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采用急诊护理路径的效果评价浅析

2019-12-18 07:00赵东梅
智慧健康 2019年33期
关键词:心肌梗死护理人员急性

赵东梅

(江苏省沭阳仁慈医院八病区,江苏 沭阳 223600)

0 引言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疾病,其在临床中是死亡率比较高的疾病之一,其指的是患者冠状动脉突然发生梗塞情况,造成患者心肌细胞无法进行正常的血液供应,若患者无法及时接受到有效的治疗,往往会造成患者死亡。对于该疾病的临床治疗,其主要是对患者进行冠状动脉介入和溶栓等治疗,帮助患者迅速恢复冠状动脉的血液供应,抢救患者的生命。本文对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疾病临床治疗中的效果进行了研究[1]。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础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在2017 年1 月至2018 年12月收治的66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中男女比例为40:26,年龄分布区间为38-75 岁,平均(50.0±9.5)岁;患者中初发人数为50 例,剩下16 例患者为再发。根据患者的入院治疗时间对其进行临床随机均分,观察组和对照组人数相同,观察组患者人数为33 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3:20,患者年龄集中在37-74 岁,平均(49.2±9.3)岁;对照组患者人数为33 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6:17,患者年龄集中在38-75 岁,平均(51.2±9.8)岁。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和性别等基础性数据差异,其不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期间采用常规护理模式[2],具体护理内容包括对患者用药指导,饮食管理和健康教育等内容。观察组患者则采用急诊护理路径模式,具体的护理内容如下:首先,护理人员快速分诊,急诊室在接收到患者的求救电话之后,其需要同患者家属进行快速沟通,了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情况,确认患者是否需要吸氧和心电图监护等工作;在患者进入医院之后,需要保证患者在进入到急诊室3 min 内进行分诊确认[3],分诊前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详细状况进行了解,包括患者的疾病发作状况以及是否有急性心肌梗死病史等,若患者情况较为危急,需要将其直接送入到A 区进行抢救。然后,患者在进入到急诊室15 min 内需要护理人员同医生对其进行抢救治疗,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心电图等进行记录和上传,并根据医生的诊断结果确认是否需要进行心梗绿色通道的建立。护理人员在患者左侧手臂进行静脉通道的建立,并对患者进行氧气供应处理,将其送入到重症监护室,并准备实施除颤工作,为患者服下阿司匹林和替格瑞洛,收集患者的心梗血标本,上述抢救工作完成之后,对患者进行护理护理评价,并带患者家属进行相关信息的记录[4],引导患者家属进行急诊挂号和缴费等手续内容。然后,患者在进入到急诊室30 min 内需要做好相关的转运准备工作,并对患者的常规护理、术前护理评估和心理疏导等工作进行开展和确认,缓解患者及其家属的紧张情绪,同时保证患者的临床急救依从性。最后,患者进入到急诊室60 min 内,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转运。

1.3 观察指标

对于本次研究患者,其临床观察主要是对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急救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患者的急诊停留时间等进行统计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中采用的是SPSS 22.0 软件对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处理,数据计量采用均数±标准差方法,组间数据差异采用t检验,当P<0.05 时表明两组数据间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5]。

2 结果

2.1 护理效果对比

通过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可以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要明显优于对照组,且P<0.05,如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数据统计[n(%)]

2.2 护理满意度对比

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观察组要明显优于对照组,且P<0.05,如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统计[n(%)]

3 讨论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疾病,其在当前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临床心脑血管疾病,该疾病发病原因时由于患者的冠状动脉出现突发性堵塞[6],造成患者的心脏供血不足,患者临床症状主要为胸闷、气短和心慌等,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具有非常严重的影响。该疾病患者若不能及时接受有效的治疗,会造成患者出现休克甚至死亡情况。因此,对于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时间是最主要的影响,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是降低患者死亡率的最根本措施,同时也是挽救患者的重要对策。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疾病患者,其在发病1 小时时间就可能会出现死亡情况,因此,在对患者进行抢救治疗时,护理人员的抢救措施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提高患者的临床护理质量,能够为患者的正常治疗赢取更多的时间,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此外,在对患者进行临床急救治疗期间,其除了对治疗方案进行优化之外,其还需要最大程度上保证患者的急救时间,由于急性心肌梗死疾病对时间的要求较高,护理人员在接收到病人之后,缩短急救时间是提高患者临床治愈几率的重要方法。在传统的护理方案中,其对各项工作的责任明确不足,加上护理人员的专业急救能力不足,往往会对患者的急救时间造成一定的耽误。而采用急诊护理流程之后,护理人员的工作内容和责任进行明确的规定,同时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加强对急诊护理流程的培训,帮助护理人员提高护理急救知识。

对于本文研究的急诊护理路径模式,其是一种特殊的护理措施,主要是针对特殊性患者群体,该护理模式的应用采用的是一种较为新颖的方法,本文的综合性和深入性较强。根据本次研究可以发现,急诊护理路径模式的应用对患者的分诊评估时间和急诊停留时间等都有较大的改善,同传统的护理模式相比,急诊护理路径模式能大大缩短上述过程所消耗的时间,且差异较为明显,P<0.05,这一研究数据表明,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在抢救过程中能够大大减少患者的时间浪费,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护理人员在开展急诊护理路径模式的过程中,其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护理技能,同时加强实践操作培训。由于临床护理路径是一项比较完善的护理措施,想要实现这一护理效果需要全体护理人员协同,对此,还需要对急诊护理人员进行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并对急诊护理路径内容不断完善。

猜你喜欢
心肌梗死护理人员急性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探索构架
中西医结合治疗HBV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V DNA转阴率的Meta分析
浅谈影响外科护理人员身心健康的因素及解决对策
护理人员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作用观察
平衡计分卡在手术室护理人员绩效考核中的应用价值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急性胰腺炎致精神失常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