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列音乐作曲在作品中的应用分析

2019-12-18 17:29谭健韬
魅力中国 2019年43期
关键词:涉江编曲作曲

谭健韬

(广西省梧州市演艺有限责任公司,广西 梧州 543000)

序列音乐就是将音乐中的各项要素按照数学排列组合的方式将其编写成序列,再按照编写的序列进行创作,进而形成音乐作品。序列音乐作为现代主义音乐流派的代表之一,对音乐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分析研究序列音乐作曲理论与技术在作品中的应用,对促进序列音乐发展、提高序列音乐水平有重要意义。

一、序列音乐的概述

序列音乐起源于西方,是西方勋伯格创作的十二音音乐和整体序列主义组合在一起的结果,在我国序列音乐也叫做序列主义。序列音乐原理序列音乐作为一种重要的作曲形式,一般由十二音音乐与整体序列相互作用而成。十二音音乐遵循以下几方面原理:其一,位置平衡原则。音乐作曲家将十二个半音排成特殊序列,使这十二个半音在音乐作品中处于相对平衡的位置,如果有一个音随机出现,而其余十一个音没有出现,那么已经出现的音就不能被再次使用了,这种作曲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音乐作品中只出现一个调中心的问题。其二,重复性原则。十二音中的每一个音都是十分重要的,不能被忽略,但是在一个序列轮回中,任意一个音在下一个音没出现前可以在任何八度位置上重复出现,也就遵循了重复性原则。其三,在十二音体系中,编曲的形式包括原形、倒影、逆行以及倒影逆行,作曲家通过对这四种编曲形式的运用进行编曲。而每一个半音又有四种表现形式,所以就形成了四十八种十二音。整体序列原理就是在音高的基础上,将十二音音高进行扩大,形成一个整体。

二、序列音乐原理

序列音乐作为一种重要的作曲形式,一般由十二音音乐与整体序列相互作用而成。十二音音乐遵循以下几方面原理:其一,位置平衡原则。音乐作曲家将十二个半音排成特殊序列,使这十二个半音在音乐作品中处于相对平衡的位置,如果有一个音随机出现,而其余十一个音没有出现,那么已经出现的音就不能被再次使用了,这种作曲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音乐作品中只出现一个调中心的问题。其二,重复性原则。十二音中的每一个音都是十分重要的,不能被忽略,但是在一个序列轮回中,任意一个音在下一个音没出现前可以在任何八度位置上重复出现,也就遵循了重复性原则。其三,在十二音体系中,编曲的形式包括原形、倒影、逆行以及倒影逆行,作曲家通过对这四种编曲形式的运用进行编曲。而每一个半音又有四种表现形式,所以就形成了四十八种十二音。整体序列原理就是在音高的基础上,将十二音音高进行扩大,形成一个整体。在进行整体序列音乐创作的时候,既可以通过编序来满足不同因素条件,也可以依据相同关系来进行编序,无论采用哪种编序形式,都需要对音乐作品的各因素进行合理控制,保证各因素之间的融合,从整体上对音乐作品进行把控。《涉江采芙蓉》全曲选用一个完整的十二音序列为核心进行创作,作品的序列原型“O”按原型顺序称为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三、序列音乐作曲在作品中的应用分析

根据上述对序列音乐作曲的分析,我们在实际应用中对其进行阐述。以《涉江采芙蓉》为例。

(一)作品的序列类型及结构

《涉江采芙蓉》在我国音乐史上具有重要历史意义,他是我国第一首序列音乐作品,在这首作品中,充分体现了十二音体系的基本原理,而且融合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创作技法。这首作品总共有29个小节,严格按照了十二音技法的标准进行编曲创作,同时序列音乐作曲在作品中的应用分析使用了上述所说的四种表现形式,即倒影、逆行、原形、倒影四种形式。编曲尽量不使用小二度、三全音、大七度,而且结构中使用了小三度和大二度音程。在作品中对序列进行严格处理,使得防止十二半音缺失的现象出现,并使得三全音不出现在相邻的音,这样做使得作品有淡化音程影响色彩的效果。

(二)序列音乐作品中常见的序列用法

纵横法、分割法、重叠法是序列音乐中的三种用法,纵横法在《涉江采芙蓉》的前1至五小节中都有运用,使得观众在欣赏作品时,能够知道作品中的序列。在作品中,使用了原形音节和逆行音节,使其组成一个完整的作品,并在引子部分将其展现到观众面前。在《涉江采芙蓉》中,第6、7、8小节都使用了大量的分割法,第12、13小节中伴奏声部结合逆行表现形式,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作品。在作品中第16至18节使用了重叠法,使得原形与逆行相互结合,形成整个作曲。

(三)序列音乐作品中的旋律写作

旋律在一个作品中非常重要,他是观众在欣赏作品中最直接的感受,在《涉江采芙蓉》中,第13小节中的人声旋律部分体现出了序列技术,在重复的两个升G调中使用B音,在20小节中运用不相同的记谱法,将他的旋律变成了升D和降E旋律,在作品中做到了很多重复,人声部分使用序列音乐中的四分符、二分音符、八分音符,使得作品在节奏方面更加均匀,有利于感情的抒发。在《涉江采芙蓉》这部作品中,通过对涉及人声旋律的13个小节的处理,充分展现了序列技术。例如,在2个升G调的重复中插入了一个B音,第20小节中应用了记谱法,将其变为降E和升高旋律,同时在人声旋律中大量采用了二分音符和四分音符,使得作品的节奏更加工整均匀,表达情感时更具有感染力。想要创作出好的作品,被广大听众所广泛的接受与喜爱,需要充分表现出一首音乐作品当中的情感,需要合理把控音乐的旋律,广大听众可以按照音乐作品当中的旋律,感受作者思想情感,进而融入到音乐情境当中。在创作音乐旋律的进程中,需要把体现出音乐作曲原理以及技术。比如在《涉江采芙蓉》这部作品当中,人生旋律中能够很少的体现出序列技术,同时在重复使用2个升G调的时候,中间相隔了B音,同时20小节当中的记谱法也存在差异性。所以,在演奏这部作品的时候,所呈现出来的音响效果也不同,听众感受也会表现出差异,同时,这个作品在人声旋律中体现出了四分与二分音符,使得作品的旋律愈发均匀,具备一定的感染力,能够带动听众情感。

(四)多声织体中的序列用法

《涉江采芙蓉》的多声织体中主要使用了三种常见的序列用法:1.纵横法:作品开始时1-5小节时,为了尽可能让听者感觉到作品序列的进行,使用了较为简单清晰的纵横法,1-3小节序列原型O各音和3-5小节序列逆行R各音在时间上依次出现,构成完整的共两组24个序列音,在作品引子部分就将序列直接展现在听众面前。14-16小节左手二分音符的钢琴织体部分采用纵横法依次出现原型O的前九个音(省略第八音降B)和逆行R的前八个音。22小节伴奏声部使用纵横法出现序列倒影I的前六个音。2.分割法:6、7、8三个小节每个小节分别用分割法分三声部构成一次完整的序列原型“O”。(7小节序列省略十、十一、十二音),9小节分割法构成序列原型O(省略四音升C十音降E)10小节三个声部分割法共同构成逆行序列R的全部十二个音,11小节分割法构成原型0的序列(省略九音C十二音D或与十二小节共用),12、13小节伴奏声部使用逆行序列R的前六各音与旋律声部中逆行序列的后六个音构成完整逆行序列R。18-19小节是将序列倒影I的十二音各音分配在三个声部中。20小节运用分割法将倒影I的十二个音分配在三个声部中,(省略四,五,十音)。21小节运用分割法将倒影I的十二个音分配在三个声部中,(省略五音)。23-24小节将倒影逆行序列RI的十二个音分配在三个声部中。25小节由倒影逆行序列RI的十二音用分割法构成(省略八、九音),27-29小节共用一个三和弦分别构成倒影逆行序列RI和倒影序列I。3.重叠法:16-18小节由两个序列原型O与逆行R互相交织构成。

结语

随着人们对于精神世界的不断追求,音乐的理论和技术水平也不断提高。序列音乐理论与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发展过程中,对于我国音乐创作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既能进行音乐创作前设置,同时还能就音乐作品的音高进行控制。音乐创作人员要想实现我国现代音乐的不断发展,就应当在创作过程中注重对序列音乐作曲理论与技术的灵活应用。而要实现这一点,创作人员应当更加注重作品序列结构设置,优化序列用法,并积极提升旋律写作水平,发挥序列音乐理论与技术的最大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涉江编曲作曲
“枉渚”与“辰阳”究竟在何处?
——追寻屈原《涉江》诗中两个地名所指称的地理实体①
逐梦
万世太平
探究流行音乐编曲
从前慢:古诗里的痴守——从《静女》《涉江采芙蓉》说起
我们记取的美丽瞬间,都是生命曾经盛开的证据——读《涉江采芙蓉》
邀你来我家
春日景和
十唱共产党
George Gershw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