的社会存在所决定并反作用于初心与使命所赖以生存的社会土壤。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首先是在中国社会的黑暗境遇中生成的,具有理想上的赤诚性质以及实践上的鲜明指向。百年来,历史与时代的主题早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也随着这一主题的转变,在具体的任务与要求层面发生了变化,但初心与使命所固有的价值内核是始终不变的。总体而言,在新时代,习近平强调中国共产党人要继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正是对中国所面临的历史任务、时代主题与现实课题的有力回应,正是对百年前中国发展与政党建设之历史经验的有力总结与源头回望。这也正是习近平强调“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问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26)习近平:《开放共创繁荣 创新引领未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人民出版社,2018年,第9页。的历史唯物主义依据与理论缘由。

习近平不仅从历史发展演进的脉络中得出了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守初心与使命的重要结论,更基于实践的全新境遇提出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基本要求。从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重要论述中,我们可以非常深刻地挖掘出其中所贯穿始终的马克思主义学理主旨,其中主要包含着习近平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政党观与文化观的创造性运用。

第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本质要求,彰显着马克思主义对人民群众作为历史主体的深刻体认。站在马克思200周年诞辰的时间尺度上,习近平用这样的话语总结了马克思的一生,他指出:“马克思一生饱尝颠沛流离的艰辛、贫病交加的煎熬,但他初心不改、矢志不渝,为人类解放的崇高理想而不懈奋斗,成就了伟大人生。”(27)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第3-4页。的确,不论是马克思其人其事,还是马克思所创造的理论体系,都能够从中看出他为无产阶级与人类解放而奋斗的初心,这深刻凸显了马克思的崇高品性与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理论品格。与此同时,习近平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体认与发展是极为深刻的,他指出:“人民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一个一个具体的人,有血有肉,有情感,有爱恨,有梦想,也有内心的冲突和挣扎”,(28)《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317、314页。并且,人民在历史活动中具有能动性的同时也受着结构性因素的影响,即 “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29)《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317、314页。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在新时代的意涵亦是异常丰富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重要论述首先是在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意义上体现出理论的深刻意蕴以及现实的深刻指向性。

习近平从共产主义理想、党和人民的事业的高度中对初心与使命作出了意味深长的阐发,他强调:“共产党人坚持的初心,就是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仰,就是对党和人民事业的永远忠诚。”(30)习近平:《在纪念刘少奇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8年,第9页。这一表述实际上与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经典表达具有内在的一致性,是从另一个维度展开对初心与使命意涵的表达。不论是哪一种初心与使命的表达,“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不忘”与“牢记”作为动词,都指向着中国共产党人要永远将人民置于心中的中心位置,都指向着要在实践中践行着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理论主旨。唯有如此,中国实践的发展方向才不会偏离人民所思、所需、所想的正向轨道,才不会偏离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对于人民之作用与意义的基本体认。同时,我们应当认识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一个深远理论主旨在于要激活人民群众在新时代的实践创造性,这又在另一个维度上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之理论主旨内在关联在一起。新时代中国的发展,之所以要不断强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正是要在实践中为了人民的一切、服务人民的需要与发展人民的能力。

第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观的内在要求,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所要永葆先进性、纯洁性与战斗性的时代要求。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就已对共产党的性质作出了源头上的廓清,他们强调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3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44页。这凸显了共产党本身的政治属性与利益属性。的确,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具有与一切资本主义政党相区别的根本属性,即“共产党员是一种特别的人,他们完全不谋私利,而只为民族与人民求福利”。(32)《毛泽东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47页。习近平从马克思主义政党观的视角切入,深刻揭示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政治意涵与政党意涵,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政党观的两个核心理论维度——人民维度与民族维度。

马克思主义政党观对于共产党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进行了深刻的论述,对此,习近平强调要树立“每一个共产党员,不论职位多高,都是人民的勤务员”(33)习近平:《在纪念刘少奇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第16页。的意识。习近平将周恩来的人生经历视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生动缩影与典范,他认为,“周恩来同志半个多世纪奋斗的人生历程是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历史的一个生动缩影,是新中国孕育、诞生、成长和取得崇高国际威望历史的一个生动缩影,是中国人民在自己选择的革命和建设道路上艰辛探索、不断开拓、凯歌行进历史的一个生动缩影。”(34)习近平:《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8年,第8页。周恩来作为党和国家的领导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观的忠诚信奉者与践行者,同时也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模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一重要命题既从党员的意义、作用及任务的视角,又从政党的整体视角反映了马克思主义政党观的理论正当性与科学性,又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党观的时代内涵。

第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核心要求,表现出中国共产党人作为马克思主义者的文化追求、精神追求与价值追求。(35)项久雨:《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特点及规律》,《马克思主义研究》2019年第4期。“思想理论的内生性力量可以如同闪电一般唤起人们的精神觉醒,进而掌握群众”,进一步说,一种具有彻底性的理论及其背后所蕴含的正义性价值,一旦掌握群众,就能转变为物质力量。对此,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3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1、286页。在新时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之所以要以主题教育的形式在全党上下如火如荼地开展,正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掌握群众,并基于此转化为实践的磅礴伟力。从政治文化的视角来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正是要使每一位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政治追求与价值追求,并将其沉淀为中国共产党人所共享的文化信念与集体文化人格。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彰显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一文化形态的根本特性,即这是一种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形态,人民是这一文化形态的核心。马克思深刻地揭示出思想与利益、文化与利益的内在关联,即“‘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37)《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1、286页。中国共产党人所追求的利益不是私有的利益、个人的利益、暂时的利益,而是集体的利益、人民的利益、长远的利益,由此,“中国共产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38)《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第295、82页。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过程中所积淀、形成、发展起来的文化形态,首先是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内在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这一文化形态所独有的文化景观。由此,“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正是要坚定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使命与文化信念,从人民群众以及中华民族整体的现实利益出发,不断地投身于实践,才能在初心与使命的趋势下葆有社会主义文化形态的先进属性与积极性质。

三、现实意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与新时代中国发展进程的变奏

承前所言,新时代是一个呼唤坚守初心与使命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见证初心与使命实现的时代。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重要论述立足于新时代的时空方位,着眼于中国发展进程的内在脉络,他以海南经济特区为切入口,强调“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赋予经济特区新的历史使命,经济特区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中寻找新的方位,把握好新的战略定位。”(39)习近平:《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8年,第6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本身就与“四个伟大”内在关联,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四个伟大”是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这一章节中进行具体阐释的。“四个伟大”作为极为重要的使命,在新时代意义凸显。从实践论的视角出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现实意义便在于推进“四个伟大”的进程。

第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与进行伟大斗争。在新时代,“伟大斗争”承载着许多全新的历史特性,既有针对内部性矛盾的斗争(如反腐败斗争),亦有指向外部矛盾的斗争(如意识形态斗争),正如习近平所言:“在新时代,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涵盖领域的广泛性、触及利益格局调整的深刻性、涉及矛盾和问题的尖锐性、突破体制机制障碍的艰巨性、进行伟大斗争形势的复杂性,都是前所未有的。”(40)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8年,第9-10页。而中国共产党作为“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伟大政党”,(4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第69页。必须肩负起新时代推进伟大斗争的历史重任与时代职责,由此才能带领中国人民在实践中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越是在内外矛盾凸显的斗争时刻,越要考验中国共产党人驾驭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越要叩问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在新时代,顺利推进伟大斗争并非易事,往往会经受住各种诱惑的考验、各种风险的挑战、各种挫折的阻挠。其一,面对各种诱惑的考验,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才能不偏离伟大斗争所指引的方向。在伟大斗争的进程中,物质的诱惑、权力的诱惑、美色的诱惑层出不穷,对于中国共产党人而言,只有将初心与使命上升到内心的最高信念与道德标尺,才能抵御诱惑、从容前行。其二,面对各种风险的挑战,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才能化解危机、抵御风险、应对挑战。在新时代,“各种风险往往不是孤立出现的,很可能是相互交织并形成一个风险综合体”,(4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第295、82页。初心和使命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信念支撑、精神动力与价值支撑,以人民幸福与民族复兴为依托,中国共产党人方能从全局视野与整体视角来应对风险的综合挑战。其三,面对各种挫折的阻挠,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才能百折不挠、继往开来、勇往直前。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中国人民美好生活的征途中,挫折、困难、问题都会不断涌现,中国共产党人唯有以初心与使命为内在支撑,方能不断砥砺前行。

第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与建设伟大工程。习近平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一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关键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开创新局面。”(43)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第1页。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而新时代党的建设要开创全新局面、取得全新突破,就必须要深刻把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一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根本指针。对此,习近平有过深刻的论述,他强调:“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着力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着力增强抵御风险和拒腐防变能力,不断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向前进”。(44)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第22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之间具有严密的逻辑关联,前者是后者的前提性条件,不论是政党先进性与纯洁性的葆有,还是政党能力的全面提升,都需要回到初心与使命的源头昭示来求索党的建设的时代性进路。

基于此,中国共产党具有十分鲜明的初心型政党与使命型政党之基本特征,新时代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围绕着党的基本特性来展开。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作为初心型政党,其发展的理据、建设的依托都在于建党之时的初心,初心是一种源头上的精神感召。在新时代,建设伟大工程虽然在微观落实层面有着许多不同的变化,虽然在中观策略层面提出了许多全新的做法,但是从宏观意义上看,推进伟大工程还是离不开初心的根本规定。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作为使命型政党,其历史的责任、时代的任务、现实的课题都在于使命的基本要求,使命是一种内在的驱动力量。在新时代,建设伟大工程是中国共产党使命型政党特性的必然要求,而唯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方向才是明确的、笃定的,伟大工程才能高水准推进、高质量完成。也正是由于使命型政党的内在呼唤,习近平强调中国共产党人要向先辈们汲取崇高的精神滋养,从先辈们的事迹中守望初心与使命,他强调:“让我们继承和发扬先辈们的革命精神和崇高风范,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新业绩!”(45)习近平:《在纪念万里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12页。

第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与推进伟大事业。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即“伟大事业”)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变革,人民既是伟大事业的创造者、参与者、见证者,也是伟大事业成果的享受者。正如习近平所言:“我们正在从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伟大而波澜壮阔的,是前人没有做过的。”(4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第404页。“伟大事业”既然是人民的事业,就必须要体现出鲜明的人民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正是葆有“伟大事业”人民性的根本要求。

中国共产党深知自身的根本立场、根本使命、根本宗旨的来源与要求,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视作一种自觉的担当,习近平强调:“我们要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团结带领人民共同创造历史伟业。这是尊重历史规律的必然选择,是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自觉担当。”(47)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第17页。“伟大事业”是在历史规律的昭示下不断推进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时刻要求着中国共产党人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要真正使得人民的主体性、创造性、能动性在伟大事业中得到有力的证成。

从具体的领域着手,以中国共产党人为核心的伟大事业建设者,要在实践中铭记初心与使命的要求,在现实中推进“伟大事业”的进程。例如,习近平从“伟大事业”之重要构成的强军事业着手,强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之于强军之路的重要意义,他指出:“我们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把强军事业不断推向前进。”(48)《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第415页。习近平认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首要影响着党员群体,但也影响着建设伟大事业进程中的所有参与主体。例如,习近平以文艺工作者为例,强调“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牢记使命、牢记职责,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同党和人民一道,努力筑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的文艺高峰!”(49)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22页。可见,初心和使命早已成为中国共产党人身上最为鲜明的身份特质与精神特质,也成为推进伟大事业进程中全体中国人民的精神坐标。

第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与实现伟大梦想。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起点上,实现伟大梦想(即中国梦)的前提性条件便在于党的坚强领导与顽强奋斗,正如习近平所强调的那样,“我们要不负人民重托、无愧历史选择,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以党的坚强领导和顽强奋斗,激励全体中华儿女不断奋进,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50)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17、1页。那么,中国共产党何以能够始终实现坚强领导与顽强奋斗呢?中国共产党何以凝聚起中华儿女的价值共识与实践共识?中国共产党何以成为中国梦实现最为有力的后盾与保障呢?这些问题实际上都在深层次指向同一个论题,即中国共产党人要坚守自身的初心与使命,只有初心与使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中国共产党才能始终在中国梦的实现进程中发挥领导核心的建设性作用。

党的十九大的大会主题内在地勾连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与“中国梦”,二者共同构成了新时代的理论最强音。党的十九大具有历史性的意义,其大会主题定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5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17、1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大会的起点,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则是大会主题的归宿与落脚点,没有中国共产党人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没有精神动力、信念力量来投身于中国梦实践的奋斗中。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体实现了延伸,不仅仅是中国共产党人要坚守初心与使命,全国各族人民亦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每一个中国人都成为初心与使命的化身,基于此,习近平号召“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牢记使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13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5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第40页。

四、结 语

中国共产党是初心型政党,也是使命型政党,这两个特性构成了中国共产党对西方资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超越。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重要论述,正是要使全党始终牢记党的这两大特性,始终牢记党的性质与宗旨的根本要求,始终不忘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实践属性、历史使命与理论主旨。在中国实践的广阔舞台中,中国共产党人只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克服一切险阻、取得一切胜利,反之,忘记初心与使命就会无形之中折损党的公信力、影响力与领导力。正如习近平所言,“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53)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第8页。在新时代,只要初心与使命内在于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中,中国道路必将行稳致远、中国制度必将深入革新、中国理论必将持续创新、中国文化必将谱写新篇。

猜你喜欢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牢记初心
永远的初心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安全知识要牢记
牢记初心使命,推进自我革命
牢记使命担当 依法履职尽责
论“不忘初心”
讲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故事
切实搞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中华家文化数字博物馆项目启动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恳谈会在京举办
争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排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