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学校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2019-12-18 17:29王从贵1
魅力中国 2019年43期
关键词:行为习惯德育工作德育

王从贵1.2

(1.保山技师学院 2.云南省保山中等专业学校,云南 保山 678000)

现阶段,多数中职学校学生具有文化基础差、综合素质有待提升以及行为习惯方面存在问题等特点。大多学生对自身发展和前途较为迷茫,自暴自弃等情况时有发生。同时,他们具有的以自我为中心、与人相处能力较差等弱点也较为突出,甚至有的学生还存在抽烟、喝酒、夜不归宿等不良嗜好和行为,这些都会使中职学校学生管理和教育难度大大增加,对学生自身成长与发展也是不利的。究其原因可以发现,这与其养成教育缺失有着直接关系,想要使存在于中职学生中的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就必须对中职学生养成教育给予重视。

一、中职学校学生日常行为特点

中职学生除了具有文化基础知识薄弱等特点外,其在行为习惯、组织纪律以及道德品质等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第一,无视校纪校规。中职学生自控能力有待提升,长此以往极易形成自由散漫的不良习惯,对于学校的规章制度等不能很好的遵守。第二,文明习惯差。在中职学校中,学生说脏话、骂人等情况也时有发生。第三,学习习惯较差。中职学校学生都是中考的落榜生,其学习习惯也较差。例如上课不认真听讲、玩手机等,同时,由于在小学和初中阶段一直是处于班级的下游水平,在学习过程中也极易出现心理自卑和自信心不足等问题。

二、中职学校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需要遵循的原则

中职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出现并不是短期内导致的,而是日积月累的结果,所以,对其予以改正也并不是一个短期的过程。同时,中职学生年龄多处于14至18岁之间,虽然此阶段学生依然处于原始感知阶段,但是其思想意识和看法已基本形成,尽管其看法还具有一定的片面性,甚至是错误的。所以,在对中职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时,也需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一)目的性原则

无论何种教育的开展其都是基于特定目的下进行的,德育方面的教育更是如此。所以,要注重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在学校教育活动和日常管理中的渗透与融入,并对明确的目的予以持之以恒的坚持。

(二)持之以恒原则

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长期坚持,并进行严格要求。然而,就此种坚持而言,除了需要学校、教师和家长的参与,对学生实施长期教育、严格要求外,还要从自身给予关注,充分发挥自身具有的表率作用。

(三)潜移默化的原则

由于中职生行为习惯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积累的过程,所以在对其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过程中还要坚持潜移默化的原则。课堂不仅仅是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更是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主战场[1]。所以无论是哪个学科和教师,都要注重时机的把握,将养成教育润物无声的渗透到课堂教育教学当中,从而在全校、全程、全员参与的过程中,推动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以此推动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三、中职学校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措施

(一)建构大德育体系,对行为习惯教育主线予以重点突出

增强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力度,需要基于“一体两翼”大德育体系背景下对其予以合理化规划、秩序化实施以及统筹化解决。就“一体两翼”大德育体系构建来讲,其架构是由班级管理和学生管理部门以及群团等构成的。其中班级管理是主体,而学生管理部门和群团等则是辅助。大德育工作体系的构建,一方面可以将多方力量凝聚起来,另一方面也推动了课上、课下、课内和课外相互衔接的新格局的形成。以群团为立足点来讲,要注重人员聚集和联系广泛等优势的充分发挥,社深入到学生当中对学生予以充分的了解,并以此为基础,给予德育主管部门德育顶层设计一定的辅助和参考,从而使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以及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等作为重点内容而存在,并在德育工作过程中得到有效的贯穿。还要以所处年级不同、专业不同的学生为依据和立足点,对德育工作主题和目标予以明确,并对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这一主题进行着重突出,以此赋予德育工作更强的针对性。

从班主任角度来讲,要立足于现下学校所处阶段的具体工作安排,围绕行为养成教育等开展多样化的主题班会、团会等,从而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促进其主人翁意识、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的形成,进而带动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各科任课教师也要主动承担起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任务,不仅要在文化基础知识上给予注重,还要注重其中有关教育素材的挖掘,从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实现对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养成。

(二)对行为规范教育给予强化,使学生行为有章可循

针对学生实施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首先就要以学生认知作为出发点,帮助学生明确哪些事是该做的,哪些是不该做的。对此,就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确保新生军训第一课的高质量完成。军训是学生步入学校后的第一课,军训工作的高质量开展无论是对学生军事素质培养还是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等都具有积极意义。尤其其中军事训练规范严整等内容都会对学生未来发展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第二,促进日常规范落实的落实。对于《中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职学生守则》以及校纪校规教育来讲,要不断提升其教育力度,同时还要充分考虑中职学生实际情况和特征,制定适应于中职学生的相关行为标准和规范,主要要在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等多个方面的内容上有所涉及,以此使学生的行为逐渐向规范化发展,做到收放自如、张弛有度。学生行为习惯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所以要注重此项工作的反复性和持久性,以循序渐进为原则,耐心、细心的进行学生教育和培养工作[2]。此外,对于学生在行为习惯方面的进步要给予及时的鼓励与表扬,以此使学生的自信心得到鼓舞,为不良习惯的改变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三,要注重教育引导。具体来讲,就是在每月“一个中心,每周一个主题”的指导思想引导下,对行为习惯杨恒教育主题予以设计与确立,并以此为引导和方向确保行为教育课堂活动的顺利开展,使行为习惯真正入脑入心。班主任还要以学校阶段性德育教育工作任务为依据,对班会主题进行明确,并鼓励学生在班内畅所欲言,做到明辨是非,使得学生对规范的学习能够在反复过程中逐渐深入,促进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规范等效果的实现。同时,群团还要注重社会公益活动开展的多样化,并在此过程中带动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的逐步强化。政治教师要立足于学校现阶段德育工作安排,以学生行为习惯现存问题为导向,认真备课和选择案例,使所讲述内容与学生实际和思想更为贴近,从而使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的成长与进步。

(四)着重发挥示范引领的作用,促进行为习惯教育实效性的提升

想要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推动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就需要教师以身作则。从教师角度来讲,要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自身规范意识的强化,从而更好地发挥榜样作用,让学生知道,学校制度的制定是针对每个人的,无论是对于教师还是学生都具有约束性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使教育管理的威严性和成效得到保障。客观来讲,虽然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体现的,但是究其本质可以发现,教育管理者是问题的根本所在。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禁止学生吸烟,但是部分教师却忽略了言传身教,在办公室等公众场合出现吸烟等禁止学生出现的行为[3]。俗话说,“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则不从”,这也向我们说明了教师言传身教具有的重要作用。所以,就中职学校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对自身作用给予高度重视,并注重自身表率和示范作用的充分发挥,这样一方面可以使教育管理实效性得到强化,另一方面才能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更加高质高效的开展,才能确保养成教育更好地达到预期效果。

结束语

总之,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中职学校学生自身发展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中职学校要对此给予高度重视,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为原则,以中职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和规律为立足点,并依托切实可行的教育措施,使中职学校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其对学生的吸引力,从而为学生创设出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猜你喜欢
行为习惯德育工作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体育课中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