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地方课程研发与实施研究

2019-12-18 17:29史彩娥王文棣
魅力中国 2019年43期
关键词:课程内容学会心理健康

1.史彩娥 2.王文棣

(1.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河南 郑州 450016,2.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8)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2002年被河南省教育厅列为省地方课程,课时要求小学每年12学时,中学每年14学时。截止到2019年,根据我省编制的中小学心理健康课程标准,我省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研发和教学实施工作开展了十七年。相继编写了两套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地方教材。2012年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以下简称《纲要》)出台以后至今,党中央国务院每年都下发有心理健康教育文件。如2016年习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要求普及心理健康知识;2016年12月,国家卫生计生委与教育部等22个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2016年教育部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2017年12月27日,教育部、中综办等11部门联合下发《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2018年12月13日,关于印发《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等等。由此可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国家的意志。根据国家相关心理健康教育政策文件要求和新形势下我省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出现的心理行为问题现状,研发一套满足学生和教师需要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地方课程读本势在必行。

一、课程内容设置特点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核心、实施素质教育和立德树人为主旨的心理健康健康教育地方课程内容设置还是首次探索。

(二)体现了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以“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发挥人的潜能,重视自我实现,认为只要有适当的环境和氛围,个体都会努力实现自我。本套课程的教育目的观、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体现了鲜明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

(三)以积极心理学原理为依托。积极心理学专家马丁.赛利格曼(Dr.Martin E.P.Seligman)认为,积极人格特质主要是通过对个体各种现实能力和潜在能力加以激发和强化,当激发和强化使某种现实能力或潜在能力变成一种习惯性的行为方式时,积极人格特质也就形成了;积极人格有助于个体采取更有效的应对策略,积极心理学家认为培养积极人格特质的最佳方法之一就是增强个体的积极情绪体验。本套课程的核心就是以活动和体验为主线,以课中、课后实践和演练为重点。

(四)丰富了团体心理辅导理论的内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一个团体心理辅导课程,故以团体的方式来引导和助人是最自然、最真实且最有效的方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为团体心理辅导的一种形式,实现了从补救性心理健康教育向以预防为主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转化。(五)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特点要注重活动和游戏、体验和调适;课程设置依据教育部《纲要》中规定的各学段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课程内容紧密联系各学段学生生活实际、把学生在成长中常出现的心理行为问题以图文并茂和活动的形式呈现,把学生应具备的核心素养和积极心理品质以行为演练的方式进行。通过课堂活动使得学生能识别自己的心理行为问题,掌握多种解决方法,培养学生常见问题的解决能力和为人处世能力。

(六)创新了课堂教育模式。以活动体验为核心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堂,真正发挥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实现了全员参与,提供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人际互动环境,解决了过去误以为大班额班级学生无法人人参与的问题,通过问题辨析、情境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游戏辅导、行为训练、心理情景剧等新颖、生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心理健康教育课堂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实现了助人自助、同伴互助、愉悦中学习、教育无痕的目的,切实达到了课堂上育人的功能。

二、课程内容设置思路

(一)依托七个维度设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体系

根据《纲要》和相关心理健康政策文件精神以及我省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实际,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设置具有以下特点。

1.五个依据:积极心理学原理和人本主义原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部《纲要》,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2.两个具体目标:一是培养学生乐观的性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二是让学生学会识别常出现的心理行为问题,掌握多种解决方法。

3.一个核心:整个课程以活动和互动、体验为核心;

4.一个面向:所有活动面向全体同学,全员参与;

5.两个重点:课程内容紧密联系学生实际为重点,活动后以学生分享和课后实践为重点;

6.“六大领域”即认识自我、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适、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六个学习领域,并根据课程目标构建课程的内容体系。

7.“三种体验”即认知体验、情感体验、行为体验。它们是实现教育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8.五个原则: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和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坚持科学性与实效性相结合,坚持发展、预防和危机干预相结合,坚持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坚持学生的活动性与学生的分享相结合原则。

(二)依据课程目标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设置课程体例

1.课程中的每个课题都紧密围绕学生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典型心理行为问题组织教学内容,并按照“呈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顺序,对课堂主题活动进行逐层深入的设计,小学采用“快乐儿歌”、中学采用“心海导航”的方式提供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辅导方法的支持,使学生的问题能够得到充分的分析和有效地解决。小学、中学的课程设置体例如下:

小学课程设置体例:名言警句、热身活动、故事乐园、活动课堂、心理拓展、我的精彩足迹;

中学课程设置体例:名言警句、热身活动、校园快递、活动课堂、心理园地、我的精彩足迹。

课程内容中的每个课题都设置了课后实践栏目,指导学生在课后将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获得的感悟、制定的计划用于日常生活之中,做到学以致用。每学期课程结束,在“我的精彩足迹”栏目,设置有多个问题,让学生填写本学期的收获。在课后实践中,特别强调家长的参与,力图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

(一)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

小学一年级:1.我上一年级了;2.我的班级我的家;3.你的,我的,大家的;4.男孩,女孩;5.我最有礼貌;6.谢谢您老师;7.上学真快乐;8.我会听;9.课间10分钟;10.我和细心交朋友;11.我也来帮一把;12.用好零花钱;13.我的事情我来做;14.走近爸爸妈妈;15.老师,我来帮帮你;16.我和同学比什么;17.做一个认真的好学生;18.班级生活真快乐。

小学二年级:1.守规则;2.我爱我班;3.我从哪里来;4.诚实的孩子人人夸;5.了不起的我;6.朋友多了真快乐;7.学会关心;8.兴趣是个好老师;9.学会观察;10.注意力集中好处多;11.我的兴趣爱好;12.校园里的红绿灯;13.和“任性”说再见;14.我长大了;15.勇于展示自己;16.学会和父母沟通;17.了解我的小伙伴;18.男女有别。

小学三年级:1.认识我自己;2.他人眼中的我;3.我最棒;4.情绪晴雨表;5.不做含羞草;6.快乐小天使;7.培养学习好习惯;8.我学习我快乐;9.我能专心;10.尊重老师;11.爸妈辛苦了;12.学会赞美;13.众人划桨开大船;14.自己的事情自己做;15.我和诚实做朋友;16.不盲目攀比;17.课余生活多美妙;18.我有网络小助手。

小学四年级:1.独一无二的我;2做最好的自己;3.学会表达情绪;4.谁影响了我的情绪;5.有话好好说;6.我爱读书;7.学会观察;8.展开想象的翅膀;9.学会倾听;10.学会关心;11.尊重他人;12.克服胆怯;13.助人为乐;14.幽默的力量;15.学会宽容;16.做事不拖拉;17.扮演好自己的角色;18.我爱我班。

小学五年级:1.我爱我自己;2.我能行;3.跟烦恼说再见;4.告别嫉妒;5.轻松迎考;6.端正学习态度;7.玩转记忆魔方;8.体验成功快乐;9.男生女生快乐同行;10.化解冲突,收获友谊;11.面对欺负怎么办;12.和自卑说再见;13.不做小懒虫;14.做个有责任心的小学生;15.如何对待零花钱;16.会学也会玩;17.榜样的力量;18.我是网络小主人。

小学六年级:1.突破自我;2.面对困难我不怕;3.跟坏脾气说再见;4.我的情绪我做主;5.思维万花筒;6.我有网络小助手;7.掌握学习金钥匙;8.做好准备,轻松应考;9.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10.真正的朋友;11.我能管住自己;12.贵在坚持;13.笑迎挫折;14.感恩的心;15.真正的美;16.勤俭节约从我做起;17.我爱我校;18.目标引领未来。

(二)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

七年级:1.适应新环境;2.我的班级我的家;3.走进心理健康;4.认识自己;5.情绪万花筒;6.相信自己;7.结交新朋友;8.增强独立性;9.制定学习目标;10.学习方法大家谈;11.一心不可二用;12.虚拟与现实;13.可贵的自制力;14.花开青春期;15.巧妙化解冲突;16.走近老师;17.了解父母;18.宽以待人;19.走出自我中心;20.让思维活跃起来。

八年级:1.悦纳自我;2.了解自己的性格;3.告别虚荣;4.善待生气;5.告别完美;6.沟通从心开始;7.与异性和谐相处;8.学会拒绝;9.有话好好说;10.学会赞美;11.面对挫折我能行;12.学会正确归因;13.点燃学习激情;14.拥有快乐心态;15.和父母和谐相处;16.在竞争中双赢;17.友谊的变动;18.增强免疫力;19.成长中的困惑;20.学会保护自己。

九年级:1.成功贵在坚持;2.笑对成长烦恼;3.与压力共舞;4.培养积极心态;5.制定学习计划;6.学习秘籍大家谈;7.做情绪的主人;8.如何面对嫉妒;9.复习方法大家谈;10.学会时间管理;11.识别心理问题;12.我的学业规划;13.成功者画像;14.天生我才;15.正确面对考试焦虑;16.老师,我们爱您;17.感谢一路有你;18.考试成功,赢在心理;19.了解友情和爱情;20.生涯规划早知道。

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情况

(一)从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与主要内容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明确把目标定位在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他们的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等方面;课程目标由侧重中小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的辅导,倾向于重视全体中小学生优良心理品质的培养与心理行为问题的预防。在实际的教育和实践活动中,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正从教育模式向服务模式转变,服务模式意味着以学生身心发展需要为出发点,根据他们的心理发展规律和成长需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提供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二)从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看,课程的实施途径主要以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专题讲座、班主任工作、社团活动、学科教学中渗透和家校结合等形式;课时安排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综合实践课时中。

(三)从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实施看,教育行政部门管理和教研机构引领的模式在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教师培训、教材建设、课题研究、三优(优质课、优秀课题成果、优秀论文)评选等方面,形成了我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地方课程的组织实施体系。从当前学校教育管理和活动成效来看,教育行政部门加强督导和评估是促进与规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地方课程发展的重要手段;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是课程实施的保障。

教育部长陈宝生说:“课堂是人才培养的主渠道,课堂模式基本决定人才培养模式,我们现在的课堂,也就是现在的人才培养模式,还很难培养出学生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课堂上没有精彩的知识生成,看不到学生精彩的表现,时间长了教师就会产生职业倦怠,就会失去职业幸福感。”

在目前的中小学以讲授为主要教学方式的课堂背景下,我省心理健康教育地方课程的设置体例和教学模式无疑为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核心发展素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创新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和方法以及落实教育教学原则等方面,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提供了一个可操作性的抓手和途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的实用性、针对性以及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以活动和游戏、体验和调适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正式被我省地方课程心理健康教育教材采纳和应用,已经在全省推广使用多年,心理教师都认为本套课程内容能紧密联系学生实际,操作性和实用性强,一看就会,一读就懂,心理健康课堂充分让师生体验到了教学和学习的愉悦感和幸福感。

猜你喜欢
课程内容学会心理健康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水彩画课程内容与教学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析课程内容 谋教学佳策——“数的认识”模块知识的教学思考
学会分享
学会分享
学会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