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度牙周病治疗中牙周刮治的应用研究

2019-12-18 07:00田卫东王军
智慧健康 2019年33期
关键词:牙周袋菌斑牙周病

田卫东,王军

(南充市高坪区人民医院,四川 南充 637100)

0 引言

牙周病属于临床常见口腔感染性疾病,也是导致人们失牙的主要原因[1]。对于普通牙周病,临床通常通过消除刺激因子、促进牙周方式对其进行治疗。在治疗无效情况下,疾病加重发展为重度牙周病,采用龈下刮治术可有效控制菌斑,减轻病情进一步发展[2]。本文主要探讨重度牙周病治疗中牙周刮治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 年12 月至2017 年12 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12 例重度牙周炎疾病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n=56)与对照组(n=56)。对照组56 例,男24 例,女32 例,年龄21-72 岁,平均(46.35±7.82)岁;文化程度:有13 例患者为初中及以下、有20例患者高中至大专、有23 例大学以上。观察组56 例,男29 例,女26 例,年龄22-70 岁,平均(46.02±7.68)岁;文化程度:有15 例患者初中及以下、有22 例患者高中至大专、有19 例大学以上。组间数据经统计学对比不影响后续研究(P>0.05)。

纳入标准:均经临床诊断为重度牙周疾病;无正畸治疗病史;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存在心肝肾等严重功能损伤疾病;处于妊娠或哺乳妇女;存在精神护或意识障碍无法正常沟通患者。

1.2 方法

112 例患者在入院后均接受基础治疗与护理,查阅患者基本资料,加强口腔卫生宣教,给予洁治、抛光等措施干预,做好全面牙周检查。

对照组采用甲硝唑治疗,给予患者甲硝唑胶囊(吉林省华侨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2024258),每次0.6 g,每天3 次;给予患者阿莫西林胶囊(中山市力恩普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3210),每次0.75 g,每天3 次,以上药物均于饭后服用。

观察组采用牙周刮治,选取Gracey 龈下刮治器开展治疗,所有操作均由同一组医生完成,具体为:①采用手工牙周工具探测牙周袋深度,并检查龈下齿石检查,明确其具体位置与大小;②取1%碘酊对牙周袋、牙面以及牙龈等部位进行校服;③以龈下牙石为标准,开展分区分次全口刮治术,由最后磨牙远中部位开始,逐渐向颊面、中面接近,对牙齿逐个刮治;④在刮治中以及结束后,需详细检查龈下牙石是否干净,依据患者压根表面光滑程度决定是否再次刮治;⑤在完成刮治后,使用3%过氧化氢液、0.9%氯化钠注射液对手术区域进行冲洗,并在其上涂抹2%碘甘油或1%碘酊。

1.3 观察指标

①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治疗后患者龈沟出血、菌斑分布等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有效:治疗后患者沟出血、菌斑分布等临床症状减轻;无效:治疗后患者各项临床症状与体征与治疗前相比无改善甚至加重。②两组患者相关治疗指标。包括牙周出血指数(BI)、牙周探诊深度(PD)、菌斑指数(PLI)、牙周附着水平(AL)等。③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取一条10 厘米线,从头部至尾部每隔1 厘米做一处标记,0 表示无疼痛,10 表示剧烈疼痛,从0-10 厘米疼痛依次加重,由患者在直线段标出自身疼痛感觉相应位置,用尺子测量出疼痛强度评分,得分越高,患者疼痛程度越剧烈。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112 例重度牙周炎疾病患者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 15.0 软件分析,相关治疗指标、疼痛程度()采用t检验,临床疗效(n,%)以χ2检验。P<0.05,表明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43%)显著高于对照组(85.71%)(P<0.05),详见表1。

表1 临床疗效对比[n(%)]

2.2 两组患者相关治疗指标

治疗前,观察组、对照组相关治疗指标经同统计学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3 个月,观察组BI、PD、PLI、AL 等相关治疗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2.3 两组患者疼痛程度

治疗前,观察组、对照组VAS 评分经统计学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3 个月,观察组VAS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牙周病是指于牙周组织处发生的疾病,常见有牙周炎、牙龈病等,是引发患者失牙的主要原因。患者临床表现为牙周创伤、牙齿松动、咀嚼无力等[3]。若未及时予以有效治疗,病情持续进展至重度牙周疾病,患者多伴有口臭、溢脓、牙龈疼痛等症状,加大治疗难度,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目前,医学界尚未完全攻克牙周疾病,因此,治疗效果不稳定[4]。以往常采用口服用药形式治疗。牙周疾病多发生于牙菌斑、牙石等构成的牙周外环境中,诱发皮上炎症增生,口腔内部常表现为溃疡、血管扩张等症状。牙周刮治术中强调应用精细龈下刮治器对牙周袋根面菌斑以及牙石实施刮除,通过刮治、根面平整方式,将牙周袋内坏死组织、溃疡上皮、炎性肉芽组织同时刮除,为牙龈与根面环境重建打好基础,具有出血少、疼痛感轻等优势,实现治疗疾病目的[5]。同时,定期去除牙石以及菌斑,可有效防止牙周疾病的出现。需注意在实际使用中,应考虑患者牙周具体情况规范各项操作,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避免由于不恰当操作损伤牙龈。本文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43%,对照组为85.71%,组间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观察组、对照组相关治疗指标经同统计学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3 个月,观察组BI、PD、PLI、AL、VAS 评分等相关治疗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采用牙周刮治方式可明显改善患者牙周疾病,促进其牙周受损部位逐渐修复,减轻治疗痛苦[6]。为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在完成牙周刮治后,医护人员需给予患者健康指导,叮嘱患者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根据患者饮食爱好制定合理膳食,戒烟戒酒,于进餐前漱口等。

综上所述,在重度牙周病治疗中采用牙周刮治方式,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在患者出院后,做好随访安排与记录工作,一旦发现症状复发情况,应立即为患者安排就医。

猜你喜欢
牙周袋菌斑牙周病
大学生牙龈炎龈上菌斑的微生物群落
Er:YAG激光治疗牙周炎的临床效果及对牙周指标和炎性因子的影响
牙周炎80例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抗菌肽应用于不同牙周袋深度患牙的效果评估*
下颌磨牙半切术后不同修复方式对成功率、牙周袋深度及根分叉牙槽嵴比的影响
龈下菌斑对慢性牙周炎患者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的影响
胃食管反流病与牙周病的相关性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龈下菌斑中牙周致病菌检测
牙周病致错畸形正畸治疗中邻面去釉治疗的效果研究
恒久性修复体在牙周病治疗中的应用