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园开展顺其自然、因势利导的管理研究

2019-12-18 17:29刘燕璇
魅力中国 2019年43期
关键词:中层教职工管理者

刘燕璇

(中山市神湾德雅湾幼儿园,广东 中山 528415 )

一、顺其自然、因势利导在管理幼儿园人员上的实施

幼儿园的管理实质是对人的管理,如何做到知人善用,人尽其才?如何以最小的领导行为来取得最大的管理效果?如何驾驭教职工、建立优秀的团队?

(一)建立完善的幼儿园管理体系 从传统的管理模式转向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反复磨合,管理实践证明,如果没有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没有合理的组织架构,朝令夕改,就无法提高幼儿园的管理效率。

(二)了解人心、识人之长,发掘其才,为己所用 中国古代兵法强调:“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在管理中的各种问题都与心理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能够巧妙地运用各种的技巧和方法来读懂他人,方能知人善任。

1.幼儿园教职工年龄性格特点及相应的激励方式

(1)90后年轻教师性格特点 目前,教师团队基本以90年代后为主,年轻教师成长的社会环境虽然复杂,但她们的成长任务却非常单纯,就是学习,其他家务事都无需插手,所以他们的自理生活能力普遍较低,吃苦耐劳的品质也较差,加上独生子女的家庭下成长,缺乏同伴,不懂得关心他人,以自我为中心,这样的性格取向导致抗压承受能力轻弱,在挫折面前心理容易产生焦虑。另外由于年轻,工作经验尚浅,她们大多对人生工作奋斗的目标还不明确,处于迷蒙阶段。

作为幼儿园管理者,面对这年轻群体,要认真思考,她们缺什么?需要什么?90后的老师缺的是系统的生活、工作技能的教育。他们有的是年轻、热情、充满活力,对新生事物接受能力非常强,如果她们能够得到领导者的尊重与信任,以及系统的培训,给予时间让她们成长,相信她们能够胜任自己的本职工作,成为一名好教师。因此,我们采取“一带一,以老带新”的方法,让资历较深,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带着新教师,使年轻的教师在老教师的带领下,在工作上,能尽快熟悉掌握有效的方法方式。如发生突发事件时,如何做到既把事件的真相,来龙去脉让家长了解清楚,又不会造成家长的担忧或误解,学会面对面与家长沟通技巧这一项在有经验的老教师身上年轻教师可以学到很多。在生活上,年轻教师可以通过老教师学到与同事之间的交往能力,合作能力,与其他老师和谐相处,尽快的融入大集体当中,感受到团队的温暖。

(2)70、80后的老教师性格特点 30~40岁左右的中青年教师则一般担任管理工作,老教师则经验相对丰富,无论是教学、家长工作都胜任有余。但这年龄阶段正处在上有老,下有小,家庭负担较重,出现精力不足,有心无力的状况,并在健康状况及活力方面不如年轻教师。另外,她们基本上已取得了职称的评定,并在园里已晋升到管理层的位置,已无过高追求,对新事物新观念相对比较保守,所以大多只求能完成本职工作即可,对更高层次的进修、科研等避重就轻。

面对老教师特点,幼儿园管理者则要以树立她们的自信,点燃她们的热情为突破口,心理学有一现象“社会助长现象”,即完成同样的任务,单独完成比不上在别人面前完成的效果。管理者可给老教师多搭建平台,让她们有展现自我、表达意见的机会,如由她们负责全园教师的教研培训、主持教研活动、家园活动的策划实施等等。如:放手让老教师主持、策划年级各种亲子活动,家委会活动,活动顺利完成后充分肯定他们的能力和成绩。另外,鼓励和支持老教师参与镇级、市级的各种评选、比赛活动,让老教师在教师队伍中彰显自身价值。

2.识别人之长短,助其扬长避短,因材授职 管理者的识才,关键在于先看其长,后看其短。看似无所,其实很重要。若先看到教职工的长处,就能使其充分施展才华,实现她的价值。若先看到短处,那长处和优势就容易被掩盖和忽视。

(1)谈话交流 通过直接谈话,观察了解教职工们的真实的思想感情,谈话前做好准备工作,按照事先安排的内容进行面谈。了解教职工的经历、个性心理、爱好等。

(2)素质测评 包括心理素质与专业素质的测评。心理素质方面,注意观察平时是否有人求助于她、或在活动中是否起带头作用、问题出现时是否有机敏的头脑和决断能力、是否勇于承担责任等等,从而得知其的思想、品德、智慧、心理等素质状况的方法。专业素质方面,可进行弹、唱、跳、画、说等的基本功测评,这种方法就是通过对人的特长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

(3)因材授职,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 管理界有个故事:有个农夫花了很多钱买了一匹千里马,回到家后却发现平时用不着,于是便让它和驴子一起拉磨,但千里马被囚在磨坊里,每次都很不老实地折腾一番。惹得农夫很生气,便有鞭子抽打它,没过多久,千里马就被打死了。农夫再也不买千里马了,不久,他又买回一匹骡子。骡子和驴子搭配干活很和谐,磨坊效率很高。

故事当中的农夫相当于幼儿园的管理者,千里马、骡子、驴子就是幼儿园的教职工。这里的千里马最优秀,但因放在了不合适的岗位上被活活地折磨死。骡子也是很优秀的人才,和驴子一起干活,能够创造出很高的效益。

优秀的管理者必须重视人员岗位的匹配,不能轻视当做小事一桩。在日常工作中经过长时间的打磨,充分地了解教职工的特点、特长、能力和潜力后,应采取正确的措施一手段对人员进行合理的配置。让合适的人在合适的岗位上工作。相信这样教职工的工作满意度、工作效率会更高,从而提高整个幼儿园的质量。

如日常的配班方式中:对能力强的年轻老师,可以两两相配,给予任务与指导,让她们有更大的成长空间;对有经验的老教师可以与新老师搭配,让她们给新老师当师傅,在使青年教师适应新环境的同时提升老教师的自信。对有科目专长的老师可让担任级组的科任老老师,以点带面,在影响其他班级的老师同时,提升专科老师的成就感。

如在幼儿园环境布置、活动设计时,可选出思想创意型、动手能力强而细致型、以及观察能力强的老师组成策划小组,让一切的方案从老师中来,充分发挥她们的自主能动性,让她们人尽其才。

(三)选择人才,精心培养,让其成为管理者的左膀右臂 管理者想更有成效地开展工作,就必须得培养得力助手,正如联想集团的“发动机文化”所言:管理者为一台发动机,其他的副手则培养成同步的小发动机。如果单有一台发动机,其他的都为齿轮,那无论发动机多强大,最终所得出的总能量是有限的。如果其他副手是同步运行的小发动机,则所产生的力量将变得很强大。因此,要重视幼儿园中层骨干的挑选及培养,提携其成长。

1.选择贤人 古人云:“才者,协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意思是说才华是让品德良好的人更出色的资本,而品德则是有才华之人的统帅。

2.加强培训,提高中层人员的工作能力

(1)结合当前的社会形势,给她们灌输竞争理念。“思想决定行动”这是实行无为而治的强有力的支持。鼓励教职工继续进修,提高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开拓视野,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更新教学理念,为园内课题研究打下基础。

(2)开展现代教育技术专题讲座、集体示范操作等,提高教师们使用现代技术的能力,把理论知识转化到实际应用中去,提高中层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训的形式可多元化:如外出参加专家讲师的讲座、报考继续教育、教学案例研讨、实地考察、课件设计、教学演示、论文撰写等等。以此来提高中层的综合素质。

3.逐步提升,赋于头衡,给中层压担子,加快她们的成长 在培训后可对中层人员进行考核考察,或在任务完成后实行优存劣汰,提升品德、能力符合要求的,给予设立头衔。而头衔是虚的,是一种公开化的赞誉,虽然不能增加经济的收入,但却可以极大程度地满足人的自我成就感,让教职工对工作更尽心尽责,鼎力协助。

因此幼儿园的管理者可给有能之士设立头衔,让她们有压力,有动力,有成就感,在不知不觉间成为幼儿园的带头人和骨干。

4.及时给予反馈,让中层更积极地实干

著名心理学家多湖辉曾经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管理者想要解雇一个职员。不过,他并没有像大多数人一样,直接通知职员“你被解雇了”,而是采用了一点儿心理技巧,无论这位职员将工作做和怎么样,管理者都不置一词,完全把他当成一个“透明人”,就这样,没多久,这位职员就主动辞职了。

由此可见,管理者的反馈,会极大地影响教职工的积极性。因此,如果想让中层人员更卖力地为幼儿园工作,那么幼儿园管理者就必须及时、恰当的反馈,不管是正面反馈还是负面反馈,及时客观的对她们的活动进行评价,以保证她们活动的高效性。

5.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以期望的态度来使中层人员按自己的意图办事。 诸葛谨与诸葛亮是兄弟,一忠于孙权,一效于刘备。有人说诸葛谨有通敌之嫌,孙权说:“孤与子瑜(诸葛谨)有生死不易之誓,子瑜之不负孤犹孤不负子瑜也。”

聚敛人才,信任先行。管理者如果对下属不信任,就会对其完成的工作和所作出的表现也不放心,由于不信任与怀疑心理的作祟,管理者总会觉得教职工偷懒、不认真。久而久之,双方就容易产生信任危机。管理者只有充分信任教职工,大胆让其工作,从而树立她们强烈的确责任感和自信心,更加激发她们的积极主动性。与此同时,管理者更要把自己对她们的期望明确地表达出来,因为心理学上有一个叫“期望效应”,那是罗森塔尔在加州的一所学校中做的一个著名的实验。罗森塔尔对那所学校的校长和老师说,要对学生进行“发展潜力”的测验,他们随机抽取了部分学生,并把名单交给老师,说这名单中的学生是学校中最具有发展潜能的,并再三嘱托教师不能告诉学生本人,像平常一样教这些孩子。当8个月后,名单上的孩子在学习成绩和智力表现上有了明显的进步,而且兴趣、品德、师生关系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变化。

期望效应可以激发人的心理潜力,满足对方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管理者可运用了暗示手段,激发起中层人员的干劲,提升她们的责任、自豪感,让她们听从上级的指示,并竭尽全力将事情做好。

二、顺其自然、因势利导在幼儿园管理环境上的实施

(一)营造轻松愉悦的工作环境,增强教职工的归属感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当人的生理和安全的需要得到满足后,就会有归属和爱的需要。如果那个人对自己的幼儿园归属感越强,就越爱这个组级织,工作就会更积极。

1.微笑是增进管理者与教职工微妙关系的良药 管理者需时刻保持乐观健康的情绪,因为情绪会传染,会直接影响到教职工的情绪及工作的积极性。心理学家说:“情绪‘病毒’就像瘟疫一样,会一传十,十传百,而且传播速度非常快,而且越来越严重。所以管理者要善于调节自己情绪,微笑面对每一天。

2.多与教职工沟通交流,达成共识 毕竟工作与游戏不同,幼儿园里大家都是朝着一个方向努力的,由于性格、观点、处事方法各不同,唯有通过沟通、交流、磨合、彼此协调,解决一些工作上的矛盾,幼儿园内可多开展一些娱乐活动、聚餐、问题讨论、信息问候、书籍推荐分享等,增进彼此认同感,营造和谐融洽的氛围。

3.增强教职工的安全感和温暖感 管理者要细心留意教职工们的细微变化,了解教她们在工作中、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以,并想办法帮助其解决问题。或在她们最忙碌时,送上贴心的问候,给予小小的建议,与她们同甘共苦,让她感觉到在幼儿园中得到家庭般的温暖。

4.给予尊重,留足“面子”,让其觉得自己在园中的位置很重要 当管理者在巡视工作时,发现教职工工作失误或存在问题时,避免大加指责,厉声呵斥,这会让她对管理者心存芥蒂。相反,如果换种方式,单独和教师谈谈,相信她会更容易接受。并借此机会,对她提出期望,这可让她感到管理者对她的关注,又能够给她一种“我在园长心目中有位置”的感觉,以增强其责任心。毕竟,每个员工都想在上司面前表现自己,引起上司的注意。

三、顺其自然、因势利导在细节管理中的实施

老子说:“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对于个人,一言一行无不展现个人的素质与修养,只要一个小细节做的不到位就足以毁掉自己。对于幼儿园来说,也只有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逐步实施精细化管理,从细节入手,打造团队精神。

(一)注重细节,改变教职工的观念,形成良好的细节文化 幼儿园很多工作都是烦琐而细小的,重视每一件小事,能拆射出一个人的责任心和敬业心。管理者要注重在整个幼儿园内形成一种敬业负责的文化氛围,给教职工们一种明确的态度: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如室内外的整洁度、环境布置的细微处设计、与人沟通交流时说话的艺术,凡事要做到位。相信日复一日的训练,教职工们会慢慢形成一种自发的良好习惯。

(二)通过细节的学习,让教职工们习以为常,增强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就像日本企业创立的5S工作法,是企业管理实践中注重细节的经典之作。幼儿园管理者可借鉴5S中的管理方法,再结合自己幼儿园的实际情况,研制出适合自己的细节指引标准。教职工们在刚开始时也许不适应,做的不够完美,也因此,让她们学会在这过程判断哪个重要,哪个次要,有条理地、努力地完成所有的任务。通过这种训练,使教职工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就算遇到再大的压力也难应付自如。细节管理是一种日积月累的习惯形成过程,人在习惯形成过程中逐步沉淀出自己的素质。爱因斯坦说过:“当人们忘记了在学校里所学的一切后,剩下的就是素质,教育的真正目的也在于此。

四、顺其自然、因势利导对管理者的启示

如何在幼儿园里实施顺其自然、因势利导,关键在于管理者的设计理念、决策能力、管理方法等运作能力。而管理本身就是一种创意活动,管理者就是一个创新者,只有创新管理才有出路,才能走向成功,管理者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幼儿园管理的“灵魂”与“动力”。

顺其自然、因势利导乃上策,智慧来自于集体,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而集体的智慧能排除未来道路上的种种障碍,并逐步形成了一个团结、实干、高效、智慧的管理团体。

猜你喜欢
中层教职工管理者
请别拿管理者的标准要求员工
渭南师范学院“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教职工书画作品选登(一)
北纬30°中层顶区域钠与铁原子层的结构和年际变化
双麦克斯韦分布下极区中层尘埃粒子带电研究
窗口和镜子
从教职工福利谈高校工会工作的创新
浅谈高中工会女教职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从孔子的管理思想谈管理者的自我修炼
企业中层管理团队在运营中的困境与作用
浅谈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